【摘要】市場競爭加劇促使企業越來越多地考慮聯營商品經營方式,因其操作流程與傳統經營方式有較大不同,其會計核算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目前的會計理論和實務中,對其會計處理方式較多,闡述也欠完整,本文擬從商貿企業和供應商兩個角度對此做一淺析。
【關鍵詞】聯營商品經營 基本流程 會計核算
一、聯營商品經營的基本流程
聯營商品經營是指商貿企業與供應商合作,在商品銷售后扣除約定留利,再將剩余款項返還供應商的一種商品經營方式。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迫切需要加快自身資金周轉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商貿企業希望盡可能減少資金占用,而供應商更需要擴大銷售量、搶占市場份額,因此產生了聯營商品經營方式,其基本流程如下:
1.選擇合作方
商貿企業在市場分析的前提下,綜合考慮商品品牌、質量、口碑及價格等各方面因素后選擇意向供應商,然后進行談判確定,并簽訂聯營合同,確定合作雙方權利和義務關系,明確聯營商品的種類、規格、保底銷售額、收益分成比例以及貨款結算方式等事項。同時,供應商為搶占市場份額,通常也會主動去跟商貿企業尋求合作,而且還可能會向商貿企業支付一定數額的進場費。
對商貿企業來說,商品供應商的選擇適當與否將直接決定其聯營商品經營效益,而對供應商來說則直接決定其營銷戰略的成敗。
2.商品銷售
商品進駐商貿企業場地后,商貿企業只提供門面貨架和商品倉庫,但商貿企業要的不是出租貨架和倉庫的租金,而是聯營商品的銷售額分成。而供應商要派人負責聯營商品的運送、保管和銷售等日常活動,相應的費用由供應商承擔,這一點與商貿企業受托代銷商品不同。商品銷售后由商貿企業統一收取貨款。
3.聯營對賬
一般情況下,商貿企業于每月月末匯總當期全部商品銷售額,并與供應商對賬,以確保聯營商品銷售數量和銷售額準確無誤。
4.計算商貿企業留利和供應商返款
聯營商品銷售額核對無誤后,商貿企業根據聯營合同約定的比例計算應返還供應商的款項。
5.結算聯營商品銷售款
確定商貿企業和供應商分別應得銷售款項金額后,商貿企業須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向供應商支付返還款。
二、商貿企業聯營商品經營會計核算案例解析
聯營商品經營方式主要是零售企業使用,并采用售價核算法,下面以零售企業為例進行具體分析。
南國商貿公司某年聯營商品銷售部分業務如下:
1.9月10日,收到九州公司的進店費50000元。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商貿企業收到的進場費,因需提供相應后續服務且與商品銷售額無必然聯系,應按服務業征收營業稅,不征收增值稅。如果進場費數額較大且聯營合同期限較長,應在合同期限內分期確認收入。
借:銀行存款20000元
貸:其他業務收入20000元
借:其他業務成本1000元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1000元
2.10月15日,銷售日報表、收款匯總表等資料顯示,上半月聯營銷售額213815.70元,其中收現金158623.70元,已全部存入工商銀行,刷建設銀行信用卡55192元尚未收到,銀行刷卡結算手續費率為1%。
客戶刷卡后相應款項不能馬上進賬,應先做應收賬款。另外,銀行刷卡手續費在客戶刷卡時就已經發生,根據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應在確認刷卡銷售收入的同時確認費用。
借:銀行存款——工商銀行158623.70元
應收賬款——建設銀行54640.08元
財務費用——銀行手續費551.92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213815.70元
3.10月22日,收到工商銀行收賬通知,建設銀行劃來款項54640.08元。
借:銀行存款——工商銀行54640.08元
貸:應收賬款——建設銀行54640.08元
4.10月31日,銷售日報表、收款匯總表等資料顯示,下半月聯營銷售額175470.40元,全部為現金并已存入工商銀行。
借:銀行存款——工商銀行175470.40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175470.40元
5.10月31日,計算供應商返款,按照聯營合同計算本企業20%留利。
留利=389286.10×20%=77857.22元,向供應商返款金額311428.88元。
借:庫存商品389286.10元
貸:應付賬款311428.88元
商品進銷差價77857.22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311428.88元
商品進銷差價77857.22元
貸:庫存商品389286.10元
需要注意,此筆“應付賬款”是含有進項稅額的,因此,“商品進銷差價”金額是不完整的差價,“主營業務成本”金額也是虛高的,應在收到供應商增值稅發票后做進一步調整。
6.11月7日,收到供應商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價稅合計311428.88元。其中價款合計266178.53元,稅款合計45250.35元,以轉賬支票支付全部返款。
收到增值稅專用發票確認進項稅額后,聯營商品“進價”降低,從而導致“商品進銷差價”增加,進而使“主營業務成本”降低。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45250.35元
貸:商品進銷差價45250.35元
借:商品進銷差價45250.35元
貸:主營業務成本45250.35元
借:應付賬款311428.88元
貸:銀行存款311428.88元
7.10月31日,價稅分離,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主營業務收入56562.94元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6562.94元
三、供應商聯營商品經營會計核算案例解析
供應商的會計核算相對簡單,聯營商品發出時并沒有實現銷售,所以不能確認收入,應在收到商貿企業銷售清單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后確認,現舉例分析相關主要業務處理。
九州公司20×2年聯營商品經營部分業務如下:
1.9月10日,支付南國商貿公司進店費20000元。
借:銷售費用20000元
貸:銀行存款20000元
2.9月12日,向南國商貿公司發出聯營商品160000元。
借:發出商品160000元
貸:庫存商品160000元
3.11月5日,收到南國商貿公司銷售清單、聯營商品返款明細表等資料,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金額58500元。銷售商品實際成本30000元。
借:應收賬款58500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50000元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850元
借:主營業務成本30000元
貸:發出商品30000元
4.11月7日,收到南國商貿公司返款。
借:銀行存款58500元
貸:應收賬款58500元
參考文獻
[1]周濤. 商品流通企業會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86-95.
[2]周濤. 淺談聯營商品經營方式的管理和核算[J].財會學習,2008(05):34-35.
[3]李貴芬,鄧洪偉. 聯營商品流通的管理與核算初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06):20-21.
作者簡介:張光鋒(1980-),男,漢族,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財務管理系全日制經濟學碩士,注冊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學。
(編輯: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