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廣西)
摘要:本文筆者詳細介紹了綜合性高層建筑轉換梁施工,給予利用新型支模體系、新施工工藝和合理按排施工程序等措施,可以順利完成轉換層結構施工,也可為類似轉換梁結構施工技術要點。
關鍵詞:轉換層;門式支模架;鋼筋制作、換梁技術
一、工程概況
該工程高29層,建筑面積為34052m2,結構形式塔樓為框支剪力墻結構、裙樓為框架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C30—C50。結構轉換層設置在裙樓屋面和五層結構層,跨越了兩個結構樓層。轉換梁分別為400×3000、500×3000、600×3050、800×3050四種形式,梁內上下預埋150×760、150×540I字型鋼骨架,混凝土強度C50,鋼骨架用Q345鋼材,梁內拉結鋼筋不能穿過鋼骨架上時,將鋼筋T字型焊于鋼骨上。
二、工程特點及難點
1.因為轉換梁尺寸大、自重大(線荷載達到6.56T/M)、結構復雜(轉換梁內置鋼梁,且中間有1200×1200設備通道),在施工過程中其支撐體系復雜、施工難度大,如果按照常規的混凝土澆筑方法,支撐體系通常要從轉換層一直支到地下室的底板。因此,支持材料的占用量非常大,這會導致材料周轉費用過大,增加施工成本。
2.在轉換層施工過程中,其龐大的自重以及復雜性,都要由轉換層下部的結構承擔,對下部結構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如何減少轉換層施工過程中,對下部結構的不利影響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3.轉換層結構在施工中具備一定的大體積砼施工的特性(梁厚達0.8米),并且混凝土強度等級C50,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采取措施以防止生成溫度裂縫。轉換梁內鋼筋量大、層數多、間距小,給混凝土震搗帶來相當大的難度,必須采取合理的混凝土施工工藝才能保證轉換梁的砼震搗質量。
三、支模糸統的選擇
根據該地區綜合性高層建筑轉換梁施工方法,結合本工程結構特點,分別對普通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支模體系,鋼結構桁架式支模體系,門式鋼管支模架體系三種轉換梁的支模系統進行可行性分析和方案優選。
方案一:根據常規施工方法采用扣件式鋼管支模架施工法。
在該地區高層建筑施工中有較多采用,且施工方便快捷,為以前常規施工方法,但安全系數不高。根據建設部文件及規范規定:高度超過8米,或跨度超過18米,或施工總荷載大于10KN/m2,或集中線荷載大于15KN/m的承重支模架不得采用扣件式鋼管支模架搭設。
方案二:鋼構珩架式支模架施工法。
受力結構合理,減少下構件(梁、板)的受力,鋼桁架雖結合工程新設計,但新加工、制作、安裝工期較長,造價昂貴,須專業隊伍制作安裝。
方案三:門式鋼管支模架。
此支模體系受力狀況好,安全,搭拆方便簡單,經濟快捷。一般熟練木工操作工經過培訓均會安裝、搭拆。同時在市場上可采用租賃的方式獲得門架、配件等搭設材料。并符合建設部提倡十項新技術中的“新型模板及腳手架應用技術”要求。
綜合以上各支模體系優缺點分析,確定采用鋼管門式支模架。
四、門式支模架方案編制
轉換梁尺寸為800×3050,跨越裙房屋面結構及技術層結構兩個結構樓層,分兩次施工,中間設施工縫。以屋面結構層(+17.00以下)為第一施工階段,技術層結構層為第二施工階段。轉換梁內上下主筋Ф32、箍筋Ф16-100(6)、拉筋Ф8。鋼骨a自重為1.88t、鋼骨b自重為1.49t、混凝土(加鋼筋)自重為6.1t/m,混凝土自重+鋼骨自重=6.1+0.46=6.56t/m。
支模架方案:轉換梁采用門式鋼管腳手架支撐;樓面板厚度為180mm,采用Ф48×3.5扣式鋼管腳手架支撐。
1.選材
計算的腳手架搭設高度為3.15米,根據《建筑施工門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JGJ128—2000),門架型號采用MF1219,鋼材Q235。
搭設尺寸:門架的寬度b=1.22m,門架的高度h0=1.93m,步距1.58m,跨距L=8.7m。門架主立桿采用Ф48×3.5㎜鋼管,立桿加強桿采用Ф48×3.5㎜鋼管。
每榀門架之間的距離0.36m,梁底用槽鋼梁頂托采用[18a號槽鋼凹口水平放置。
2.受力計算
(1)第一施工階段梁高為900mm,平板厚度180mm,第二施工階段梁高為2100mm,平板厚度為150mm,受力最不利點在第二階段施工時出現,所以驗算第二施工階段門式支模架承載力是否滿足要求。
(2)+4.95m結構層支承架等轉換梁砼強度達到100%后再開始拆模。
3.門架構造要求
(1)門架跨距應嚴格按照計算書規定的間距設置并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門式鋼管腳手架》(JGJ76)的規定,并與交叉支撐規格配合;
(2)門架的內外兩側均應設置交叉支撐并應與門架立桿上的鎖銷鎖牢;
(3)門架的立桿下端應設置固定底座或可調底座,可調底座調節螺桿伸出長度不宜超過300mm。
(4)鋼管應平直,平直度允許偏差為管長的1/500;兩端面應平整,不得有斜口、毛刺;嚴禁使用有硬傷(硬彎、砸扁)及嚴重銹蝕的鋼管。
(5)本次轉換層支模體系:轉換梁下采用門架式支模體系和板下采用普通鋼管支模架支模體系相結合的方法施工。
①轉換梁下采用的門架高度為1.93,上下可調桿分別為300、300,加上頂托300,門架體總支設高度為2.83,每榀門架間距為0.36米。交叉桿采用隔榀對拉法。為提高門架的整體性,在門架的下小橫桿、上調節桿都加兩根統長掃地桿和拉通桿,且掃地桿、拉通桿件與板下的鋼管支模架體相連。
②板下鋼管支模架采用普通鋼管搭設,間距為800×800。搭設高度為3.85,其它略。五、支模架施工
五、鋼筋工程施工
1.鋼筋工程施工難點及措施
轉換梁的高度達3m以上,混凝土分兩個階段澆筑,鋼筋構造上控制好新舊混凝土結合的牢固性和混凝土裂縫采取兩種措施。(1)在900mm高梁處設置4Ф16構造縱向受壓鋼筋,并設置水平箍筋。(2)在900mm高梁面上加插Ф6@200短鋼筋。
轉換梁主筋Ф32,箍筋Ф16、六肢箍,梁底、面筋都有三至四皮筋,按照抗震要求,箍筋彎鉤做成1350,箍筋彎鉤平直段會將上部形成一個個小于Ф32鋼筋的小縫隙,導致主筋無法穿過,與設計協商后將1350抗扭箍筋改為900直角箍筋,用焊接封閉。
2.鋼筋工程安裝工藝流程
鋪設梁底板→鋪設梁箍筋及梁底筋→拆除鋪助小橫桿、連接大橫桿、箍筋拉開(梁中洞口處四肢或六肢箍做成開口箍)→吊裝鋼梁→固定鋼梁→箍筋綁扎→第一階段混凝土澆筑→吊裝上部鋼梁→穿梁上筋、綁扎主筋及水平腰筋→固定鋼梁→轉換梁側模封閉→混凝土澆筑。
六、混凝土工程施工
1.本工程轉換層結構在施工中具備一定的大體積砼施工的特性(梁厚達0.8米,高度3.05米),并且砼標號為C50,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以防止生成溫度裂縫。
(1)項目部組織砼公司技術人員對轉換層砼配合比進行專門論證,材料上改高水化熱的海螺牌水泥,另選用低水化熱的舜江礦渣水泥。
(2)砼澆筑完成后,采用毛毯覆蓋、灑水等有效的養護措施降低砼內部與表面溫度差。
2.轉換梁內鋼筋配置較密(上下底筋達到四皮,每皮12根,六肢箍),鋼筋規格大(主筋Ф32,箍筋Φ16)。給保證砼的澆搗質量帶來相當大的困難。項目部在狠抓鋼筋綁扎質量的同時,根據砼灌入空隙及砼振搗要求,積極協同設計單位優化鋼筋布局,合量安排鋼筋位置,方便砼澆筑。同時配合砼公司做好砼配合比配置工作,選用合理的砼骨料級配,提高砼的和易性。
七、結束語
1.很好的完成了轉換層施工質量達到預期目標,同時整個轉換層施工只用了一個半月時間,完成了兩個層面的結構施工。
2.轉換層作為高層建筑中的重要結構部分,施工難度大,其施工方案要充分進行分析、論證。同時也必須得設計單位等相關部門的協助。
3.實踐證明:合理布置支撐體系、合理安排施工程序、采取有效施工措施可以保質按時完成轉換層施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