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發展所面臨的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與保護有限耕地資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情況下,開發和利用城市周圍的山地以解決城市發展中的土地緊缺問題,無疑是一種可行的辦法。因而山地建筑必然會是我們今后在設計中經常遇到的項目類型,對山地建筑設計方法探討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日益凸顯。
關鍵詞:山地建筑;原則;主要問題
引言
現代城市人口密集,車水馬龍。據統計目前我國大概有40%以上的人生活在城市里。越來越多的高樓、大路、人流已使城市日益顯露出不堪重負的疲態。據統計,目前國內城鎮人均住宅建筑面積已經達到22平方米左右,若想在城市內的住宅面積得到更大、更快的改善已經很難。因此,人類要改善居住條件,只能向城市之外發展。山地住宅的建設與開發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趨勢,也是解決住宅問題的重要出路。在國際上山地住宅已經被證明為切實可行的解決住宅問題的方法。
1、山地住宅建筑概述
山地住宅建筑是指修建在具有明顯山地特征區域的住宅建筑,是建設用地具有地形起伏、高差較大、地質復雜等特征的居住空間。山地住宅建筑具有自然環境地形條件復雜、規劃建設難度大及景觀綠化環境良好、易于建筑環境塑造等顯著特征。從建筑設計上看,在山地地形上修建的建筑物,其根本特征為“依山就勢、自然天成”。簡單地說,山地住宅建筑最大的特征就是“因地制宜”,可以充分利用區域內山地的各種地形、綠化、水體等各種自然資源;也就是說,山地住宅建筑有著高綠化率、低密度、良好的通風采光條件這三大先天優勢。
2、山地住宅建筑設計原則
山地住宅建筑設計要將建筑納入景觀中,建筑設計要與景觀設計同步進行,并使其風格一致、相互協調。住宅是各自獨立的,可以用林木和圍墻將建筑隔離,使其自成系統。山地住宅的建筑設計要通過對山形地貌充分理解,因勢而生,找到最有效的構思方案。如根據不同坡向和地形高差及臺基面積建造不同規格、類型的建筑,使建筑順應山勢,一方面豐富了住宅的場所,也避免了對自然山體的破壞。而不能簡單認為山地住宅只是簡單地把平地建筑物搬到山上,而不去充分利用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資源,導致建筑不能與山體有機地融為一體。
3、山地住宅建筑開發內容
3.1開發管理內容
房地產開發主要包括前期規劃設計、施工建設、樓盤銷售及物業管理四個階段的管理內容。房地產開發管理首先要加強各階段的組織、協調、控制、監督工作,同時重點做好規劃設計與施工建設、施工建設與物業管理的協調實施工作:規劃設計既要根據區域條件、地形地貌,設計出滿足市場需要、使用功能完善的樓房產品,又要保障規劃設計的可施工性,提高設計水平。建設施工既要按照設計圖紙、規范標準嚴格進行以確保建筑質量,又要及時完善各項配套公共設施設備,減少后期業主入住后的投訴或問題。因此,為了實現后期住宅小區的良好銷售、保證物業管理服務的質量,前期的規劃設計與施工建設是基本前提和關鍵所在。
3.2開發建設程序
山地建設住宅小區由于地形地質情況復雜,必須前期進行全面的、專業的、細致的地質勘探勘察工作,取土石、鉆探檢測的組數要足夠多且有代表性,實驗數據須真實準確。只有做好前期的勘察工作,才能以此為基礎進行山地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工作。這里的規劃主要是指以地質勘探資料為依據,依靠地形地貌,對整個山地住宅小區的建筑、道路、綠化、配套設施等內容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置,確定位置關系、錯落標高、功能銜接等;而設計是指在小區規劃方案的基礎上對進行小區內每一房屋、設施的建筑、結構、安裝、配套等設計,包括初步設計與施工圖設計。房地產開發是一個手續繁多、程序規范、周期較長的過程,在正式施工之前必須經過立項、選址、土地出讓與獲取、土地證的辦理、兩個規劃許可證的申辦、圖紙審查、施工許可等多個環節才能完成。
4、山地住宅建筑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問題
4.1使用功能問題
主要是指小區的整體布局不合理、道路綠化不科學、景觀環境不協調、居住使用不便利等問題。造成這些問題主要是規劃設計方面的原因,即沒有充分利用山地的優勢、因地制宜,未能合理規劃、科學設計。
4.2房屋質量問題
主要表現為墻體面層脫落開裂、墻體開裂、樓板開裂乃至結構梁開裂的問題;地下室或屋面滲水漏水等問題。導致房屋開裂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設計、施工的原因,也可能是材料、溫差的原因,還可能是房屋不均勻沉降的原因。滲水漏水主要是防水層未做好,且未考慮重慶潮濕、地下水豐富等情況所導致的。在山地建設的房屋,除了裂縫通病問題外,地基的處理或基礎的設計施工不到位應重點關注。
4.3沉降傾斜問題
這里指房屋的整體沉降傾斜問題,由于此類問題直接關系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出現這種現象的小區備受各方的關注。其原因可能由于周邊基坑的開挖、邊坡支護不到位、自身基礎的不牢固等引起的。
4.4配套設施問題
這既是指住宅小區的公建配套設施不能按時提供或提供的設施存在縮水、低劣的問題,也可以指小區的水電氣等生活生產要素的供應不及時、供應不充分或收費高等問題。這個問題在山地住宅小區的投訴也比較多,比如山地小區的車位修建相對困難,可能出現不能按時或同步交付的情況,又比如山地的小區因位置高就存在二次加壓提升供水引起的水質及水費的問題。
4.5環境污染問題
所謂環境污染是指在山地小區建設過程中對周邊住戶或已入住業主的影響,包括對固體垃圾水體、空氣的污染,也包括施工噪聲的影響,甚至也可以包括對于他們的通行安全等方面的影響。
5、山地住宅建筑規劃設計
5.1交通組織設計
利用原有自然地形環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區內道路的使用效率。道路流線盡量結合地形、地勢和等高線的變化,因勢利導,做到流線簡潔、空間變化明了。減少道路坡度變化和施工土方量,還要結合市政管道的敷設進行設計。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滿足消防需要、減少對住戶的干擾為原則進行布置。
5.2生態景觀設計
山地住宅小區的生態景觀設計應該做到景觀先行、人工與自然和諧。將景觀元素輻射到各個住宅組團中,讓各家各戶享受到最好的景觀。景觀組織方式與處理手法:⑴結合建筑的布局組織景,并可設置景觀節點。⑵合理設置視覺通廊。⑶發展立體綠化,營造空中景觀。⑷水體設計中,要保護濕地,讓居民容易近水親水。⑸打造獨特的宅旁景觀、環境節點。
5.3建筑單體設計
山地住宅小區的建筑設計要通過對地塊山形地貌的理解,找到最有效的構思方案。如建筑沿等高線隨山體布局,形成了收放自如、起伏跌宕的局面;再如根據不同坡向和地形高差及臺基面積建造不同類型的建筑,使每幢建筑順應山勢,與坡地交錯;這樣一方面豐富了住宅的場所,同時也避免了對自然山體的破壞。
5.4以人為本
在山地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中,應從生活入手,讓建筑的每個細節都體現著對人的關懷。利用山地住宅特有的地形、地貌條件,創造出拓展人們空間感受,增加人們情感體驗的場所空間。讓住戶在身心愉悅中營造充實的居住空間,并在這樣的空間里充分享受自己的生活。
6、結語
隨著山地建筑的設計規模和等級的不斷提高,以及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們在進行山地建筑設計時,不但要在技術保證建筑經濟、安全、可靠,更要注重建筑的空間及環境設計,運用全局的、系統的、生態的觀點來指導我們設計創作,善于學習總結,豐富自身設計創作手法,創作出更多有機的、生態的、具有較高文化品質的山地建筑,為加速我國城鎮化進程作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韓曉慶,淺談山地建筑[J],山西建筑,2010
[2]趙云,淺議山地開發中的建筑設計問題,科技創新導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