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信技術專業是我院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堅持以通信行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建設適應通信技術發展潮流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機制。本文在明確專業定位的基礎上,通過對專業建設現狀的分析,確定了我院對通信技術特色專業建設的總體目標與具體目標,力求對專業建設發展以及滿足未來市場對專業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提供一定的實用價值。
【關鍵詞】通信技術特色專業專業建設建設目標
通信技術專業作為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的特色專業之一,著力于為社會培養具有高新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技術應用型和高技能型通信行業人才。本文結合我院專業教學改革的契機,分析了通信技術專業的建設現狀,詳細闡述了通信技術專業的建設目標和方向。
一、專業建設現狀
本專業自2005年開設以來,經過8年的發展,在人才培養定位、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學生的素質教育以及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為后續的專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1)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中,教學改革雖然已經全面展開,但是改革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有待進一步深化;(2)校內實訓平臺還不能很好地適應通信產業快速發展、不斷更新的需要;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3)教學團隊“雙師”素質專任教師比例不高,“雙師”的內涵建設有待加強;(4)與企業合作開發的課程和教材,工學結合深度有待加強,課程特色有待進一步鮮明。
二、專業建設目標
針對專業建設現狀中的問題和不足,我們制定了今后通信技術專業建設的具體目標。
(1)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模式的建設。為了對通信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準確定位,教師們深入企業進行工作崗位群的調研,再根據畢業生就業崗位分布調查情況,咨詢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意見,對通信崗位群及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分解出本專業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2)課程體系及教材建設目標。對通信技術專業對應的工作崗位進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確立通信技術專業的核心能力。通過分析核心能力的構成要素構建通信技術專業的新型專業課程體系。對學習領域已確定的課程,按照學校“一個平臺、兩個融合、三個貫穿”的課程模式,結合通信技術專業的特點,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建設理念對課程進行重構,構建“一線,雙結合,三基于”的遞進式課程體系。
(3)實訓基地建設目標。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模擬企業運作方式,以企業工作任務為載體,效仿企業設立產品開發部、技術部、生產制造部、工程部、營銷部,實施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使“工學結合”落到實處。重點構建“電信微型化”通信綜合實訓中心,建設“模擬生產性”實訓基地,主要包括:現代交換技術實訓室、SDH光傳輸實訓室、移動通信實訓室、數據通信實訓室、通信工程實訓室,并在原有基礎上改擴建通信實訓室、單片機實訓室等,為核心課程提供實訓條件,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操作能力,實現與企業現場無縫對接。
(4)師資隊伍建設目標。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高、教育教學能力強,“雙聘雙掛,雙元雙育”的專業教學團隊;通過外部聘請,內部培養相結合,建設一支由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相結合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以通信技術專業教師建設為主線,帶動輻射相關專業骨干教師的培養,共同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教學資源庫。培養1名專業帶頭人,3名教師作為通信技術專業的骨干教師。通過3年的時間建設建成一支綜合素質高、教育教學能力強、結構合理、能掌握通信行業企業最新技術動態、擁有較強行業影響力的領軍人物的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
(5)社會服務能力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和技術服務,與企業合作開發新產品,解決企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提高專業的輻射能力,充分發揮專業的示范和拉動作用,支援地方經濟建設,為企業職工、下崗與轉崗人員進行技術培訓等服務。繼續深化與中國電信山東分公司合作,開展更多領域和更深層次的3G技術培訓。依托校內“電信微型化”通信綜合實訓中心,緊跟時代步伐,探索開發4G領域的培訓和服務項目,以求更好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管明祥,王瑞春.高職高專通信技術專業校企合作方案探新[J].職業教育研究,2010(12):31-33
[2]趙順珍.通信電子類專業實驗室建設與實施[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5):103-106
[3]盧瑛.對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07,(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