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目前很多現代化小高層建筑物都有地下室,但是由于地下室的施工場狹窄,所以造成地下室工程施工中難度較大,進而影響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為了進一步研究分析小高層建筑地下室工程的施工技術應注意的問題,下面我們主要結合工程實例詳細進行分析小高層建筑地下室工程的施工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高層建筑;地下室;施工技術;要點分析
一、工程概況
“某小高層住宅小區”工程項目位于北京市某區,由10棟小高層建筑組成,總建筑面積137620 m2,配有變電站、垃圾收集站、花園等設施。小區內地下部分相互貫通,為車庫及商業用途。
我們以小區中的5號小高層項目為例來說明建筑基本情況:5號小高層為剪力墻結構體系,地上有18層,地下2層,總建筑面積32968m2,地下室部分為3316 m2,室內外高差900mm。結構特征:基礎采用鋼筋砼灌注樁,筏板基礎,現澆鋼筋砼剪刀墻(暗柱)、樓梯、樓屋蓋。混凝土等級:基礎墊層采用C10砼,其余地下室采用C40、S8抗滲砼。地上部分:12層以下采用C40混凝土強度等級,12層以上采用C35混凝土強度等級。
二、地下室底板施工技術
1、平整底板基面:為了確保底板基面的平整度,采用摻5%水泥的石屑進行底板板底的回填并夯實,澆筑C10混凝土墊層100m厚;將承臺、墻基槽底、柱基坑底石頭以后澆筑C10混凝土,通過平板振動器將其振實。假如基坑超深超過20cm,必須在采用平板振動器振搗之前先用振動棒將其振搗密實,然后再進行≥3遍的來回拖振。在墊層澆完的6h之后,12h之前實施淋水養護,連續養護一周,每日淋水養護應多于4遍【1】。
2、養護底板混凝土墊層2d后以施工流水段按照底板-梁-柱-墻-板順序進行底板鋼筋的安裝。進行底板鋼筋綁扎應按照設計規定主方向,即下層:下方為主方向的板筋,上層為次方向的板筋;上層:下方為次方向的板筋,上層為主方向的板筋。依據設計的厚度要求,墻柱、承臺的鋼筋保護層選用塑料保護層墊塊,每個平方需≥4塊;選用Ф14@1000×1000的“凳仔”筋將板面筋進行牢固支撐,不能支撐于板底防水層,應支撐于地板筋上,這樣才不會產生滲漏【2】。
3、預制件的施工技術:(1)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加工,應在預制現場進行綁扎,鋼筋需經過質量檢驗,露天置鋼筋需墊高并遮蓋。鋼筋加工時需先將鋼筋調直并將表面的污銹進行清除,鋼筋彎制需嚴格依照設計圖紙。采用手工電弧焊進行鋼筋焊接,接長選用雙面焊。(2)采用插入式振動棒進行振搗。施工現場的振搗器應狀態良好且數量足夠。一經澆筑就要立刻全面振搗,振搗過程中應確保振搗幫垂直插入混凝土,插入速度應迅速,拔出速度應緩慢,這樣可避免出現空洞。當混凝土不泛漿、不冒氣泡、停止下沉且表面平坦時,表明振搗密實。采用鐵抹進行混凝土外露面的收面。搗實后24小時內不能振動混凝土。(3)墻體模板采用竹膠板,在現場加工區預拼加工,加工好后用塔吊吊送至指定的使用位置,人工加固、校正。
三、底板混凝土
依據以前同類工程經驗,發現此項工程并不需要通過混凝土內埋管,利用通水降溫的方式,但為了避免發生收縮裂縫,施工中應采用以下措施:
(1)選擇原材料時,粗骨料盡量選用5-30mm粒徑的碎石,且含針片狀物體量<5%,含泥量≤0.5%;應選用平均粒徑為0.4mm的中砂,含泥量≤1%。選用這些原材料配置出來的混凝土必須實現160-180mm的坍落度,初凝時間為4-5h,強度應與與設計要求相符。
(2)進行混凝土底板澆筑時,采用兩臺混凝土泵,依據設計要求由東向西,分成兩次進行澆筑,澆筑混凝土選用C40,S8抗滲混凝土。待分層澆筑振搗密實,且已經將底板板筋扎完,經驗收合格可用S12、C35抗滲混凝土進行二次澆筑。連續分層澆筑24h,為防止冷縫出現,可輔助選用塔吊吊送混凝土完成澆筑。需要注意的是每層澆筑厚度需≤30cm,澆筑間隔時間控制為1h,這樣便于混凝土水化熱向大氣散發,確保澆筑后的溫度分布均勻【3】。
(3)緩凝土的養護應該依據澆筑完成的先后順序,每次澆筑完一段混凝土之后,一旦超過6h就要用濕麻包袋將其覆蓋嚴密,實施晝夜澆水養護,每天至少7遍,持續3天;在后澆帶邊沿選用Mu10灰砂磚和M10水泥砂漿砌建攔水基,標準為120×200。灌滿水實施地下室底板的養護,時間應超過14d。
四、梁板鋼筋安裝
(1)梁鋼筋截面高低于1000mm時需選用模內安裝,依照圖紙將其綁扎完成后,墊好塑料墊塊,驗收合格可進行封梁側模。(2)梁鋼筋截面高大于或等于1000mm的選用模外綁扎,按照施工圖紙在梁模上方綁扎,檢驗合格后加扎塑料墊塊,然后將其一起沉入梁模內。(3)依據施工要求間距進行板筋彈線綁扎,四邊起支撐作用的板底筋應長向在上,短向在下;而面筋則是短向在上,長向在下【4】,綁扎完之后要全部墊塑料墊塊,每平方≥4個。
五、梁板混凝土澆筑
選用泵送為主,塔吊吊送為輔的底板混凝土連續澆筑方式,不但能夠加快澆筑速度,還能防止冷縫產生。梁板混凝土澆筑前應淋水濕透,各區將澆筑方向進行上下互換,即下層澆筑方式若是由南向北進行,上層則該為由北向南的方向,這樣可以將澆筑時對模板產生的位移抵消。澆筑依照先梁后板分段循環方式進行,然后振搗,步距為2m,控制每步循環時間為2h。混凝土澆筑梁時,選用振動棒分層振搗,澆筑板選用平板振動器實行3遍來回拖振振搗,加干水泥砂漿后采用鋁壓尺將其刮平,然后采用塑膠板抹平。振搗密實墻柱位的混凝土應做成粗面,還應高于相鄰梁板面,避免形成積水。實行晝夜≥7遍的淋水養護,養護時間要連續且≥7d。墻柱混凝土應定時射水養護,減少水化熱,防止產生溫度裂縫[5]。
六、模板拆除
(1)墻柱梁側面模板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棱角、表面在拆觸模板后不受損傷就可拆除。(2)板、梁等水平構件的底模,一旦強度達到下表1規定,在履行審批手續過后即可拆除模板。(3)模板應1次性拆除,不能留懸空模板。(4)對樓層外模板進行拆除時,應做好防止模板向外倒跌、高空墜落的措施。
表1 現澆混凝土結構拆模時需達到的混凝土強度
序號構件名稱結構跨度(m)應達到設計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百分比數
1板≤250
>2、≤875
2梁、拱≤875
>8100
3懸臂構件≤275
>2100
七、地下室的節點控制
3.1 構造處理
1、穿墻管應選用套管式防水法,并加焊止水環在套管上。如圖1。
圖1 地下室套管式穿墻光防水構造
2、預埋件、穿墻管道的位置應準確,并且要在澆筑混凝土之前就預埋。
3、穿墻管距離凹凸部位、內墻角需≥250㎜。
4、止水環應焊接密實,套管式穿墻管防水構造的翼環應和套管滿焊密實,還要在施工前清理干凈套管內表面。
3.2 施工縫留置及施工過程
防水混凝土應采用連續澆筑施工方式,在施工縫澆筑混凝土應先清理表面的雜質和浮漿,鋪一層凈漿后鋪1:1比例的水泥砂漿30-50mm,或選用混凝土界面處理劑涂刷,必須及時澆筑混凝土[6]。
3.3 后澆帶的處理
后澆帶從地下室底板到屋面頂板貫通設置。在施工中處理中為了滿足結構沉降和收縮的要求,首先對底板后澆帶采用鋼筋作為骨架,然后鋪三層鋼絲模板支護。在后澆帶放置的過程中,為了防治污水、雜物等進入帶內,可以在底板的后澆帶兩側砌筑磚帶進行保護,磚帶與底板面的轉角處采用1:2的水泥砂漿進行抹灰,上部采用厚膠合板封閉。對于梁、板后澆帶支模主要采用鋼筋骨架鋪鋼絲網進行支護,后澆帶在封閉前,應保證后澆跨處的梁、板模板的支撐不能拆除,并且后澆帶跨內不能施加任何的荷載,以保證結構的安全可靠。
八、總結
小高層建筑的地下室工程需采用有效的施工方案及規劃周密的施工程序,對于重點、特殊部位應嚴格按照施工工序,重點做好施工工作,施工每個節點都應控制好,才能保證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 吳崇謀.結合案例分析建筑地下室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2(22):56-57.
[2] 于繼林, 韓明偉, 周亞臣. 淺談小高層建筑地下室工程的施工技術[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13)
[3] 彭湘. 建筑工程中模板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探討[J].中外建筑.2010(6):173-175
[4] 袁嘯天,袁瑞青,蘇清才,李寧.淺談建筑地下室混凝土施工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0):70-72
[5] 洪曉蘭,丁衛東.關于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的探討[J].中華民居,2012(3):85-86
[6] 蔣金榮.地下室防水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實例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0(7):56-58.
魏國斌(1979-10),男,漢,河北人,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工程師,本科,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