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貧富差距的擴大、糧食安全問題以及食品安全問題等都與農業農村發展有關,因此解決好農業農村發展是我國頭等大事,本文利用SWOT法分析了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公司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 小額信貸 農村 農業 SWOT
一、引言
小額信貸概念來源于默罕默德·尤努斯創立的鄉村銀行,自20世紀90年代引進我國后,在支持我國解決“三農”問題方面所起作用越來越重要。但隨著我國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改革,小額信貸機構如何在農村可持續發展下去當下熱點問題。
二、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公司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
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形式,小額信貸比傳統大銀行具有更多的優勢。首先,服務對象與傳統商業銀行不重疊。我國農村小額信貸公司服務理念就是幫助農民擺脫貧困,因此其對象主要是針對農村貧困農戶,這些農戶特征是沒有資產或者很少資產,在傳統銀行無法進行抵押貸款。其次,貸款程序簡單,方便快捷。小額貸款放貸時間一般在3天以內,且流程簡單,一般是最多兩個人去考察客戶,收集好資料后上報經理,由在經理授權額度范圍內直接由經理決定。
(二)劣勢(weakness)
1.小額信貸公司融資難。我國現行規定,農村小額公司只貸不存,資金來源完全靠國家撥款和外界捐助,這就大大限制了小額公司的規模和覆蓋范圍,使得農村小額公司不僅無法通過規模效益降低成本,而且使得本已嚴重不足的農村信貸資金更加緊俏,不能充分滿足農村對信貸資金的需求和發揮小額信貸支持農村發展的應有作用。
2.貸款利率高。由于小額貸款公司成本高,所以其利率遠遠高于傳統銀行。一般利率按月計算在1.5%-2.5%之間。
3.貸款品種單一,額度小,期限短;現行的農村小額信貸的發放主要集中在種植業和養殖業,貸款投向結構單一;其額度主要在2萬以內,期限都在18個月以內。
(三)機遇(opportunity)
1.政府支持力度逐漸加強。最近幾年黨中央一號文件都是聚焦在“三農”上,2013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上提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從這些可以看出國家發展農業農村的決心,而農業農村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為小額信貸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2.市場機會大。據統計,我國現約有2.4億左右農戶,其中實際有貸款需求的農戶至少有1.2億戶左右,而且“三農”資金缺口每年在1萬億元左右,這樣的扶貧責任就自然落在了農村小額信貸機構的肩上。目標市場的較大資金缺口為小額信貸機構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四)威脅(treats)
1. 競爭壓力巨大。小貸公司、村鎮銀行、農商行以及農村信用社都是為“三農”服務的 小額信貸機構。與傳統的農村金融的主力軍相比,小貸公司在品牌優勢、客戶基礎、資金實力、經營網點、人員素質、內部管理和經營成本等方面均無優勢。
2.政府干預過多。我國小額信貸服務理念就是幫助農民擺脫貧困,是作為一種扶貧工具引進的。因此小額信貸公司首先要完成的是政策性目標,而不是贏利性目標。政府過多的行政化干預致使小額信貸公司無法進行商業化運作,自身無法實現盈利,其發展更多依靠政府補貼以及政府對貸款的減免。
三、農村小額信貸機構的發展策略
(一)創新業務種類
農村小額信貸的目標顧客群最開始是貧困地區的貧困農戶,這是與當時農村小額信貸功能和作用相適應的。所以農村小額信貸的特點是貸款數額小、利率低、期限短、收益少、成本高以及風險大。然而今天的農村已經不是僅限于傳統的農業,大多數農戶都有自己的副業,對資金支持的需求開始有差別,因此小額信貸的目標應作相應的調整,例如適當擴大貸款種類,開發新的貸款業務以滿足不同農戶的需要,并且適當擴大貸款額度,對周轉速度不同的農戶使用靈活的貸款期限等。
(二)擴大資金來源
小額信貸公司作為一個專門放款機構,資金的多少直接決定對扶貧工作的支持力度。因此要加大小額信貸公司資金的來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首先,引導社會閑散資金進入小額信貸公司,從而進入農村農業,改變一往一切靠政府的局面;其次,允許小額信貸公司吸收存款,只有這樣才能降低小額信貸利率,保證小額信貸資金循環,而這也是一個放貸公司應有的模式。
參考文獻
[1]楊生萊.中國小額信貸的發展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2007.
[2]劉大耕.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與中國小額信貸[J].中國農村信用合作,2000(01):10-11.
[3] 杜曉山.中國小額信貸十年[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4] 劉安琪..農村小額信貸的問題分析與前景展望[J].金融發展研究,2009(09).
[5] 樊永勤.農村小額信貸的特點、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商界,2009(07).
作者簡介:王勝林(1986-),男,漢族,河北邢臺,碩士研究生,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研究方向:農村區域經濟。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