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東南建設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
【摘要】:城市道路就以城市發展越發越大,市政道路工作也越來越難。本文概述了市政道路建設工程施工管理特點,分析了市政道路建設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問題,就如何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管理水平做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城市道路;施工技術;施工管理
一、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特點
1、綜合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經濟、文化、交通和其它公共事業等都自成體系,又關聯密切,而在這個過程中,市政道路建設工程起著十分重要的協調作用。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充分利用平面空間,把各種公共設施協調統一起來,不僅能夠減少市政的開支,還能夠加快城市發展建設的速度,加強市政設施的功能,這也是市政道路建設施工管理綜合性的體現。
2、多樣性
市政道路工程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功能上,為了滿足社會和人們的不同需求,市政道路工程的功能和結構就會多種多樣。例如不同等級的道路、建筑小品、幽靜的步道,有跨越河流為聯系交通或者架設各種管道用的橋梁,多種形式和功能的立交工程,為疏通交通和提高車速的環島、供生活生產用的各式水管道,供熱煤氣和電訊用的等綜合管溝等等。
3、復雜性
通常情況下,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是露天作業,受氣候條件的影響較大。冬季施工時要注意防寒,雨季要制定防雨和排水計劃,否則就可能會對工程質量、工期、以及經濟核算等造成嚴重的影響。實踐經驗表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條件變化很大,可變因素很多,例如地形、地質、水文、氣候、結構類型、物資供應、技術裝備、協作條件等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表現出市政施工管理的復雜性。
二、市政道路建設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問題
1、市政道路施工重技術而輕管理
從我國市政道路建設施工管理現狀來看,市政道路施工組織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工程概況、施工進度計劃、施工技術方案、資源供應計劃以及施工平面圖的設計。雖然有些道路施工組織設計并編制了技術組織措施內容,但只是從確保工程的質量、進度以及安全方面提出了一些保證措施。工程的技術性措施比較強,但管理方面的措施卻十分的薄弱,缺乏可操作性,合同措施、組織措施等管理存在著一些問題。
2、市政道路施工組織內容不健全
對于市政道路施工組織的設計而言,按照建設階段的不同可以分為設計階段施工組織計劃、投標之前的施工組織設計以及中標之后及實施階段所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從實踐來看,當前我國市政工程項目只是對設計階段與投標之前的施工組織設計內容進行了明確的規范,而設計階段的重點在于初步設計和施工圖的設計,它們是投資控制和編制工程預算的重要依據。投標之前,對施工組織設計內容提出建議書,規范標前施工組織設計內容,其目的在于規范招標與投標管理活動,使其規范化與標準化。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實施階段中標以后所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內容主要有建設項目、單位工程以及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內容。這就導致了一些中標的單位,在標后施工組織設計格式、內容、深度以及廣度上出現差異性、參差不齊,以至于形成一種無序的狀態,不但制約了施工組織設計作用的正常發揮,而且也影響了工程項目的管理目標實現。
3、市政道路工程質量責任落實不到位
據調查顯示,目前市政道路工程質量責任的落實情況并不理想,最常見到的現象是:在某一市政道路工程建設初期,參與的單位和個人數量都比較多,并且十分積極,然而工程竣工后,尤其是出現質量問題時確找不到責任承擔者,各單位或個人之間互相“踢皮球”、推卸責任。責、權與利難以有效的統一起來,甚至很多規章制度只是流于形式,無法形成所有參與者共同努力,共承擔責任的局面。此外,由于現行的市政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監督和處罰力度比較小,對一些違反市政工程質量控制標準的行為太過遷就,這也是對該行為的一種縱容。
4、缺乏保障措施
當前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標合同的價格普遍偏低,施工單位為了保證該工程的經濟效益,企業法人將對該工程項目的經理下達成本降低額指標,從而確保企業獲得更大的利益。基于這種條件,施工單位在保證工程的質量、進度以及安全目標的前提下,該工程的項目經理必然會采取一定的技術、組織、經濟以及合同措施,對施工材料、機械設備、施工人員以及現場管理費用之中,通過制訂一些降低成本的計劃和措施來實現,因此這就需要制訂一些項目成本保證措施。而這正是現代市政施工管理組織設計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一般不編制這些內容,因此經常出現項目形成、事后算帳的局面。
三、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管理水平的對策
1、確定建設方市政道路工程管理的核心
由眾多的建筑商分包承擔了市政道路工程建設任務,而市政道路工程建設關系到城市建設的發展,其項目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及使用壽命,項目管理工作責任非常重大。因此,一定要確定市政道路工程的主要管理領導地位,其作為建設過程中的總規劃者,匯集人力、物料等資源,是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總領導者,要盡到監管職責。
2、建立市政道路工程全壽命周期管理模式
市政道路工程項目管理實施過程包括立項、決策、設計、施工、驗收和使用等多個流程。每階段的目的和特點不同,建立工程全壽命周期管理模式可使建設的工程品質、使用壽命等有所保證。在此實施過程中要合理分解項目目標,對項目控制的計劃值予以確定,對項目目標的實際值進行收集,定期比較分析計劃值和實際值,采取各種措施及時改正偏差。如在道路施工前要設定路基填土和溝槽回填壓的密實度的計劃值,在施工過程中要及時收集實際密實度,當出現偏差時,從組織措施上,施工單位須向作業者做好技術交底工作,以滿足要求;從技術措施上可采取用水平分層的方法進行填筑,但要限定在路基的總寬度范圍內。
工程實施過程中,若發現即定工程目標存在不合理性或不具可實施性時,要及時調整目標。如在實施過程中若發現原擬定的工程完工期限要求過短,綜合各種措施,即組織、技術、管理等措施后亦不能保證工程要求的完工時間時,就須對工程擬定的完工時間進行及時的調整。
3、加強市政道路工程相關專業的協調工作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項目是由很多施工單位對其中的不同的專業、工序進行施工的。他們往往不能依照承包合同及相關附屬文件中約定的條款進行規劃施工,按擬定的施工順序進行建設。而且在建設工地,常會有很多的項目的分包商,在進行不同專業及工序的交叉施工。這增加了現場管理的難度,此時就須加強市政道路工程相關專業的協調工作。如在工程進行過程中,土建、綠化、給排水等眾多項目需要同時交叉施工時,他們之間的協調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就需要監理單位協調好他們之間的關系,使之相互協作以達成工程目標。而對于各施工單位而言,更要與其他部門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系,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更要互相協作,尤其是要保證技術銜接上的流暢,使道路工程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四、結語
隨著市政工程建設的不斷發展,對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原始古老的工程管理方式已經遠遠跟不上目前市政工程管理要求的步伐了。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質保體系,采取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管理,才能最終滿足工程對進度、投資、質量及安全等目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