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后可不會滿足于做中國最大的飲料生產企業,他的每一步都在試水更有挑戰的領域,早在2002年娃哈哈宣布進軍童裝行業開始,宗慶后便已經開始布局多元化路線。今年,更是大舉進軍商超——歐娃商場陸續開門迎客卻淪為“空城”……隨著娃哈哈多元化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化,除了飲料主業以外,娃哈哈在商業超市、奶粉、機械、印刷、童裝、電機、餐飲等領域也有所涉獵。這些還僅僅不夠,如今,宗慶后又將視線瞄準了白酒市場。
娃哈哈集團公司和貴州省仁懷市政府近日簽署了白酒戰略投資協議。根據這一協議,娃哈哈一期將投資150億元,入駐仁懷市白酒工業園區,參與仁懷市中小型醬香酒生產企業優化整合。
早在今年7月,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在貴州考察時就表示,將會擴大投資領域。而在與仁懷市簽署白酒戰略投資協議之前,娃哈哈已經派出專業團隊考察了仁懷市國臺、大唐、懷莊、君豐、古鎮、遠明、無憂等10余家白酒企業。不過,娃哈哈最終是與某家白酒企業合作開發,還是自立門庭,目前仍不得而知。
2002年,娃哈哈首次試水白酒業務,2004年,還與金六福有過一段渠道聯姻。“當時聯想有錢但沒渠道,就是看上了娃哈哈的渠道,想用它去賣酒,但試水后以失敗告終,兩家便沒再合作。”無奈這兩次進軍白酒行業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多元化發展不僅提高了企業效益,擴大了品牌知名度,而且豐富了企業的產品線,為企業帶來了新的贏利點。盡管娃哈哈自己對于跨界喝白酒信心滿滿,但是外界卻不太領情。
“宗慶后選擇進軍酒業的方向很好,但能否做好很難說,畢竟和做飲料各有各的玩法,銷售渠道也不同。”大中華購物中心聯盟主席助理、中企資本聯盟副秘書長柏文喜持著謹慎樂觀的態度。
盡管酒業和飲料的營銷渠道看似屬于一大類,但實際具體操作中有很大差異。例如娃哈哈賣水和奶,走的是中端市場,主要賣給大眾消費,其更多是發展多級經銷,但中高端酒走的多是餐廳、酒店等渠道。娃哈哈顯然缺乏專業的人才隊伍和運營經驗,簡單地克隆在飲料行業的經營模式并不足以幫助娃哈哈取得成功。對于娃哈哈而言,花費150億元學藝顯然有些奢侈。
除了娃哈哈自身薄弱的條件之外,另一個不被看好的理由是,進入2013年,白酒行業的運行形勢十分糟糕。中報顯示,在16家上市白酒企業中,僅有4家白酒企業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超過10%,其余12家的營收增速均為個位數;有一半企業的凈利潤同比下降。
市場空間與品牌的建立是娃哈哈進入白酒市場最大的障礙。在和君咨詢合伙人劉傳文看來,目前仁懷市的酒業品牌并不具備進軍全球市場的能力,而白酒非常講究品牌,“我不懷疑娃哈哈建構品牌的能力,但需要足夠的時間,且白酒的品牌和歷史的關系很大,不像其他的快消品,很難在短期內建立起來。”
由此可以看出,娃哈哈多元化發展盈利的道路走得并不平坦。但盡管先前進軍白酒業失敗,但此次娃哈哈大手筆投資再次押注白酒業,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宗慶后對白酒業“攻城略地”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