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了IT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現狀,提出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應圍繞就業,要理論與實踐并重,培養“知識+技能+工作能力”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并以鹽城師范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為例,對應用型本科院校IT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主要強調了IT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中應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培養,加強工程實踐教育,實施研究型教學改革。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IT服務外包;工程實踐教育;研究型教學;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鹽城師范學院是一所新辦地方本科學院,堅持“能力為本、重在應用、面向行業、服務學生”的人才培養改革方向[1]。為推進應用型本科教學,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推進“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堅持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服務”轉型,創建行業企業和高校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加強工程實踐教育,培養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的工程人才。鹽城師范學院被確定為2012年江蘇省卓越工程師(軟件類)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IT服務外包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成為2012年省級實踐教育中心建設點。將“IT服務外包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成為培養優秀工程師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示范基地。
2 IT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現狀
中國服務外包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急需有技術背景、目標市場經驗、客戶業務知識的綜合人才。通過本科、專科、技校等多層次院校近些年的培養,已輕度緩解了IT服務外包業的“人才荒”,但他們很少有項目培訓的經驗,與IT服務外包企業高層次人才需求相差甚遠。
3 應用型本科院校IT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多為與市場、行業、產業和崗位群緊密結合的地方性大學,辦學定位于“發展優勢、適應需求、留有潛力”,教學圍繞就業,要理論與實踐并重,培養“知識+技能+工作能力”的復合應用型人才。鹽城師范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在IT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中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培養,加強工程實踐教育,實施研究型教學改革。
3.1 校企合作培養
我院貫徹“崇尚實踐、知行并重、走校企合作與實踐育人之路”的辦學理念,積極推行校企合作教育,實施校企“合作育人、合作辦學、合作就業、合作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等四個專業與昆山中創軟件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微軟技術中心(無錫)、中軟國際資源信息技術(無錫)有限公司、昆山安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無錫海創數字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江蘇南大蘇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施“嵌入式”、“3+1”的人才培養模式,并組織實施江蘇省培養服務外包人才改革試點工作[3]。“3+1”即為校內學習3年與企業學習1年。“嵌入式”即為在校的三年培養計劃也是為合作企業“量身定制”的,計劃中“嵌入了”企業所需課程,這些課程由企業一線工程師任教;學生將有一年的時間在企業環境下學習,鹽城師范學院將與企業共同完成在企業學習期間的培養目標。企業培養是以在企業內頂崗工作為學習載體,以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與展開為抓手,在企業與社會實踐環境下有計劃地訓練學生的工程綜合能力。
重視雙師型教師的鍛煉與培養,在上述合作企業以及無錫埃卡內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建立青年教師鍛煉基地,于2009年、2010年、2011年以及2012年連續四年暑假分別送4位、14位、23位、19位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為期一個月的企業頂崗實踐鍛煉,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于2010年、2011年與2012年連續三年獲得青年教師暑期企業實踐鍛煉先進集體。在教學過程中,有大量的專業課程請企業一線工程師任教,企業工程師任教過程中我校老師全程跟蹤學習。通過幾年的鍛煉與培養,我院青年老師能較好的引入國際工程教育理念,及時跟蹤企業的最新發展動態,能勝任不斷變化發展的前沿教學。
3.2 工程實踐教育
積極引入國際工程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工程能力、服務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保證IT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試點工作的規范、高質量和有特色。以IT服務外包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為載體,著力構建“學習環境企業化、學習內容職業化、能力培養實用化、效果評估專業化”IT服務外包人才校企合作實踐育人大背景,有效而高質量地服務于江蘇省地方院校培養服務外包人才的試點工作。我院落實IT服務外包工程實踐教育的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IT服務外包工程實踐教育結構圖
構建完全符合能力成熟度成長模型的實踐教學體系,體現“認知訓練、專業基礎訓練、專題項目訓練、創新創業訓練”四個訓練階段的一體化,是一種四年不斷線的“四階段晉階式”實踐教學體系。我院實踐教學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實踐教學體系結構圖
3.3 研究型教學改革
積極推行研究型教學改革與實踐,從“問題求解過程、計算思維能力、程序設計平臺”等方面構建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著力推行基于問題的探究式學習、基于案例的討論式學習、基于項目的參與式學習。
教學形式由以前單一的“課堂講授法”,轉變為多形式的“互動交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建立基于問題的探究式學習、基于案例的討論式學習、基于項目的參與式學習等教學模式。課程考核多采用口試答辯、課題論文、小組研究、開卷考試、操作考核等方式,注重考核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引導學生一起參與科研活動,學生可以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也可以在實驗室自主完成開放項目,或可以完成學校或省級的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甚至可以參與到合作企業的在建項目。
4 結束語
鹽城師范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與多企業單位合作實施“3+1”校企合作辦學模式,與無錫埃卡內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建立IT聯合實驗室,引入工程教育與研究型教學理念,重視實踐教學與能力培養,著力保證“學生素質綜合化、培養方案個性化、工程實踐全程化、成才途徑多樣化”的人才培養特色。學院被江蘇省教育廳、商務廳、財政廳等部門批準為:江蘇省IT服務外包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建設點、江蘇省地方高校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單位、江蘇省軟件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單位,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4]。2011年至2013年連續三年組隊參加全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獲得一等獎一次,二等獎三次,三等獎一次。
參考文獻
[1] 成長春.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閱江學
刊,2013(2):89-9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
養計劃的若干意見[Z].教高[2011]1號.2011-01-08.
[3] 鹽城師范學院IT服務外包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簡介[EB/OL].
http://itec.yctu.edu.cn.
[4]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簡介[EB/OL].http://jsj.yctc.edu.cn/
channel.asp?id=7.2013.
作者簡介:
荀啟峰(1980-),男,碩士,講師.研究領域:嵌入式系統設計、
計算機體系結構教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