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現代公路的施工生產中,工程機械設備的完好和正常工作對施工的進度和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即時準確地對工程機械進行維修至關重要。在維修中還存在著諸多技術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機械維修質量不高,裝備可靠性差,使施工不能正常進行,甚至重大工程機械事故的發生。本文作者針對工程機械維修工作中遇到的常見技術問題做了分析,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公路工程;機械;維修技術
隨著我國公路事業的發展,施工機械在現代化的施工過程中用處越來越廣, 地位越來越重要。機械設備的先進性、人員的高素質、管理的科學性都將在現行的市場機制下顯露出優勢; 如何解決當前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 重使用、輕管理”“管機不管人、管機不管用”的問題; 如何保證機械設備性能不下降或發生問題的設備進行功能的恢復。 這些都是擺在我們所有管理、使用和維修人員面前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降低維修費用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1 機械故障的判斷檢修原則
首先,進行維修、判斷故障應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本著“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原則進行分析判斷;其次,在判斷處理故障時,應理清思路,做到“先想后做”:①先想好怎樣做、從何處人手,再實際動手。即先分析判斷,再進行故障處理及維修。②對于所觀察到的現象,盡可能地先查閱相關的資料,看有無相應的技術要求、使用特點等,然后根據查閱到的資料著手維修,切忌盲目拆修。③在分析判斷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判斷,對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經驗的同事或工程師咨詢,尋求幫助;最后,因機械故障多是綜合性故障,故在故障判斷維修中要做好記錄,并對維修后設備應用情況進行跟蹤調查。
2 在工程機械的維修過程中,主要以下幾個常見的問題
2.1 對機械的工作原理與機件構造了解不夠深入
在企業配備的維修人員中,對機械的工作原理與機件內部構造不清楚是常有的事,他們沒有能夠詳細分析出故障產生的原因就盲目地判斷故障發生的部位,更有甚者僅憑主觀臆斷就對機械各部位隨意拆卸,最終造成老問題尚未徹底解決,新一系列的問題又隨之產生,不僅延長了時間,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對于企業來說每天的租賃費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再加上對機械非正常故障的維修時間的期限拖延,都會對效益造成很大的損失。
2.2 對機械使用期間的保養不夠
對于一些企業管理者來說,他們片面的認為對機械維修的投資是一種經濟的支出,似乎不能帶來什么樣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是能少則少,所以日常對機械的保養工作就更是無從談起。在機械的頻繁使用后如果不能對機械進行正確的保養和矯正的話,會造成機械大型性維修的頻繁發生,既縮短了機械的正常使用壽命,還增加了工程成本,減少了企業本可以獲取的收益,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2.3 機械零配件的供應不及時或盲目供應
隨著工程機械對高端技術的不斷引進,形成了工程機械品種的多樣性,不同的型號有著不同的特性與技能,如果一旦在施工作業中損壞,則將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尤其是進口設備備件的供貨周期相當長,一般施工所在地的交通都不太方便,對于相應零配件的采購則更成了一大難題,不得不停機等待配件的供應。再有就是對已采購到的零配件不能采取適合的方法對其加以管理,一些不懂或不舍耗資購置合適配件的采購人員對配件的盲目采購,更有甚者,一些維修人員將不合適的零配件私自更換裝配,使那些原本不用換,卻又因此一舉而不得不換的配件的費用也增加了進來,造成了零配件的不必要浪費,增加了維修的負擔。
2.4 維修人員技術水平低下、技術力量薄弱
在維修工作中經常會有一些搞不懂的問題出現,但卻并未引起維修人員足夠的重視,也未曾去花費一定的業余時間去查找資料或向人求教相關的維修技術,以至于維修技術的止步不前,水平也不能真正得以提升。另外在實際的施工作業中維修人員的數量是相當的少,幾乎沒有一個像樣的團隊能及時的高效率、高質量的將損壞的機械恢復完好,技術力量十分的薄弱。
2.5 經過維修的機械故障率依然很高
由于不適當的維修與不合適的配件安裝,使得機械就算經過了維修也是故障率相當高,這不僅僅是維修者一方的責任,更是因為沒有一個十分健全的維修管理制度,讓員工去遵守與執行,從而造成的采購者責任心不強,沒有原則的漫無目的采購,造成構件的質量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優質的顯示不出其優點所在,劣質的反而會加速優質的損壞速度,從而為機械的下一次損壞留下了隱患。
3 針對工程機械的維修問題有以下相應的解決對策
3.1 拓展維修人員的機械基礎相關知識,細化到各知識點
作為企業,應定時、定點對維修人員進行新的機械知識的填充,可以開展適時的培訓等,以滿足維修人員能滿足維修工作的各種需求,真正做到機械一旦產生故障就知道是什么地方產生的,要對問題提出實質性、書面性的總結,細化到機械的每一微小處的工作原理及結構機能,以滿足維修人員的知識不斷擴展,不斷更新。
3.2 加強對機械的日常保養,將工作落實到個人
對機械的保養工作是需要長期堅持下來的,這就要求維修保養的員工能持之以恒,因為只有時間長了才能真正統計出來保養工作對機械維修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僅靠某一次的保養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在實施的工作中,要真正落實到個人,施行一旦產生問題就有人管理的責任制,規定每個人的管理范圍、時間、工作內容及工作標準,負責定期、定性的保養維修工作,保證在故障發生后使機械在短時間內恢復到正常運行的工作狀態。
3.3. 確實保證庫存,滿足對損壞配件的及時供應
施工企業大多對于工程機械配件的采購都是在必需時才進行購置,而在購置配件所占用的停機期間已經嚴重影響工期進度,所以有必要在定期的保養中就得出哪些地方的配件是易于損壞或即將損壞的,應提前購置,切實把好所購配件的質量關,并在購置后對其進行分類、分工,做有效處理及安置,以保證庫存量,從而滿足機械一旦損壞就能得到相應所需配件的及時供應,以減少由人為原因導致的停工而造成的拖延工期,同時也減少了相應的效益損失。
3.4 著力提高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壯大技術力量
企業應組建特定的維修班組,明確所屬成員,將細部責任落實到人,經常性的對人員組織外出學習,多接觸先進的維修技術,以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及對工作的更深層次的發掘與創造。
3.5 強化定期檢測的效力,有效預防故障的高頻出現
實踐證明,如若只引進了先進的機械設備,而沒有引進相應的檢測技術,也是存在著很大隱患的,所以機械設備越是先進,所需要的檢測技術及維修相應的技術就越是先進、復雜和高科技。因此企業必須強化定期檢測的效力,已引起檢測人員與維修人員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在檢測出故障后,應及時通知維修班組加以維修,并制定好相應的維修計劃,以防在施工作業中出現故障而導致停工、返工的不良現象產生,也變向地為企業創造了價值與利潤。
4結束語
總之,做好工程機械設備的日常維修保養,關鍵在于平時,應加強事前檢查,提高診斷水平,而并非是等到故障顯現、無法正常作業時才予以重視,首先在意識上要樹立正確的管理觀念,再做好日常的定期巡檢,及時將發現的細小問題進行解決、并錯誤的操作方法予以更正,相信工程機械的“發病率”和“故障率”將會得到大大降低,而機械設備的良好性能也終將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做好機械設備的檢修保養不僅僅是技術層面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檢修人員的管理和責任心問題,抓好了分管人的責任心和素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