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課程是高職計算機類課程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實際應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教學效果不理想。為了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對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究和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一條主線、四重循環”的教學模式,結果發現教學效果有明顯提高。文章對該課程的教學模式,及在該模式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式等做了介紹。
關鍵詞:數據庫;主線;循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是高職信息技術類專業的專業基礎和專業核心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都是理論和實踐分開教學,而且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完備性,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實踐內容和實際工作聯系不緊密,理論和實踐存在脫節現象。
2 “一條主線、四重循環”的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本來是源自關于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由于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即能較好地說明學習如何發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的學習方法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其學習環境包含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們是“演員”,而教師則是“導演”,起著組織、指導、幫助的作用[1]。
“一條主線、四重循環”的教學模式真是基于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學習模式而構建起來的。這種模式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教與學分離,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現象,真正實現“教學做”的一體化教學[2]。
3 “一條主線、四重循環”的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施
3.1 “一條主線、四重循環”的教學模式的設計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是信息技術類專業群中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目前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數據庫系統的應用領域和需求日益增大,幾乎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數據庫系統,企業對數據庫開發與管理維護人員的需求日益增加[3]。《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旨在培養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數據庫技術,能使用數據庫知識和技術進行軟件開發,直接面向社會需求和技術發展的需求。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典型企業和合作企業對人才崗位群的要求,進行典型任務和工作過程分析,以滿足專業核心能力為目標,構建崗位需求驅動的課程體系[4]。
本課程設計的基本出發點就是通過本門課程和相關課程的學習培養中小型企業數據庫的使用和管理人才。浙江開展網上業務的民營中小企業蓬勃發展,而這類企業所使用數據庫都是SQL SERVER,因此,我們這門課程選用SQL SERVER作為使用和開發平臺。
3.2 “一條主線”
“一條主線”主要是以中小企業工作情景為主線。課程設計以工作過程為向導,通過分析合作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和產品,總結其工作要素,然后與數據庫技術的知識(學習)要素相結合,以崗位工作要素與學習要素相融合作為工學結合點,提煉學生學習的企業項目,納入教學情景,使教學任務與工作任務相一致,采用項目教學模式組織教學。
3.3 “四重循環”
“四重循環”指的是如下四重:第一重是指“課堂教學”環節,這個循環主要是通過一個“教務系統”安排教學過程;第二重是指“上機實訓”環節,主要通過“人力資源系統”實施實訓過程。第三重循環主要是通過“課外作業”這個環節,該環節是通過一個“銀行ATM取款系統”來讓學生完成課外作業。最后一重循環是設計一個“網上鮮花訂購系統”的綜合實訓,讓學生通過完成這個綜合實訓,進一步鞏固該課程的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從而增加就業的砝碼。具體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四重循環”項目圖
整個課程在四個大項目的引領下開展。大項目又劃分為九個子項目貫穿整個課程。課程以“教務管理系統”項目的制作與開發為載體,將所授知識融入到項目開發過程中。通過對教務管理系統的貫穿講解,詳細說明如何使用數據庫技術來完成一個典型數據庫應用系統的建設。同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能和熟練程度,在課內上機實訓中安排了“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在課外作業上則引入“銀行ATM取款系統”項目,以供學生演練和提升,此外在該課程的最后,安排了一個大型的綜合實訓項目:“網上鮮花訂購系統”數據庫的實現,從而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實戰經驗和技術水平。在每重循環中,都把一個大的項目分解為九個子項目,教學過程分為六個步驟:“任務導入”“任務分析”“示范引導”“學生模仿”“糾錯重做”和“總結提高”六步,保證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得以實施。
整個教學過程,案例都是根據授課班級進行動態更新,及時調整情景進行教學。案例動態更新指的是在第一重循環中“教務系統”的教學環節,其中班級表格等的設計和數據都是授課班級的真實數據,不同的授課班級,數據是動態更新的。這樣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案例的真實性。
4 結束語
緊抓工作情景這條主線,以四重教學內容循環提升學生技能。項目引領、案例動態更新、多重循環提升學生編碼實戰能力。這正是“一條主線、四重循環”的教學模式在高職《數據庫原理與應用》中的主要特征。學生在配套實訓—“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課外作業“銀行ATM取款系統”以及綜合實訓“網上鮮花訂購系統”的多重循環鞏固實戰中,層層遞進,不斷提升編碼實戰能力,為今后從事數據庫系統開發與維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姜代紅.基于任務驅動的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自主—協作
學習模式[J].計算機教育,2011(24):62-64.
[2] 瞿夢菊.軟件技術與計算機應用專業《數據庫原理及應用》
課程教學探討[J].科技信息,2011(30):276-278.
[3] 姜代紅,蔣秀蓮.數據庫原理及應用實用教程[M].北京:清華大
學出版社,2010:200-205.
[4] 吳曉剛.基于項目驅動的數據庫課程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J].
計算機教育,2012(2):81-84.
作者簡介:
韋 蕓(1980-),女,碩士,講師.研究領域:電子商務、計算機網
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