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十二五”規劃以及黨的十八大重視經濟結構的調整,節能減排已經刻不容緩,碳金融與碳交易在金融領域正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新疆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需重視低碳經濟與低碳金融,發展低碳銀行,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致力于“兩型”社會的構建。本文基于新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大背景下,分析商業銀行發展碳金融業務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關鍵詞】碳金融 碳交易 碳金融險
一、新疆發展低碳金融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憑借其先天的資源稟賦優勢,新疆應該大力改善能源資源消費結構,擴大新型能源所占的比重,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新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以及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金融業發展和改革的“十二五”規劃的政策著力點就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支持綠色發展,加快構建綠色金融體系,推動節能減排。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促進低碳金融發展。除了借鑒國內外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創新和發展經驗的基礎之上,新疆商業銀行自身應積極參與低碳金融業務,加入碳金融市場,把其作為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和重點業務。
二、促進新疆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發展的應對之策
(一)在認識層面上,增強對碳金融的認知能力和深入了解
觀念轉變是先導,新疆各大高校應開設相關課程,從人才的培養機制上加大對低碳金融的認知力度和強度。加強與內地高校的合作與交流,聘請相關專業的專家和學者進行解讀和探討。對銀行內部人員進行專門的培訓,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強化認知水平和能力。如興業銀行,2005年攜手合作伙伴國際金融公司合作設計節能減排融資項目,創造性地推出了能效融資產品,開創了中國綠色金融服務之先河。
(二)建立健全綠色信貸機制,創新碳金融產品
2012年2月24日,中國銀監會制定了《綠色信貸指引》,強調積極調整信貸結構,有效防范環境與社會風險,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新疆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總體部署,加大了推行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工作力度。新疆商業銀行應以綠色信貸作為準入點,積極參與碳交易的各個環節,實施本地化經營積極實施綠色信貸,確定符合標準和要求的企業,在對傳統產業進行節能減排的基礎上重點對新能源產業進行綠色貸款和項目咨詢等相關業務,把建設低碳城市與低碳金融有機結合起來。
(三)積極為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提供融資
發展中國家進行CDM項目建設碰到的首要問題往往是項目初期的融資問題。新疆達坂城風電場一期項目獲聯合國CDM注冊,商業銀行可以向CDM項目開發企業提供直接貸款或融資租賃,可以給這些項目的公司提供貸款,然后通過碳交易市場出售,從而獲取一定的收益。商業銀行應加強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眾多金融機構的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碳排放權的交易與投資,聯合信托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銀企合作、銀小合作,間接或直接地持有碳資產。借鑒國際經驗和國內銀行同業的經營發展模式在二級市場上充當做市商,增強碳交易流動性。
(四)加強風險的緩釋與擔保,進行多方合作
建立碳金融交易險與專門的碳排放交易險,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充分發揮保險公司的作用,防范碳金融業務的市場風險、經營風險、主動權缺失風險與政策法規風險,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充分發揮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作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衍生產品,進行套期保值和風險對沖,減少信用風險和商業銀行經營過程中面對的風險。新疆商業銀行可鼓勵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實施原始碳排放權的項目并對其進行擔保,收取一定的費用,把商業費用轉化成銀行費用。
(五)設立專項的碳基金及吸引民間資本,發展CER一級市場期貨產品
世界銀行已經建立原型碳匯基金,新疆商業銀行可以通過銀企合作、銀小合作、銀行間的合作以及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建立專項碳基金。借鑒歐洲發展模式,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碳交易市場,做好風險防范及風險規避。利用新疆的地理區位優勢,在CDM項目上加強與歐洲發達國家的接洽與合作交流。設定合理的貸款利率,為提供節能服務的公司提供融資服務。在新疆境內,企業可以利用CDM項目等其他節能減排項目,擴大融資規模及融資渠道,鼓勵設立節能服務企業,進行碳期貨產品的開發與推廣和系列政策性碳基金體系借鑒亞太碳基金的模式。
(六)加強第三方交易平臺建設,提供專門的排放權交易場所
目前我國的碳排放交易所主要有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新疆獨特的區位優勢輻射中亞,新疆自治區政府應大力發展碳市場交易建設,積極主動的發起設立烏魯木齊環境能源交易所,抓住國家“十二五”金融規劃的契機。
(七)商業銀行內部設立專門的碳金融業務部,增加中間業務收入
要健全內部機構設置,專門負責審批與碳金融相關的業務。興業銀行成立了國內首個可持續金融業務專門機構——可持續金融室,統一負責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的事務。新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近年來總體發展迅速,但是在產品的多樣性和盈利性上都處于劣勢,并且沒有涉及碳金融的業務,在后京都議定書時代應積極的應對國際公約變化帶來的政治風險,商業銀行應設立專門的人才培訓基地進行人力資源培訓,培養熟悉法律、外語及會計的綜合人才,熟悉碳交易市場運作模式,實現商業銀行向低碳銀行的轉型。
(八)積極參與國際碳金融市場交易,加強與中亞、歐盟地區的合作,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
中亞與我國的核心國家利益息息相關,直接制約著新疆的長治久安。新疆商業銀行應積極加入《赤道原則》,借鑒發達國家先進銀行的經驗,促進國內金融市場的建設。加強與歐盟、中亞等國家在碳金融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提高商業銀行碳金融服務總體水平。碳金融CDM項目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交易結算多采用外幣結算。為了避免匯率風險,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應大力推進區域跨境人民幣結算。
參考文獻
[1]鄢德春.中國碳市場建設--融合碳期貨和碳基金的行動體系[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2]周行健,林明恒.低碳經濟背景下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J].南方金融,2010(03).
[3]初昌雄.我國碳金融發展現狀與發展策略[J].經濟學家,2010(06).
作者簡介:楊秀玉(1988-),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資本市場;白茹(1988-),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資本市場。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