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總是充滿著神奇魔力,時常會創造一些令人咋舌、驚嘆不已的奇跡,然后傳之于世,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去揣摩考證、引發深思。有誰能夠料到,北美大陸上的一場颶風,最初僅僅緣于亞馬遜雨林一只蝴蝶翅膀的輕輕扇動?又有誰不驚嘆,作為“地球之巔”的珠穆朗瑪峰,在幾千萬年前居然是一片海洋?或許是難以置信的緣故,這個世界便誕生了各種各樣的神話與傳說,以開啟后人心智,豐富人們想象。
此刻,當我來到這個地處江心、面積有56平方公里(相當于南京古城一般大)、人口在3萬以上的“萬里長江第三大洲”——八卦洲,內心深處,除驚嘆之外,又平添幾分親切。因為我知道,生活在這片江中麗島上的洲民們,祖上大多數來自上江——安徽無為,而我的先輩,當年也是從安徽無為出發,肩負“逃荒”與“淘金”的雙重使命,在距離八卦洲下游不遠處的一片江灘上墾荒種地、最終落戶,同為下江人,他們所經受的挫折與磨難,一定和八卦洲的先民一樣,令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如果我有雅興走進洲上任何一戶農家,隨意找一位年紀稍長的洲民暢聊一番,那么,我相信,自己一定會像當年寫出“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詩句的陸游一樣,受到主人的一番盛情款待??纱丝蹋也辉阁@動任何人,只想獨自在這片江洲上漫無目的地四處走走。
這是夏日的一個傍晚,一輪磨盤大的落日正在緩緩潛入水中,呈現出“半江碧透半江紅”的美好景致,晚霞將它的最后一抹余暉毫不吝嗇地灑向四周,點綴著洲上萬物。抬頭仰望,可見穿洲而過的長江二橋如長龍臥波懸浮在半空,好似一幅碩大無比的神奇畫面。橋面上,雖有隱隱車流聲不斷傳來,卻不顯得多么刺耳,似乎所有來自外界的嘈嚷聲,都被洲上層層綠意和格外清新的空氣徹底過濾了一番。隨著暮色的漸漸降臨,八卦洲顯得格外恬靜。一條傍河的林間小路筆直地伸向遠方。小河不寬,卻清澈見底,如明鏡一般清晰地倒映著兩岸的樹影與農舍,恰似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不遠處,偶有陣陣狗吠聲傳來,間或還有大人呼喚在附近貪玩的孩子們回家的聲音。而碧空如洗的蒼穹之上,一彎月牙已過早地懸掛在樹梢上。目睹此景,人們的腦海里,不由得會產生“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美好想象。對于熱鬧繁華的都市來說,月亮似乎顯得有點多余,可對八卦洲這座與南京僅一水之隔、近在咫尺的江中綠島而言,月亮的出現,又該是件多么美妙的事。試想一下:在這樣一個月色溶溶的夜晚,你從都市的喧囂中走出,來到這方美地,盡情呼吸著島上清新無比的空氣,感受著幾乎無處不在的江風;或者信步走上大堤,聆聽江水與沙灘的竊竊私語(間或還能親眼目睹一艘巨輪與這座小島擦肩而過)……所有這一切,怎能不令人浮躁的心靈緩緩趨于平靜?又怎能不撩起人們對八卦洲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的無限遐想?!
一
關于八卦洲的形成,我在一篇考證文章中找到了一些佐證,它已有400年歷史。在此之前,這一帶水天相接、煙波浩渺,似乎沒有形成洲島的任何跡象。然而,從準確的地理學名稱上來分類,八卦洲最初應稱為“心灘”。所謂“心灘”,按照《辭?!飞系尼屃x,應為河床中水下的淺灘,枯水期會露出水面。此類地形,多發育在河床展寬處,向上游段常受水流沖刷,向下游端則逐漸增長,緩慢移動,不斷擴大,以至最終有可能形成一座沙島。這樣的概率究竟有多大?我不得而知,同時也無法知曉,或許,只有無語東逝的江水,能夠給出一個準確答案。然而,我想猜測的是,在某年某月某日某個時辰的枯水期,一粒來自江底的砂石被浪花帶上了淺灘,從而引來又一批砂石的匯聚。它們牢牢抱成一團,想在這處江心地帶安家落戶、創造奇跡,直至形成一個沙島。誰知這一想法剛剛冒出,就被湍急的江水無情擊碎、化為泡影,因為正處于風口浪尖上的這些砂石,很快被奔涌的江水毫不留情地沖向一邊。從表面上看,在江水的淫威下,它們似乎被擊敗了,可事實上,它們是在以退為守,把戰線拉得很長,并借助江水的作用,默默夯實著基礎,以期有朝一日能夠露出真容、驚艷現身?;蛟S是上蒼被它們的不懈努力所感化,抑或是造化本身格外垂青這片水域,總之,八卦洲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由于江水沖擊和泥沙的不斷沉淀,終于現其雛形。其形成之初,方圓僅七里,故名“七里洲”。后逐漸擴大,形若草鞋,又名“草鞋洲”。至清代,由于洲地不斷南塌北淤,狀若八卦,遂被命名為“八卦洲”。
這個有點奇怪的洲名,曾衍生出許多神奇的故事與動人的傳說,其中最為流行的一說是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娘子馬氏有關。傳說那一天,馬娘娘為了祈盼明朝江山的永固,專程從幕府山的三臺洞附近乘船前往位于江北的一座寺廟敬香,孰料船至江心,忽遇狂風駭浪。馬氏驚嚇之余,不慎將手腕上的八卦玉掉入江中。待敬香回來,風平浪靜的江中,已生出一塊洲地,這便是“八卦洲”。如果說,這個流傳已久的故事未免過于虛幻的話,那么,時至今日,洲上仍有兌南、巽離、乾坤等與八卦有關的村落,又會將人們從虛幻中帶進現實。這些與《易經》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名稱,使八卦洲的前世籠罩上一層神秘莫測的色彩。然而,世間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事物大抵都是如此,人們雖在不斷探究,可往往又難以弄清它的真相。對八卦洲而言,經過歲月多年的磨難,它已實實在在幸存下來,并且傲然屹立于江中,這才是最為重要的事實。
在歷史文獻記載中,最早與八卦洲相關的地名應該叫“青沙”,可能在當時,八卦洲只是江中隆起的一片不大的沙丘。南宋初年,朝廷在長江建康(南京)段設有6個渡口,僅棲霞區境內就有燕子磯、青沙、石埠橋、三江口、外沙等五處(如今的八卦洲正是其中之一)。其作用,主要用于商業運輸和軍事演習。
八卦洲正式有人居的記載,最早可追溯至清代。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洲西南角(時稱七里洲)開始有零星移民居住,隸屬當時的上元縣。在八卦洲街道,有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鄉民反霸碑。這塊殘缺不全的青石碑,詳細記載了清朝康熙五十七年,七里洲佃農徐榮嵩等16人,聯名向江寧府和上元縣控告清朝旗兵離職武官朱漢及其奴仆吳二,仗勢欺壓鄉民,敲詐勒索銀兩的罪行,以及獲得不準再來此地牧馬的勝訴過程。不惟如此,此碑還證實了清朝康熙皇帝所施行“重農愛民、盛世滋丁、永不加賦”的“攤丁入畝”政策是深入人心的。
八卦洲街道還曾搜集到另一塊清兵屯田碑。此碑系清乾隆三十六年,由江寧府派往駐八旗兵佐領和辦理洲務的驍騎校聯名該立的。此塊石碑,不僅詳細記述了清兵屯田事項,而且還記載了大清乾隆時期八卦洲的地理狀況。那時的八卦洲,南面為夾江,主航道在八卦洲背面,分為大八卦洲和小八卦洲兩段:“大八卦洲,南至夾江,北至大江,東至大江,西至大江——計蘆地四千零五十二畝,草灘泥灘八千六百一十三畝九分一厘。小八卦洲,南至夾江,北至大江,東至夾江,西至大江——計蘆地一千一百一十畝,草灘泥灘一千四百五十四畝九分二厘”。這塊石碑同時還表明,清朝八旗兵未進該洲屯田之前,此地就已有鄉民居住,開墾生產。
奇怪的是,這樣的記載很容易被后人所忽略,倒是一篇與八卦洲有關的古詩,讓人口口相頌,代代相傳。
歷史將會永遠記住這樣的一位皇帝:他諳熟治國安邦之道,和其祖父一樣,深謀遠慮,胸懷鴻鵠大志,并共同締造出為歷史所稱道的“康乾盛世”。有趣的是,這位皇帝不僅治國安邦有道,而且風流倜儻、詩書滿腹、極愛遠游,并在歷史上留下了“六下江南”的偉大壯舉。
歷史也同樣記載了這樣一個瞬間:公元1751年,即清乾隆十六年,這位皇帝在“六下江南”的一次游歷中,玉樹臨風般地佇立在燕子磯頭,時而仰觀宇宙之浩瀚,時而俯察磯頭之險峻,時而又平視不遠處的江面,于是,他終于看到了四周被江水所環抱的那片洲地,并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吟誦出一首古詩。其后兩句的內容是:
“卻喜漲沙成綠野,
煙村耕鑿久相安?!?/p>
對于試圖了解八卦洲歷史的人們來說,這該是多么重要的一首詩篇!因為它向世人透露了諸多有關八卦洲的寶貴信息,既告訴人們八卦洲是由“漲沙”演變而成的前世,又表明當時洲上已綠樹成蔭、炊煙裊裊的現狀。試想一下:在那樣一方堪與“世外桃源”相媲美的洲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該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場景?!
乾隆爺的這首詩篇被傳開后,如同一聲號令,使得大清王朝后來的皇帝也聞聲而動、積極響應。最先前來八卦洲圍堰造田的是旗人。據《同治上江志》記載:“同治十三年(1887年),調荊州駐戶500戶,公捐二兩,以助培洲本,又歲以洲息銀六百兩,助八旗昭忠祠祭費?!庇纱瞬浑y看出,以政府名義最初較有規模地開發八卦洲,應當正是這個時期。
1927年,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取得勝利,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并設置南京特別市政府。當時,南京旗民的規模已達3000余人,政府為此專門設置旗民生計處來負責旗民的日常事務,八卦洲劃歸該處管轄,洲產蘆葦收入用于補貼旗民生計。于是,每逢冬季,當蘆葦枯黃、蘆絮飄散的時節,便有數千人手持鐮刀登臨洲地,開始不分晝夜地收割蘆葦,然后用船將一捆捆凝結著他們心血與汗水的蘆柴運往城里出售。那是怎樣一種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勞動場景?其間又會演繹出怎樣悲喜交集的故事?對此,我時常會陷入冥想,卻苦于找不出明確答案。據史料記載,1928年,八卦洲的蘆葦產量已達15萬擔,每擔售價大洋七角,由旗民生計處統一定價。因此,我們可以判斷,冬季收割洲上的蘆葦,顯然是當時政府的統一部署,不僅聲勢浩大,而且井然有序。為了確保這項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不僅洲上專門建有瞭望臺,配有望遠鏡,而且收割期間,稽查、巡丁還會不分晝夜輪流守望,以防萬一發生火災時,能夠及時指揮灌救。
歷史的發展,在某個特定時期,顯得尤為關鍵,它往往是在一些足智多謀、充滿遠見的智者引領下,才得以朝著正確的軌道突飛猛進。八卦洲的開墾歷史,又何嘗不是如此?
早在1928年,有位名叫劉常遠的江淮公司經理,針對洲上當時僅有蘆、魚兩項單調收入的現狀,即大膽向政府提請開墾洲地,并表示由江淮公司負責招股開墾。誰知這一提議遭到了時任市長何民魂的駁回。次年,當劉紀文重新出任南京市市長(劉紀文為首任市長)后,八卦洲的開墾歷史,終于揭開了新的一頁。當時,計劃在洲上放墾3萬畝,由旗民生計處具體負責此項工作。八卦洲地域遼闊,究竟放墾哪塊洲地急需定案,市政府為此專門召開會議,明確放墾地點以“地高柴稀”為原則。經過反復測量,最終將當時的江字號上下段、大沙灘上三百丈、駝路、新溜、青龍頭、團洲、鴨子路等處定為放墾地。隨后,《中央日報》上專門通告了八卦洲放墾事宜,并向南京及外省招佃、墾地。此消息一經傳出,首先受到安徽無為農民的積極響應,他們應者如云,共認領土地2萬2千畝。經過這批農民的辛勤勞作,原先的蘆葦灘被開墾成一畝畝良田,并種上小麥、油菜。隨后,旗民生計處在駝路(今新閘村)劃出30畝土地,供城里的許多商販來洲上領地開店,搞活經營,同時還建立了實驗畜牧場,從事農副業生產。昔日冷落蕭條的八卦洲,開始充滿了人間煙火。
1930年,南京市政府決定在八卦洲建設一個模范新村,新村地點設在駝路,占地面積達4000畝。該新村分田地和莊園兩大塊,前者為農藝生產部分,后者除住宅建筑外,還有牲畜飼養場,其構想,有點類似于如今的新農村建設。這一了不起的發展藍圖,僅用半年時間就成為現實。據史料記載,模范新村當時共有120戶農民,不僅小學、民眾夜校、保衛組織、生產消費合作社及貸款所等社會設施一應俱全,而且還備有一艘小汽船往來于下關、駝路間。更為可喜的是,村民們當時就已具備了綠化意識,他們紛紛廣植樹木,點綴村景,美化洲地。正因為如此,這個新村很快被南京政府列為全市鄉村建設的楷模,成為名副其實的“模范新村”。然而,令人扼腕嘆息的是,隨著1931年夏天長江洪水的無情泛濫,八卦洲變得一片汪洋,先民們所付出的心血也隨洪水一道付諸東流。臉上汗漬未干的洲民們,望著毫不容易被開墾出來且初具規模的美好家園悄然沒入水中,老淚縱橫之余,只得扶老攜幼,噙著淚水離開洲上,逃離四方。他們之中,年輕力壯者尚能靠傭工為生,而老弱病殘者,只能過著沿途乞討的凄慘生活。
或許是窮家難舍、故土難離的緣故,抑或是對于這片多災多難的洲地情有獨鐘,總之,當洪水退卻之后,這些洲民們如同候鳥一般,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再次回到洲上,開始了新一輪的勞作。他們自發組織起來,并于1932年底,修筑成一道長達43里長的洲埂。由于那場洪水的侵害,致使八卦洲三年不能耕種,顆粒無收的佃農們不僅無法繳租,而且連肚皮都難以填飽,人人變得面黃饑瘦,個個餓得皮包骨頭。他們心存的惟一希望,就是依靠繼續開墾荒地來維持生計。于是,從1929年至1937年間,八卦洲先后有過4次放墾歷史,期間,洲地始終為政府公用,劃給佃家開墾,并且還為佃農們發放執照,無地者不得在洲上居住。后來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放寬,承租人也可將土地轉與他人耕種。此舉致使一些政府公務人員很快也成為領墾者,但這些公務人員領地后并非自家耕種,而是雇工代耕,人稱其為“宦畝”。由于他們不負筑埂墾荒之義務,且坐享農民代為開墾之成果,遂糾紛不斷,矛盾迭起。雖然如此,至民國37年(1948年),全洲已開發土地49680多畝,其中,道路、江堤占520多畝。農戶土地以30—50畝為多,少數在百畝以上。七里洲有個名叫蕭月波的惡霸地主,占田近千畝,由于罪大惡極,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就地正法了。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八卦洲既是大自然的造化,更是一代又一代的先民篳路藍縷、披星戴月、慘淡經營、不斷開墾的產物。如今,洲上少數依然健在的老輩們,對當年的“頭步墾”、“二步墾”總是念念不忘,并且記憶猶新。這說明,老輩們當初對八卦洲實施開發是有步驟和規劃的,只是由于時局的動蕩和自然災害的不斷紛擾,才使得他們心懷夢想卻壯志難酬。
二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地處江心的八卦洲最具魅力的神韻之所在。
在八卦洲,只要你留心,幾乎處處可以發現水域的存在。那些分布不同、大小有別的水域,給人們帶來的體會與感悟又是多方位的,甚至不知不覺中,總會有一首首詩行悄無聲息地流入你的心田。當裊裊炊煙開始裝扮“小橋流水人家”的那一刻,你的心頭除了驚喜之外,會不會掠過一絲對農耕文明的最初向往?當佇立洲頭,久久凝視著“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的畫面,你的內心會不會升起物是人非、世事無常的感慨?如果說,這樣的基調多少有點灰暗的話,那么,某年某月的某個清晨,當你在八卦洲的某個水邊親眼目睹到“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壯美景觀,能不能為你日漸疲倦的身心注入一種全新的活力?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的雄渾意境,又將激起你怎樣的人生豪情?是的,八卦洲的神奇與魅力正表現在這里,當你身臨其境,并開始與其真正融為一體時,往往在記憶深處會恍然產生一種幻覺,仿佛古人留下的許多傳世詩篇正是為它而作,仿佛感到李白、杜甫、白居易之輩都曾來過洲上小住,甚至還會隱隱感覺到,張若虛的那首《春江花月夜》,正是他在某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親臨或是夢游到了八卦洲的那片灘涂濕地,時而近觀“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的自然美景,時而又遠眺“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凄美畫面,最后終于發出“江畔何年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曠世奇問。須知,這種主觀臆想與時空意義上的錯亂,其實與美學鑒賞的標準并不相悖,因為它是審美客體的一種主觀體現。
然而,養育過無數生靈的水,留給后人的,并不都是美妙的詩行。須知,它既可潤澤一方,也可毀滅一方。對此,四面環水的八卦洲,記憶尤為刻骨,教訓更是深刻。因為長期以來,這片特殊洲地所面臨的最大威脅,正是水患。
從某種意義上看,八卦洲的發展史,正是一部與水患不懈抗爭的歷史。
我曾在《棲霞志》上,看到過一幅令人揪心的、洪水淹沒整個洲地的黑白照片。那正是民國20年(1931年)所發生的一次特大洪水,八卦洲變得白浪滔滔、一片汪洋,只見許多屋頂在江面上只露出一個個小小尖角;還有洲民劃著小船滿臉憂傷地在打撈著水中的已被淹死的牲畜……昔日美好家園,頃刻之間蕩然無存,取代的是居無定所、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正是這次洪水,使得后來有南京“糧倉”美譽的八卦洲,在長達三年時間里不能耕種。
1954年,長江再次發生特大洪水,八卦洲又一次受到滅頂之災。
在遭遇過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后,八卦洲人民開始積極行動起來,與洪水進行著不懈抗爭,自上世紀50年代起,他們大興水利,共挖土石1200萬方,疏浚河道300多條次,修筑、加固護洲圩堤54.4公里。其中,外圩江堤27.9公里,主江堤26.5公里,曾成功抗御近10次特大江水的侵襲。
然而,洪水的隱患依然存在,誰也無法斷言,長江從此以后能與這片洲地和平相處、握手言歡。只有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才能使下一次洪水再度逼近八卦洲時,能夠望洲興嘆、繞洲而行。
歷史將會記住這樣的一幕:公元1995年,又逢長江高汛,八卦洲人民奮力迎戰江洪,其險情常系千鈞一發。為根除八卦洲洪水隱患,省市區三級政府決定建設高標準環洲大堤。此工程于當年冬季正式開工,省市區鄉四級政府及全鄉人民共投入資金2829萬元。經過艱苦奮戰,于1997年5月提前竣工,全線合攏26.5公里的標準江堤,如銅墻鐵壁,又如蛟龍盤踞,傲然面對江水。八卦洲水患,自此得以根治。這一堪稱偉大壯舉的民心工程,在一方《眾志成城》的石碑上作了詳細記載,如今,那方碑銘就存放在八卦洲街道。它標志著八卦洲水患時代的終結,同時也預示著八卦洲開始步入可持續發展的嶄新軌道。
綿延26.5公里長的環洲大堤,該是怎樣的一副尊容?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象過它的模樣,甚至還有過專門抽出一整天時間,親自前往用腳步丈量它一回的念頭,然后再寫篇文章。只是這一心愿,由于雜事纏身、惰性使然,始終未能兌現。2006年初夏,我隨省市一批作家前往棲霞采風,其中有一站是參觀八卦洲的洲頭沙灘和附近的柳林。當汽車駛上環洲大堤時,我只是隔著車窗朝它充滿深情地瞥了一眼?;貋砗?,我寫了篇《車過柳林》的散文,刊發在7月15日的《新華日報》“新潮”副刊上,而原先想寫環洲大堤的文字卻遲遲未能動筆。時間一長,它似乎成了一個心結。后來,雖有機會再度前往八卦洲,可想沿著環洲大堤走一趟的心愿依然未能如愿。
2013年9月25日,為了這篇文章的寫作,我再次驅車前往八卦洲收集素材。事后,原本匆匆趕回市區,可當車子剛剛開出街道大院,竟不由自主地朝二橋相反方向駛去。這回,我禁不住會心地笑了笑,為一個久違的心愿即將得以實現,雖然此次僅僅是以車代步。
小車沿著一條平坦整潔林蔭大道朝前徐徐行駛,道路兩側,是大片農田和排列整飭的農家小洋樓,間或還有一方方清澈的河塘點綴其間。有農人手執漁桿,在塘邊悠然垂釣;也有農人在田間大棚旁緩緩走動,且不時會俯下身來朝大棚里察看一番……幾分鐘后,在小路盡頭,我終于拐上了環洲大堤。
這道綿延50多里長的大堤剛建成時,路面是用石子鋪成,如今已變成了柏油大道,可供兩輛小車同時行進,與城市所見的景觀大道幾乎難分區別。所不同的是,此地空氣清新,環境幽靜,綠色植被甚多,草木、蘆葦、樹林、河蕩在大堤向江邊延伸的灘涂地帶隨處可見,而洲內呈現的是水系縱橫、田野阡陌、雞犬相聞的田園風光。這樣一方美地,不僅令人神往,而且還是一些動物棲息的家園。因為我有幸親眼目睹到,一只野兔蹲伏草叢正豎耳凝聽,想必是在打探我這位不速之客的來意;還有一只野雞,起先是在前方不遠處的路面上悠閑漫步,當發現小車越來越近,這才很不情愿地鉆入路邊豐盛的草叢內;而前方有只同樣在柏油路上作散步狀的灰喜鵲,也振翅棲歇在附近的一棵樹梢上,開始蕩起了秋千。那一刻,我想立即調轉車頭,不愿再去打擾這些生靈的自由,可大堤一側高高豎起的一塊塊招牌,再次吸引著我的視線。只見那些招牌上,分別寫著諸如“江楓漁火”、“漁歌唱晚”、“農家美味”等字樣,仿佛是在告訴南來北往的行人,若想品嘗一下洲上的“農家樂”,只要任意走進一戶農家就可以得到滿足……
環洲大堤伴隨著我的思緒,朝前不斷延伸。不知不覺中,這道大堤在我的腦海里開始幻化成另一條大道,一條八卦洲人民通往美好未來的幸福大道。
三
八卦洲的歷史,不啻一部與水患相抗爭的歷史,更是一部上下求索、奮發圖強、勵精圖治的艱苦創業史。
早在新中國成立不久,勤勞勇敢的八卦洲人民,為了改變貧困落后面貌,就在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披荊斬棘、一路前行,灑下過無數的心血與汗水。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到這片洲地,民風淳樸的八卦洲兒女內心深處所蘊藏的那種“敢為人先”的闖勁驟然間得以迸發,他們勇敢地站在農村改革前沿,率先在棲霞境內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從而成為全區“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隨后,洲上富余的勞動力懷揣各自夢想,開始大量涌向市場,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在此情形下,八卦洲的勞務市場應運而生。新閘村曾率先成立了南京市第一家“村級”勞動服務公司,積極動員組織富余勞力“走出家門、跨進廠門、打開致富門?!碑斈暄嘧哟壌a頭的熱鬧場面與十分冷清的往年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它每天往返載客1萬多人次,大多是早出晚歸的八卦洲農民,以致創造了“一個不起眼的小碼頭竟養活南京一家大輪渡公司”的神話。八卦洲的勞務市場因此聲名遠揚,并成為一個品牌。勞務市場從南京本地區擴展到深圳、廣州、上海等地,不僅當地農民加入其中,更有大量外地人員通過八卦洲勞務公司,找到了各自滿意的工作。
除此之外,八卦洲還向外界展示了另一張全新名片——蘆蒿。
上世紀90年代,八卦洲通過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大規模調整,擺脫了過去單一糧食生產“旱改水、水改旱”調整的怪圈,最終選擇了市民愛吃的野菜蘆蒿。農業結構的調整,真切地給當時農民帶來諸多實實在在的好處。十多年來,八卦洲的蘆蒿種植面積,從最初的幾百畝、上千畝,發展到幾萬畝,八卦洲因此被譽為“中國蘆蒿第一鄉”,并成為南京市單一蔬菜品種最大的規模生產基地,唯一的單一品種產值過億元的蔬菜產業,其“八卦洲”牌蘆蒿,遠銷上海、北京、武漢、南昌等全國60多個大中城市。于是,“蘆蒿”這張全新而又亮麗的名片,帶著八卦洲兒女的殷切期盼與致富夢想,不僅被越多越多的城市所接受,而且還贏得越來越多市民的厚愛。這是棲霞區在農業結構調整中走出的特色之路,也是八卦洲人民引以為榮的自豪!
2002年11月,伴隨著首屆中國南京八卦洲蘆蒿節的隆重舉辦,一個全新的節日載入了八卦洲的歷史。過去人們在電視里才能目睹尊容的大腕明星們,此刻就在農民兄弟們的眼前引吭高歌。此后,不僅“蘆蒿節”活動接連舉辦過多屆,而且諸如南京自行車環洲賽、龍舟賽等活動,也都將地點放在了八卦洲。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不再無奈。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溫暖春風,八卦洲人民不僅撞開了致富之門,而且擺脫了小農意識的長期束縛,他們在思想觀念上,獲得了一次次偉大的更新。
飽嘗過苦難之水的八卦洲先民,如果有幸看到這片土地如今所發生的巨變,內心該有多么的欣慰?!
八卦洲的歷史雖然不是很長,可仍然與一批鄉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或許是“仁者愛山、智者樂水”的緣故,這片四面環水的洲地,似乎特別能夠啟迪人的思維靈感,培育人的藝術細胞。像供職于江蘇省文聯、在“詩書畫”領域均有不凡建樹、聲名遠揚的藝術家蔣義海,早年就出生在七里洲(八卦洲的前稱),后來才隨家人遷離洲上;像南京詩人馮亦同、棲霞本土詩人方政等,年輕時都曾在這片洲地上生活多年,并將最為美好的一段青春年華,無怨無悔地交給了這片土地;還有遠在臺灣的詩人張默、影響過一代人成長的詩人田間,其人生也都是從八卦洲開始啟航的;至于后來定居香港、飲譽海內外的油畫家劉宇一,更是地地道道的八卦洲子民……他們懷揣對這片土地的無限深情,在藝術領域不懈耕耘、建功立業,從而譜寫出人生的精彩篇章。他們的成功,無疑會使今天更多的八卦洲學子能夠見賢思齊。這是一種催人奮進的榜樣力量,也是一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時代在變,與南京近在咫尺的八卦洲,其發展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這里,既有鄉間小道縈繞,也有柏油馬路環洲;既有農家炊煙裊裊,也有聲聲汽笛長鳴;既有沙灘美景供人流連,也有洲頭塔影伴君沉思……淳樸與時尚的歷史匯聚,傳統與現代的無聲交融,正在這片江水環繞的洲地上形成一曲曲和諧樂章,并使得這座江中麗島所具備的休閑、旅游、度假等獨特功能已被外界廣泛關注。
說到旅游,八卦洲值得打造的項目其實很多,如生態旅游農業園區、柳林鄉村旅游度假區、洲頭大江風光游覽區、長江沙灘水上游樂區、芳草地野營基地、小江河民俗風情區等。這些資源,為八卦洲旅游業的發展,無疑提供了寶貴支撐。
2007年,伴隨著《八卦洲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并得到南京市人民政府的批準,八卦洲的旅游開發,終于拉開了新的序幕。
毗鄰南京大都市的區位條件和地處長江懷抱之中的獨特濱水環境,是八卦洲發展旅游的最大優勢。因此,八卦洲旅游發展的首要功能,應是滿足都市居民日益增長的假日休閑度假需要,順應現代人熱愛自然、回歸自然的精神需求,以長江自然風光及江濱田園風光為依托,把八卦洲建設成為綠色遍野、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生物多樣、植被覆蓋率和產氧率高、富有鄉村野趣的生態旅游度假區。在具體規劃中,八卦洲旅游的發展將突出“綠”、“水“、“野”三大特點,努力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旅游地形象。所謂“綠”,指的是十分注重綠色,如綠色的田野,綠色的江堤,綠色的道路,綠色的果園,綠色的水面等自然景觀。所謂“水”,指的是進一步強化其濱水的自然優勢,使游客來到八卦洲,不僅能看到宜人的水景,而且還可以體驗到水的活力,水的溫柔。所謂“野”,是指大力營造富有鄉村野趣的旅游氛圍,使游客來到八卦洲,不僅能夠觀賞到各種野生動植物,還可以品嘗到諸如野雞、野鴨、野兔以及“野八仙”等多種鮮美野味。
隨著八卦洲旅游開發的不斷推進,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個集休閑度假、觀光旅游、康體娛樂、美食保健、野營修學、文化旅游等系列產品,會逐一呈現在世人面前。
2013年7月,隨著南京江北新區規劃的啟動,八卦洲再度引起外界的熱切關注。按照規劃要求,八卦洲這座江心綠島,將被建成南京的中心花園。
曾經的苦難與滄桑,已隨東逝的江水,一去永不復還,取代的是時代風華的嶄新書寫。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比缃癜素灾蓿云淝妍惷撍椎膵擅廊蓊伜头脚d未艾的無限魅力,越來越成為一方炙手可熱的美善之地。放眼鳥瞰,這座四面環水、面朝藍天的江中麗島,又如一支整裝待發的綠色大軍,正翹首融入新一輪發展的鏗鏘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