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結合相關工程實例針對小區綜合樓的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地下室外墻混凝土施工縫的處理、地下室外墻混凝土施工等諸多方面展開簡要的分析與闡釋,以供同行人借鑒!
關鍵詞:施工技術;混凝土
1工程的大致狀況
本工程地處某區路交叉口偏西處,其地上十一層的結構為框剪結構,總建筑面積多達2400m2。該工程北靠住宅區,西面則是大廈,東面聳立著一商業樓。由于其所經之路是交通要道,因此若想要確保工程施工順利,就一定要做好協調施工每一環節的工作,促使施工附近建筑及其現場周圍的地下管線的安全。
2. 地下室外墻混凝土施工
2.1外墻結構自防水混凝土施工重要技術
為避免裂縫出現,保證外墻防水混凝土的防水性能與施工質量,在施工過程中主要可采用如下幾個手段:
①外加劑
本工程擬運用UEA補償收縮混凝土新技術,如此技能在混凝土硬化時期形成(2—4)×10-4限制膨脹率,于混凝土內確立起0.2至0.7mpa的自應力值,從而與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收縮時所形成的拉應力相互抵消,又能增強混凝土的抗滲性與密實性。
②挑選模板
因為本工程地下室墻體有很大塊地方外露,若采用鋼模板會提前很長時間喪失熱量,這樣的話會對混凝土內外溫差的控制極為不利。通過對比,我們不難看出,地下室外墻模板應挑選釉面竹膠板,但是不能提前太長時間拆模,既要適當保溫又要重視散熱問題。身為質量員,其應當恪守本分逐一檢查模板拼縫的質量,確保達標以防模板接縫部位出現混凝土漏漿的情況。
③混凝土二次振搗工藝
澆筑外墻混凝土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晚上,以使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低;所有的外墻自防水混凝土應采取二次振搗工藝。
第一次振搗:一旦混凝土入了模,應以普通振搗器實施首次振搗直到混凝土不存在氣泡、不沉落也不出現浮漿現象為止。
第二次振搗:等到混凝土通過首次振搗之后不存在坍落度且開始逐漸初凝的時候,把高頻振搗器二次插進混凝土內進行振搗,此時大約是在第一次振搗之后兩至三小時內。然后慢慢地將振搗棒拔出來,當混凝土不會留下孔洞且可以均勻地閉合時是實施二次振搗的最佳時間。然而,詳細的操作時間應當視現場試驗的具體情況而定。
④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事先開展商品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其試驗工作,做好試驗構件并對混凝土的性能參數尤其是混凝土里的裂縫及溫度上升的狀況進行檢測,促使混凝土配合比得到優化,最大限度地減少水泥用量,并給出預防混凝土出現裂縫的應對策略。例:細骨料中摻雜中粗砂,選擇運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加大對含泥量的控制,采用級配較好的石子作為粗骨料等等。
⑤構造改進措施
按照已有的施工經驗,受溫度收縮作用的影響,地下室外墻轉角處極易形成集中程度較高的應力造成墻體開裂。為此,要增適量的抗裂鋼筋于轉角處以承受集中應力,從而防止這種裂縫出現。在筆者看來,應將地下室外墻板水平鋼筋置于豎向鋼筋外側,并把外墻水平鋼筋配筋率合理地增至0.4%至0.5%,為加密間距應盡量采用較細的鋼筋,從而促使墻板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得以提升。
⑥混凝土養護
在未拆掉模板之前,應將草袋掛于模板上實施保溫養護,并在外墻混凝土上方澆水進行養護;等到混凝土模板拆掉之后,將一層草袋掛在混凝土表層,并澆水養護至少兩個星期。
⑦地下室外墻混凝土澆搗秩序
外墻混凝土選取2臺混凝土輸送泵自外圍同點逐步輸送澆筑混凝土,并向2個防線合攏,不必預留施工縫。
2.2 外墻面水平施工縫的防水處理
①在澆筑混凝土之前,為了讓新老混凝土間較好地接槎好,應以高壓氣水混合物沖洗并濕潤施工縫表層。
②憑借著企口縫的形式促使外墻面水平施工縫避免出現滲水現象,與此同時要重視新老混凝土的接縫的處理,并加大力度振搗混凝土。
2.3模板穿墻螺桿的防水處理
本工程全部地下室外墻板的支模所使用到的穿墻螺栓用的止水片都是雙面滿焊厚度為0.3cm的80×80止水片,在它的外側模上有2cm厚的木塊作為襯托,待模板拆除后清掉木墊塊,并把這段螺栓去掉,選取防水水泥砂漿封口。
2.4 管道穿墻處的防水處理
嚴守設計圖紙的具體要求開展施工,當圖紙沒有把具體事項交代好時,應首先爭取到設計同意,然后做到以下幾點:
①以石棉熱瀝青將套管和電纜穿透外墻部位間的孔隙嵌填嚴實。
②不管是哪一個穿墻管道孔均應選取比穿墻管徑大10cm的防水套管預留,并在防水套管中部焊接好寬為20cm、厚度為0.3CM的鋼板止水環,同時在鋼板止水環底部貼好15×15mm膨脹橡膠止水條。
③針對外墻里的全部配電箱、預埋線盒等所有側面及背面均做防水處理。
3 地下室外墻混凝土施工縫的處理
本工程運用到的手段主要有:
3.1施工縫留設位置
外墻水平施工縫都應當劉設在樓板面與地板面上方的20至30cm的地方。
①接縫方式
在施工縫部位選用鋼板止水帶。
②處理施工縫
在進一步對外墻施工縫新老混凝土接槎的地方澆灌混凝土之前,應當先針對施工縫表層實施鑿毛處理,把施工縫部位的雜物及浮漿清理掉,石子外露,并溢水洗凈維持其濕潤度,然后 把厚度為2至2.5cm的配合比與墻體混凝土一致的高砂率混凝土抑或是水泥砂漿鋪一層上去,這樣的話才能繼續對外墻混凝土進行澆灌。
③地下室鋼筋工程
A 鋼筋綁扎施工工藝的具體程序
集水井、電梯井、蓄水池等深度值較大的區域的鋼筋施工——底板下皮然后是底板上皮鋼筋——柱子、暗柱及墻板鋼筋的施工——連系梁、框架梁等鋼筋施工——頂板鋼筋。
B 基礎鋼筋連接手段
以鋼筋作為制作接頭的材料并采用閃光對焊的方式進行連接,依據設計要求基礎梁與地板水平鋼筋現場操作的所有接頭都以鐓粗直螺紋連接的方式進行接頭。梁、柱鋼筋現場操作均以鐓粗直螺紋機械連接接頭;地下室混凝土豎向鋼筋的直徑不止2.2cm,選取電渣壓力焊的方式進行連接。
④確保地下室鋼筋施工質量的手段及技術策略
A 鋼筋進場時得嚴格依據施工進度計劃,拒驗、拒收機械性能不達標或存在嚴重的銹蝕問題的鋼筋,規定采用優質鋼筋且鋼筋在進場時應配備質保單。在使用之前,要再一次對鋼筋進行測試,只有測試結果顯示合格才能投入使用。
B 安排專人負責避雷接地施工工作,并簽署相應的工程驗收單,然后上交到監理處進行驗收。
C 選取角鐵作為底板鋼筋支撐負責上層鋼筋的承重,同時把角鐵當成上部操作平臺抗住板的施工荷載量,其支撐間隔不得大于1.5m。
D 在綁扎鋼筋之前,應在墊層上把鋼筋排列尺寸線與軸線彈出來,尤其是要對柱子及暗柱位置線進行再一次核實,并加固柱子、暗柱及剪力墻插筋。
E 若情況相同,應首先安裝直徑較大或者較長的鋼筋。
F 在綁扎鋼筋的過程中,應時刻注意各式各樣的構造筋的配置綁扎。
G 底板鋼筋施工時應遵循先底層筋后上層筋、先深后淺的原則。
H 要嚴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范做好鋼筋長度搭接及鋼筋錨固工作。
I 待柱、墻、梯等諸多插筋安設完畢之后,應臨時固定好插筋使其不動。安裝好水平筋及墻體立筋之后,接下來就該安裝“S”筋了。
J 鋼筋接頭位置:板頂鋼筋應于支座的1/3范疇內而板底鋼筋應在跨中1/3范疇內接頭,在相同截面部位其接頭面積不許大于鋼筋整個面積的一半,且接頭至少需錯開1M。
K 全部的柱、底板、墻板插筋都應當選用水平鋼筋抑或是箍筋,并將其焊接固定于底板縱橫向鋼筋之上。
L 對混凝土進行澆筑時,鋼筋綁扎應當在第一時間安排人員對柱子鋼筋與剪力墻進行看護,從而防止混凝土的流動促使鋼筋位置發生偏移。
M 以長為5m的卡尺實施限位綁扎,確保綁扎之后的鋼筋網格間距正確、整齊。把卡尺的缺口放在鋼筋兩側將鋼筋卡住,等到綁牢后去掉卡尺,如此不僅能縮短綁扎時間又能達到鋼筋間距的質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