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美國霍華德大學商學院(Howard University School of Business)院長巴倫·哈維博士(Barron H. Harvey, Ph.D)、副院長塞繆爾·帕秋(Samuel S. Paschall, Esq)先生,以及美國教育部主任伊迪絲·哈維女士(Mrs. Edith Harvey)、霍華德大學MBA項目主任弗娜·修珀(Verna K. Supel)女士一行訪問中國傳媒大學,出席了由《市場觀察》雜志主辦的新型商業模式研討會。期間,本刊記者特別專訪了美國霍華德大學商學院院長巴倫·哈維博士(Barron H. Harvey, Ph.D),就“中國夢與中國商業領導者的使命與成功人生”進行了訪談。現刊發本次訪談內容,以饗讀者。
主持人:以鼓勵個人奮斗和成功為核心的美國夢,曾經點燃了無數美國青年創業者的光榮與夢想,如今,新一屆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中國夢”,旨在引領國人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請問院長對此有何評價?
巴倫·哈維(Barron H. Harvey, Ph.D):我認為中國夢就像是美國夢一樣,就像我們所提到的概念,包括夢工廠,就是讓我們要幻想未來。中國夢鼓勵中國企業家能夠幻想將來的世界是怎樣的,而不僅僅是基于當前的現實。美國人能夠幻想自己希望的未來,比如說幻想可以在水上駕駛的汽車,而且是無污染的,通過幻想這種技術,之后把他變為現實,所以中國夢應該鼓勵和孵化人們對未來的幻想,鼓勵人們能夠勇敢的將這些幻想變成現實,比如說各種創新的機遇,比如醫療方面的突破等等,這些都始于幻想,中國夢就是鼓勵這些新的想法,新的技術,能夠最終為我們建立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主持人:中國夢強調個人成功和民族復興的結合,請院長分享一下您對成功的定義,以及您的成功人生的經驗?
巴倫·哈維(Barron H. Harvey, Ph.D):我對成功的定義,我想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個人的,以及對社會的一種結合。我認為對個人的成功定義是他是否有發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是否正在按照自己所希望的愿景去做,而且此外他們還應該為他們的社會提供積極的影響,也就是履行一種社會責任或義務。我認為成功并不能簡單用物質定義,有些人認為成功是通過進行新的技術產品和服務來賺錢,而我認為這并不是完整的成功,他應該是為這個社會提供積極的影響,這個產品和服務如果對于社會是沒有價值的話,那么他并不是成功的,即使他賺很多錢。而有些人,他們并沒有賺很多錢,但是他們所創造的東西對于社會以及其他的人,都有非常積極的影響,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成功。
第二個是關于我個人成功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因為如果要描述成功的話,我想我努力地在以下領域能夠成功:首先是作為一個小的商業擁有者,我希望能夠服務我的客戶,并且提供給他們工作的機會,讓他們能夠進一步地發展和成長;在教育領域中,我作為霍華德商學院的院長和教授,我希望能培養下一代的全球商業領導者,從而能夠讓我們的商學院走向世界,獲得更多的認可。我希望能夠在這方面成為一個典范,并且能夠為我們的社會作出貢獻,而且我認為這種成功應該是由其他人來定義的,而不是我自己來定義的。
主持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擁抱世界的開放胸襟,從1872年到1875年,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學生赴歐美求學,中美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源遠流長,能否分享一下,霍華德大學在和中國交流合作與辦學方面的收獲和體會?
巴倫·哈維(Barron H. Harvey, Ph.D):我認為合作辦學其實是優質教育資源的交流與合作,例如我們霍華德大學與翔正教育(Sage Education)合作的Mini-MBA課程,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認可,合作非常愉快。我們的師資都有很強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商務經驗,很多教授都有關于中國的一手資訊,可以和學生就中國問題展開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和原理的研究。學習形式是多樣的,包括課堂講座,案例分析,參觀公司,專題講座和課上討論。課程設置目的也旨在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和提高學生在應對商務問題方面的表現,課程注重實踐的應用。這對我們雙方來說都是非常難得的交流機會,雙方都從中獲益匪淺。
主持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中產階層將自己的子女送往歐美國家留學,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了在國外攻讀MBA課程,您對這些即將赴國外求學的中國家長和學生有什么建議?
巴倫·哈維(Barron H. Harvey, Ph.D):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赴國外留學,這本身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為它可以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他們的多元文化素養。但是,不能盲目選擇攻讀MBA課程,學生在選擇之前需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盡量選擇符合自己未來發展方向的專業。目前,一些商學院在綜合性MBA基礎上,嘗試具有針對性的行業細分,更加貼近不同學員的需求。這些專業管理課程,由于其對行業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對于立志在行業內發展的專業人士來說,無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中國學生也可以考慮申請MBA合作辦學項目,作為我們的中國重要合作結構——翔正教育(Sage Education)在這方面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他們在院校合作MBA項目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主持人:您每年都會選擇一些中國企業進行交流訪問,能不能分享一下您訪問中國企業的經驗?以及與中國企業家接觸有什么感觸?
巴倫·哈維(Barron H. Harvey, Ph.D):我們霍華德大學每年都會有一部分的MBA學生有機會來到中國,他們都會到廣州、北京、深圳以及蘇州等城市進行參觀,并且在這個項目中,我們都有機會在中國的機構以及企業當中進行一個學期的學習,他們會在中國的這些機構中展示他們對于這些領域的發現。在過去,我們與一些跨國公司,比如說TESCO、IBM、以及The Cosvigen這些公司合作,而今年我們也與聯想、Chinalili、以及Dopound的分公司進行相應的合作計劃。并且在過去,我們的學生在新市場的開發、供應鏈、以及提高生產(效率)等都給予了一定的推動,并且這些學生在中國的機構當中也受益良多,我們也希望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能通過我們的學生的西方視角有更多的受益。
主持人:您對中國的企業家適應全球化競爭,提升領導力有何看法?
巴倫·哈維(Barron H. Harvey, Ph.D):據我的觀察,中國在全球經濟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中國作為市場中的創新者,也提供了獨特的技能和人才。我認為新的企業家他們應該了解到,中國的市場很大,外面的國際市場更大,包括很多西方的國家。而中國的產品和服務對于這些西方國家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而且我希望中國的企業家能夠將他們的產品與服務推向美國以及歐洲其他的國家,可以通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的方式,來進行推動,并且我也希望他們能夠通過這種合作,能夠進一步了解在其他一些國家的規則,以及他們所應該承擔的責任。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發展人才。對于企業家來說,無論是西方的還是中國的,他們都需要研發新的產品和技術,但是他們卻沒有用同等的精力來管理他們的機構和團隊,我想他們都有這樣的需求來提升他們的管理團隊,從而滿足他們在市場中的營銷等其他方面。
同時,大學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會支持那些年輕的企業家進行發展,并且很多年輕企業家和大學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他們會通過在大學的這個平臺來發展新的技術,以及來進行發展人才,并且大學也會提供他們相應的新的技術體系,以及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