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目前軟件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的必要性,提出了校企合作下的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管理、運行模式和成效,探討了建立校企合作實訓基地要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校企合作;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實訓基地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教高[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高職院校實訓基地既是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必要的場所,也是推行校企合作,踐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載體之一。目前江蘇的高職院校中幾乎都開設軟件技術專業,在其人才培養方案中都注重實踐,強調應用能力,把實訓基地作為培養應用能力主要的場地之一。但是在實訓基地建設上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教學效果存在很大的差異。本文以南通職業大學軟件技術專業的實訓教學為例,探索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情況。
1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軟件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思路
校企合作模式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分為校企共建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
1.1 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
高職院校完全依靠自身的經濟實力來建立實訓基地的確有點困難,而通過依托企業,建立“軟件工作室”式的實訓教學基地,則不失為解決該問題的方法之一。“軟件工作室”的指導老師既可以來自學校,也可以來自于企業。來自企業的指導老師具有豐富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又了解軟件技術行業最新的發展動態和業界情況,能夠運用大量的案例和具體的軟件項目讓學生進行實戰,從而培養學生實際項目的開發能力;來自校內的指導老師一般具有講師以上職稱且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軟件工作室”的學生來自于計算機專業,通過“自愿+優選”的原則從中挑選出對軟件設計與開發感興趣的學生。“軟件工作室”細分“項目組”,“項目組”一般由4—5名學生組成。在指導老師的配備上一般遵循一個“項目組”至少一個校內指導老師和一個企業指導老師的原則,從而使得每個“項目組”背后均有一家企業為依托,從而體現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企業直接參與“項目組”的組建與運作,使得學生與企業能夠零距離接觸,學生不僅能夠了解企業軟件項目開發流程及軟件新技術動態,還能跟著指導老師完成企業的真實項目,從而使得學生的職業能力在校內實訓基地就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培養。
1.2 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
通過校企合作,建立相對穩定的高層次的校外實訓基地是實現培養創新型、實用型和先進型軟件設計與開發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1]。
校企合作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主要有三種方法:
(1)優選合作企業,本著合作雙贏的理念與企業進行溝通與協商,并以此為基礎簽訂“共建校外實訓基地協議書”,從而使企業成為校外實訓基地。
(2)和實訓機構合作,本著自愿的原則,選派學生到實訓機構進行為期一個半月或更長的封閉式實訓,采用企業化管理模式,對軟件項目開發整個流程以及團隊合作進行專項培養。
(3)與企業進行合作,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選派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最普遍的一種實踐實訓教學方式,它需要高職院校整合社會資源,依托行業企業將培養的軟件人才“送出去”[2],在最后一學期將學生安排到軟件企業進行頂崗實習,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得到鍛煉。
2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軟件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成效
2.1 專業內涵建設成效
通過校企合作共建軟件技術專業實訓基地,進一步激發了校企共建專業的活力。南通職業大學軟件技術專業先后建立校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校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建設點等一批有價值、突破性的內涵建設成果。同時,學生通過實訓環節,增強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了學生軟件項目開發能力,為學生參加國家、省、市以及行業組織的軟件編程和軟件設計與開發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進一步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提高,學生整體實力的提高增強了學生就業競爭力,自2008年以來,我校軟件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均能達到98%以上。
2.2 專業師資建設成效
通過校企合作,有利于軟件技術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軟件技術專業現有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但由于與企業溝通聯系比較少,所以缺乏實踐鍛煉。通過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加強了教師與企業一線的軟件研發人員的聯系與溝通,熟悉軟件企業的運作流程,了解軟件行業的最新技術,明確了學習方向,進而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產學研合作能力,從而有利于提高軟件技術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3 校企合作模式下完善高職軟件專業實訓基地的思考
3.1 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的力度,形成常態,不能止于形式
當前校企合作軟件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沒有讓企業全程參與教學中來,也沒有完全讓學生參與到企業真實的項目制作中去,從而造成了實訓基地的建設部分流于形式。針對這個問題,要找準學校、企業的利益結合點,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借助于政府部門的協調優勢,使企業在校企合作中能夠得到政府的相關政策的扶持,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2 進一步創新校企合作的模式,增強彼此間的信任
高職院校與企業彼此對校企合作的認識,可能還存在著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意識與全局意識的矛盾,許多企業和學校互相之間缺乏一定的信任。所以學校必須要不斷創新校企合作的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面向市場培養人才,面向市場建設專業,使得學生的素質與企業相吻合。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社會、企業的支持與信任,校企合作才能更長久。
3.3 進一步健全校企合作的制度,不斷開拓更多優質的校內外
實訓基地
學校與企業之間要建立健全的政策規定,明確學校和企業雙方在培養人才的實踐能力、職業素養方面的責權利;建立校企合作的協調機制[3],譬如“校企合作辦公室”,負責企業與學校間的合作與分工,協調企業實習、實訓與生產之間的關系,制定雙向兼顧的實習、實訓和生產計劃。
4 結束語
依托校企合作的方式建設“軟件技術專業”實訓基地,使得學校和企業的關系更密切,學校培養學生目標更明確,通過校企合作共建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不僅可以減少學校的投入,同時可以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有利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縮短學生對就業的適應期。
參考文獻
[1] 王龍葛,王倩.軟件學院實訓基地建設思考與實踐[J].計算機
時代,2011,(3):57-58.
[2] 李曉靜,郭飛燕.論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動漫專業實訓基地建
設的思考與實踐[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41-43.
[3] 王增泰,李剛峰.校企資源共享型實訓基地建設探索[J].教育
與職業,2011,(15):151-152.
作者簡介:
王海峰(1980-),男,碩士,講師.研究領域:計算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