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業園區的信息化建設至關重要,移動運營商運用多種網絡,采取不同的傳輸承載方案,為工業園區提供全面的通信服務。
【關鍵詞】工業園區信息化PTNSDHPON
一、引言
近幾年,全國各主要省市都興起了工業園區的建設。工業園區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間范圍內,通過集中配置基礎設施并制定一系列相關優惠政策,吸引或引導工業企業及相關配套產業向該地域集聚的一種產業空間組織形式。
二、工業園區信息化
工業園區信息化規劃方案是通過多個專業系統集成而成,總體架構比較復雜,采取層次化和模塊化的設計思想。在總體架構上劃分為五個層次:智能支撐網、網絡通信平臺、業務數據庫、公共服務、綜合應用。如下圖所示:
上圖中的網絡通信平臺,一般是由通信運營商來建設的。工業園區的網絡通信平臺包括覆蓋全區的光纖光纜網、IP承載網、寬帶無線網、有線數字電視網、傳輸數據中心機房等,這些基礎設施是工業園區信息化發展的必要基礎與條件,也是公用信息應用平臺的共同承載網絡。
三、工業園區的傳輸承載網建設
工業園區的網絡通信平臺,即傳輸承載網絡的建設,主要分為:管道及光纜網的建設、傳輸承載系統的建設及傳輸數據中心機房的建設。
3.1管道及光纜網
管道及光纜網是工業園區信息化建設的基礎網絡設施,沒有完善的地面光纜支持,無法建立各種信息化應用系統。因此一個可以伴隨工業園區建設延伸的光纜網是園區信息化建設的網絡基礎。
(1)管道建設。管道建設分主干管道和支路管道、入樓管道三部分組成。入樓管道由支路管道延伸來完成,支路管道和主干管道隨園區內道路建設逐步實施。管道建設原則是有路就有管道,有樓就有接入。主干道兩側同時新建通信管道每隔200米做一次過路、次干道根據周邊的規劃選擇管道建設方式,入樓管道和次干管道形成管道環網,物理上做好環路保護,為物連網建設打下基礎。管道孔數可依據下表建設:
從上圖可以了解,在工業園區內往往需要搭建三種不同的傳輸承載系統,才能滿足園區內日益豐富的業務需求。
3.3傳輸數據中心機房
為更好地服務工業園區,需在園區內選擇合適的位置新建傳輸數據中心機房,收斂整個園區的傳輸和數據業務。為做到網絡安全和業務分攤,對于面積較大的園區(大于1.5平方公里),可新建2個中心機房。通過布放光纜,將中心機房納入到移動運營商已有的OTN/PTN/SDH匯聚層網絡。根據地理位置和園區業務量,可采用破環加點的方式(原有匯聚環)或者直接新建匯聚環下掛在核心局下的方式。對機房的具體要求如下:①新選機房面積不小于60平方米,機房最低高度2.7米,機房盡量位于低層(3層以下),機房位置建議在食堂與公寓住宅。②機房方便光纜進出與工作人員維護。要求380V市電引入,空開大小要求不低于63A。
四、總結
工業園區的傳輸承載網建設,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從新建管道、組建光纜網、搭建傳輸承載系統,都需要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以及不同的業務需求進行精心設計、合理規劃。
參考文獻
[1]塞潔等.《社區信息化建設與發展范例》,人民郵電出版社.
[2]張寶富,趙繼勇,周華.《光纜網工程設計與管理》,國防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