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蘇州軟件服務外包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結合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產學并行”人才培養模式的對教師“產教研”能力要求,重點探討了教師“產教研”融合能力的培養途徑,從參與合作企業培訓、開辦實體公司承接真實軟件項目、與企業工程師結對子研發生產、指導專業競賽和創新項目等8個方面進行詳細探討,實現了高職師資隊伍培養途徑的有效改進。
關鍵詞:ITSS;產教研;軟件服務外包;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TP311.23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蘇州地區是全國軟件服務外包產業發達的示范區域,每年需求大量的軟件技術專業高素質高技能型應用人才,健雄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省級示范高職院校,及時根據區域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規格,動態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進行了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并獲得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為了培養行業化、標準化的高技能人才,結合行業標準、軟件外包崗位規范和流程、軟件技術發展,探索并實踐了“產學并行”的教學模式[1],努力培養具有實踐創新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教學改革同時也給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要求教師不僅有教學能力,更要具有“產教研”融合能力。為了滿足軟件服務外包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以軟件設計、編碼和軟件測試為核心,探索和實踐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師“產教研”融合能力培養途徑成為重要課題,本文將重點探討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師“產教研”融合能力培養途徑。
2 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師“產教研”融合能力
高職教師“產教研”融合能力要求教師具備教學、生產、創新、研發和服務的綜合能力,教師能夠基于真實的產品或項目,帶領團隊進行研發和生產,能根據用戶需求提供技術服務,能將生產項目或產品轉化成教學項目載體[2],能按照行業標準進行生產性教學和實踐訓練指導,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師的“產教研”融合能力主要是指教師能夠遵照ITSS(信息技術服務標準),按照企業化工作流程,以生產性性軟件產品或項目為載體,進行研發、生產和教學,具備“產教融合、產研并行”的教學能力,真正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水平,為高職軟件技術專業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堅實的師資保障。
3 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師“產教研”融合能力
的培養途徑
要培養教師“產教研”融合能力,必須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基礎上[3],充分利用企業和行業協會資源,采取體驗式的培訓和實踐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師實踐創新能力,達到“產教研”融合能力的要求。
3.1定期參與合作企業的技術培訓
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先后與北大青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微軟(江蘇)中心、上海博為峰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江蘇神州首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采取“專業共建形式”的嵌入式人才培養,將為期15—30天的定期師資培訓作為首要合作條款,每年假期派遣5—8名教師參與企業系統化的新技術培訓,在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同時,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生產實踐能力得到大大提高,通過培訓,有12名教師具備了軟件設計師以上的設計與開發能力,為軟件技術長遠發展培養了“產教融合”能力的“雙師”隊伍。
3.2開辦實體公司、承接生產性軟件項目
鼓勵教師開辦軟件公司,并通過承接軟件項目,不斷提高生產實踐和技術研發能力,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技術團隊先后開辦太微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蘇州吉耐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承接了來自社會的多個軟件項目,通過完成真實軟件項目,團隊教師的研發和生產實踐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3.3與企業工程師結對子研發、生產 和技術服務
鼓勵和指派專業教師與合作企業的工程師結對,合作申報科技項目、橫向軟件項目,在合作生產中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規范生產、職業素養和合作開發能力,并積極服務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將企業中小型軟件項目直接拿到學校來完成,即降低了企業成本,又獲得了第一手的生產性項目資源,在生產服務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教師的生產、研發和技術服務能力,保障了“產學并行”教學的順利開展。
3.4主動指導專業技能競賽和大學生創新項目
每年都有高水平、高層次的軟件技術專業競賽和大學生創新項目[4],教師要有信心、有勇氣的指導學生申報各類專業技能競賽和大學生創新項目,此類項目體現了創新性、實踐性、研發性、生產性和系統性,不僅對學生是一種訓練和提高,對指導教師也是積累經驗和提高技能有效途徑,是“教學相長”的最有效形式。
3.5積極考取中軟考證書
中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技術資格(水平)考試(簡稱中軟考),是我國最高水平、技能性強、行業標準高、內容規范的考試,體現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體系化,對于實戰經驗具有較高的要求,教師通過參加此類考試可以查找自身不足,激發參與實踐和鉆研技術的熱情,參加中軟考的教師的知識體系將得到進一步梳理、專業技能將進一步提高、實戰經驗將得到進一步驗證,是全方位提升教師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徑[5]。
3.6將生產性軟件項目帶到課堂
教師在生產、研發、服務的過程中,無疑會得到很多真實的、生產性強、標準規范的軟件項目,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不斷加工此類項目,將其轉化成課堂教學項目載體,在轉化加工的過程中,教師將更加深刻理解項目和技術規范,是通過消化吸收提高“產教研”融合能力的過程。
3.7積極參與知名企業的社會實踐和培訓
國際、國內知名企業,每年都會開展師資培訓,例如:Google公司每年針對高職教師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很多都是免費的,其培訓內容都是最新技術、真實項目。派遣教師到此類知名企業掛職鍛煉或培訓,是提高教師專業技能、積累實戰經驗、提高研發能力的有效途徑。
3.8敢做名師的助手
學院的名師、骨干教師都是經驗豐富、專業技術精湛、教學水平高的能手,可以采取“師徒結對子”、“隨堂助教”的形式,鼓勵年輕教師學習“產教研融合”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這也是提高教師綜合能力的捷徑。
4 結束語
高職軟件技術專業要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的合格人才,首先是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而能勝任“產學并行”的教學模式教師,就必須具備“產教研”融合能力,重點探討了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師“產教研”融合能力的培養途徑,設計了參與合作企業培訓、與企業工程師結對子研發和生產、開辦公司承接軟件項目、指導競賽和創新項目、將生產項目帶到課堂、敢于做名師的助手、積極參與知名企業新技術培訓等途徑,并積極在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實踐,驗證了各項措施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朱翠苗,楊正校.高職軟件技術“產學并行”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0,(22):24-25,29.
[2] 朱翠苗.基于ITSS的高職程序設計課程教材建設與師資培養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2(10):64-66.
[3] 鄭廣成.構建高職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實訓基地校企雙元運作模式[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23-27.
[4] 鄭廣成.基于ITSS的高職軟件服務外包實訓體系優化的研究[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3):12-14.
[5] 鄭廣成,等.高職計算機課程創新實踐教材建設與師資培養[J].計算機時代,2009(12):75-77.
作者簡介:
鄭廣成(1978—),男,碩士,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
江蘇省青藍工程骨干教師,副教授,高級工程師.主要
從事計算機教學與管理、軟件測試和設計模式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