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市政管理部門機械裝備與使用特點,重點述說設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措施。
關鍵詞:市政工程 設備管理 對策及方法
1、引言
機械設備是完成市政建設與養護任務的重要手段,加強設備管理工作不僅可保障市政設施正常、安全和穩定運行,也是保證市政企業良性運作的技術與物質基礎。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市政管理、養護及維修工作的逐年增加,許多市政企業出現了機械設備配置不足、設備陳舊、配套性差等問題。不但給管理、養護和維修工作帶來困難,也因市政設施得不到及時地養護與維修而影響了城市形象。筆者根據上述情況與問題探討解決的措施及方法。
2、市政機械設備特點分析
機械裝備是市政部門用于市政設施建設與維護的各種施工機械設備與機具,主要包括機械設備、實驗設備和儀器儀表等。市政部門主要承擔著城市道路、橋涵、排水與防洪、道路照明設施的管理、養護和維修工作。主要有路面施工機械、起重機械、混凝土機械、瀝青設備、泵站設備等,每種機械設備又有不同的規格與型號。因不同機型的施工機械設備種類越來越多,同機型的越來越少(有的只有幾臺,甚至是 1 臺),以及設備運行效率的不均衡,不僅造成設備使用年限過長,也使設備折舊率較低和更新困難等。
2.1設備結構差別懸殊較大
設備結構差別懸殊大主要體現在:雖然屬于同類型的施工機械設備,但技術性能及參數差別較大;同名稱與同類型的施工機械設備的功率、結構、自動化程度、技術性能和價格等能相差幾倍,甚至是十幾倍。例如,有的小型機械設備,還不如大型機械設備的一個組合件大,但其價值卻很高;當關鍵設備發生故障后不僅排除困難,而且能影響到整個工期的順利完成。
2.2施工環境差
由于市政施工用的機械設備都是在露天運行,尤其是在城市做養護時必須在夜間進行,不但要經受寒冷、炎熱、雨雪、風沙等惡劣氣候條件的影響,還要在缺乏良好的設備維護條件下保證長時間能夠正常運行。因設備的流動性較大,既要保證技術性能的良好,又要適于經常移動作業和頻繁調動的需要。
2.3運行效率不均衡
因為市政設施的建設與養護工作特點,既有生產季節性的差別,又要受到項目與條件的影響,因而時常造成設備運行效率不均衡的情況。例如,當工程項目確定和施工機械進入施工現場后,這些機械設備就會處于滿負荷、甚至是超負荷的運行狀態。一旦該工程竣工又有可能長時間被閑置,因市政設施養護維修工程的不確定性和不均衡情況,常使市政機械設備的使用情況忙閑不均,造成設備養護困難和維修工作難于開展。
3、設備管理現存狀況分析
因市政企業設備管理制度執行力度較差和相關職責落實不到位,重使用、輕管理的現象非常普遍;同時設備操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和維修人員專業技術能力較低,以及保養及檢測設備的不完備等,導致設備故障率較高。設備管理部門也不注重設備技術管理與經濟管理相結合,造成浪費閑置的設備較多,設備維修成本不斷增加,企業負擔加重。
3.1重用輕修問題嚴重
因市政建設項目的特點:工作環境差,有明確的施工期。當遇到緊急維修項目時不是超負荷使用設備,就是日常的設備維護工作不能按期進行,常常是以修代養或是重用輕修問題比較嚴重。
3.2專業技術人員嚴重不足
由于市政工程機械設備種類較多,因項目的不同,所配備的設備也不相同。操作和維修技術人員的嚴重匱乏和專業單一等問題,已無法滿足設備操作和維修工作的需要。例如,操作者只會使用、維修者只會修理的問題非常突出,復合型的專業技術人員極少。某些進口設備,如大型攤鋪機、銑刨機等只能依靠外聘人員完成操作和維護工作。有些工程機械的整機維修、零部件修理等必須依靠生產廠家來完成,不但維修時間較長,維修費用也難以按計劃進行控制。
3.3缺少系統的科學統計與核算方法
由于沒有對機械設備的運行狀況,以及技術功能、維修保養等情況實行統一的記錄與統計和實施信息化管理,不但無法真實地反映各項成本支出與材料消耗情況,也造成企業難以控制施工成本。
4、解決設備管理的對策
只有加大設備綜合管理的工作力度和進一步發揮施工機械的有效潛能,才是保證企業良性運作的有力措施和前提。發揮機械設備效能,必須積極運用科學的設備管理手段與方法,不斷完善設備管理體制和抓好機械設備使用中的全過程管理。在管好、用好、維護好和搞好設備技術更新與改造方面多下功夫,不但要追求設備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還要與市政設施的建設速度與發展動態緊密結合起來。
4.1建立科學的設備綜合管理機制
只有建立健全科學的設備綜合管理機制,明確和建立責任清晰、等級分明的全員設備管理體制,形成相互協調和互相支持的設備管理體系,建立起簡要互動的設備管理網絡,才能達到市政企業設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與制度化標準要求。例如,在設備臺賬建立、統計報表及各種數據的填報等工作,都應實現設備管理系統的信息化和數據庫等模式管理。應以制度和文件形式將設備管理的方針、目標及任務、崗位職責、工作標準要求、工作程序、設備技術狀態監控、運行記錄等,都一一明確和制度化。應將設備管理工作與企業領導、設備管理部門、使用部門和施工班組的年度經濟責任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相掛鉤,并定期組織專人進行檢查與考評。真正做到職責明確、責任落實到人、監督到位和科學管理。
4.2深化基礎管理工作
市政企業的設備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持之以恒地把“三基”工作(基礎工作、基層管理和基本功訓練)做得扎實和全面,設備管理工作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加強維護與保養管理,做好機械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工作,及時發現和排除各類故障隱患,優化和改善設備運行條件,不但能提高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也是實現預防為主和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周期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要認真執行設備的維護與檢修規程,嚴格按照要求做好例行保養、定期保養和特殊保養工作,不得因任何理由延緩或著取消。如遇緊急施工任務不能按期進行保養時,應及時采取狀態監測與特殊技術維護相結合等方法,實行實時監控和杜絕設備“帶病作業”或超負荷運轉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季節性停機,以及施工項目空隙時間等,集中做好保養與檢修工作,特別是對承擔著繁重生產任務的重要機械設備、單一的關鍵施工機械設備,不但應集中力量保證臺臺維護好,還要力爭臺臺維修好,保證所有的施工設備都能處在良好的工作狀態。
4.3推行設備綜合管理
設備綜合管理是以追求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綜合效率最高為目標的。企業必須以經濟觀點指導技術管理,即購置設備、設備修理必須進行經濟核算;加強對老舊設備的改造與更新,改善和提高設備素質,增強設備效能;加速處理閑置設備;同時注重培養設備操作人員、維修人員,注意吸納和儲備高素質管理人才,以利于企業正常化的運作。
市政企業的設備管理、使用和維修保養等工作,不僅涉及面廣和制約因素多,而且牽涉到社會服務面等。因此,只有積極尋求市政企業設備管理模式創新和更新設備管理理念,進一步完善設備管理的各項規章與制度,加大設備管理制度的落實力度,不斷提高機械設備的運行效率,以及操作、維修人員的技能水平,才能進一步發揮設備潛能和保證城市市政設施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