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信息采集》是高職院校網絡編輯專業方向的一門重要的職業基礎課程。本文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出發點,制定了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目標、設計綜合實訓項目貫穿課程整合教學內容,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應用于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網絡信息采集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當前對網絡編輯人才的需求量劇增。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3年1月15發布《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網站數量268萬個,互聯網普及率為42.1%。當前,我國網絡編輯從業人員超過600萬人,在未來10年,網絡編輯職位將呈需求上升趨勢,總增長量將超過30%。為了適應網絡媒體的發展以及對高素質的網絡編輯從業人員的大量需求,很多本科院校以及高職院校紛紛開設網絡編輯專業。《網絡信息采集》課程作為一門網絡編輯專業主干基礎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網絡信息采集能力,越來越引發人們對它的關注。根據高職教育的指導思想,我們對《網絡信息采集》課程進行了深入的教學改革,搭建了一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知識的系統性為主線,以技能實訓項目為載體,以具體任務作為驅動”的課程教學設計體系[1],使學生在具體實訓項目的引導下,在具體任務的驅動下,學習并能夠掌握對應的基本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形成一個知識體系,達到網絡編輯工作崗位的需求。
1 能力本位的教學目標
能力本位教育觀指出“能力需要相關知識支撐,能力的運用又內化為素質”。我們就專業特點、課程性質以及對應就業崗位進行分析,結合培養“職業人”的教學定位,按照崗位的能力目標,本著“能力為本,知識夠用”的原則,重視培養網絡編輯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依此為依據確定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維度上的教學目標。[2]
(一)知識目標
(1)掌握網絡信息采集軟件的使用方法。(2)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3)掌握信息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技巧。(4)掌握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數碼錄音筆的使用方法。(5)掌握視頻后期編輯處理方法。(6)掌握網絡新聞采訪方法。
(二)能力目標
(1)具備熟練使用各類搜索引擎采集信息的能力。(2)具備使用信息采集工具采集各類網絡信息的能力。(3)具備與人溝通與交流的能力。(4)具備使用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數碼錄音筆采集和加工視頻、音頻等信息的能力。(5)具備對視頻音頻圖片素材后期加工處理的能力。(6)具備網絡新聞采訪能力,初步具備網絡消息寫作能力。
(三)素質目標
(1)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2)培養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的基本素質。(3)培養學生勇于探索以及自信樂觀的精神。(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 系統化的課程整體教學設計
依據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思想,我們搭建了一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知識的系統性為主線,以技能實訓項目為載體,以具體任務作為驅動”的課程教學設計體系結構。其核心是注重課程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讓學生學習后可以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知識樹。
我們邀請網絡編輯行業的專家對專業特點、課程性質、對應的工作崗位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確定課程的結構。根據網絡編輯工作崗位涉及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要求,將課程內容劃分成五個子系統,每個子系統包括若干個學習元素,每個學習元素對應一個具體的實訓項目,每個實訓項目由若干個具體任務組成。整個課程是一個連貫的體系,各個子系統環環相扣,緊密相關。通過貫穿課程的綜合性實訓項目——“美麗的大連”視頻作品的創作,讓學生把各個子系統中搜集創作的信息進行整合,完成一個綜合性的信息采集任務,使得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和掌握網絡信息采集工作的流程,并且利用具體的工作任務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利于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結構。
3 “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在具體教學中,結合課程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行“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將專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合二為一,通過“教師講授基本知識—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校外實踐—工作室完成實訓項目的后期加工處理”達到師生一體化的教學,有利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提高。
(一)課堂講授、教師案例引導與學生的實踐操作相結合
把課堂搬到專業的網絡編輯實訓室,把理論知識融于實驗實訓之中。[3]將教師課堂講授、案例引導與學生的技能訓練合理結合。教師可以一邊講,學生一邊練習。例如數碼相機的原理、基本構造,教師通過課件、實物進行講解,學生可以對實物進行操作,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又熟悉了數碼相機的使用方法,為實訓技能項目的完成奠定了基礎。
(二)教師帶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校外實踐
本課程中“圖像、視頻、音頻信息的采集與加工”子系統的完成需要學生們走出校園,拿起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錄音筆去記錄大連的“市容市貌、歷史變遷、城市文化、人文風貌、自然景觀、餐飲文化”等內容,因此要求學生們必須有一定的校外實踐時間(課程學時為18學時)。由教師帶隊,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著具體的實訓任務而展開。
(三)“雙導師”指導,學生在“網絡編輯工作室”完
成后期制作
各組學生采集到的圖像信息的加工處理、視頻信息的剪輯編輯、音頻信息的剪輯以及一些文案信息的加工整理要在校企共建的“網絡編輯工作室”中完成。工作室由我們學校提供場地、設備,采用網絡信息技術公司的形式進行設計布局,營造一個真實的公司環境。信息技術公司的技術骨干常駐在工作室,和網絡編輯專業的教師一起完成學生的實訓課程中信息加工處理的教學指導工作。學生們將所學理論直接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檢查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找到存在的差距,同時也可以發現自己與職業崗位要求的距離,激勵學生不斷努力和探索。
4 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課程考核要依據“知識掌握和綜合應用能力并重”的指導思想。對于網絡信息采集課程的考核,加大技能考核力度,削減理論知識的考核比例。從考核方式和評價主體兩個方面實現多元化:(1)考核方式多元,采取平時實訓考查和期末試卷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平時實訓考核所占比例,占70%,期末試卷考核占總30%;(2)評價主體多元,由授課教師和工作室中企業的骨干共同對學生平時實訓進行考查,更好的實現專業知識與企業崗位需求的對接。
5 結束語
經過兩輪的教學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將原本枯燥的內容更加生動化,貼近工作實踐,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二是學生形成了一定的與人溝通交往的能力、視頻、音頻、信息的采集加工處理能力,有多個學生在學校的廣播站兼職工作,承擔采訪、會議和晚會的視頻錄制以及后期加工處理任務,得到了學校老師們的認可。以后我們要繼續的探索和創新,進一步在“網絡編輯工作室”中引入企業的項目,給學生提供實戰訓練的機會,以期實現教學和生產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 張爽. 高職網絡信息采集課程教學設計[J].遼寧警專學報,2013(4):99.
[2] 譚永平,黃敏玲.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禮儀與口才》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5):53.
[3] 張文,賈寶會.“汽車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11月下):137-138.
作者簡介:
張 爽,女,碩士,遼寧警官高等專科學校職教部講師.研究
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