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層建筑施工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建筑數量的不斷增多,混凝土結構體積也變得越來越大。在目前的高層建筑底板建設中,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越來越普遍,其施工技術也受到業內人士的重視。本文結合高層建筑工程施工實例,介紹了超長大體積基礎底板的施工難點、底板混凝土施工組織以及澆筑流程,重點探討了其施工管理要點,旨在為工程施工奠定理論保障。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底板;澆筑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化建設水平的不斷加快和城市土地資源不斷減少,各種高層建筑不斷的涌現了出來,混凝土結構施工體積也變得越來越龐大,尤其是在底板的建設中,大體積混凝土的應用十分廣泛,其對常常大量底板混凝土澆筑施工精度也提出了新要求。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中主要的特點是體積龐大、施工量大、水泥水化熱釋放集中、內部升溫速度快的特點,這就容易給工程施工帶來質量隱患。為此,在目前的工程施工建設中對超長大體量基礎底板混凝土澆筑施工進行組織和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這對于底板施工質量控制來說也是一項新挑戰。
一、工程概況
某建筑工程在施工中采用了筏基基礎結構,基礎底板的長度為225.9m,寬度為111.6m,在建筑工程領域這一基礎底板是超長、大體量的底板結構。在施工中其厚度為1.5m,底板總體面積為2.5萬m2。工程在施工中是與后半年開始的直至第二年的春節前完成。在工程施工中,基礎底板全部是以混凝土結構為主的,共計澆筑混凝土兩衛3.3萬m3,是以冬季混凝土澆筑施工為主進行的。
二、施工難點和重點
1、在工程施工中,由于基礎底板結構大、工程量大、施工工序繁瑣,從而使得局部承載面的尺寸超大,甚至是高達18m×l3.8m,混凝土最厚部位達4m。這就給工程施工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造成施工質量難以控制。
2、本工程在施工中由于處于冬季施工期間,這就使工程在施工質量控制和施工技術選擇上提出了嚴格要求。尤其是在混凝土澆筑工作中,更是對澆筑技術、材料配合以及原材料的選用上都要求能滿足低溫要求。在工程施工建設中,混凝土澆筑選用了分層澆筑且及時養護的方式,對于結構溫度控制也極為嚴格,這樣有效的保證了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益。
3、由于在工程施工建設中這一場地本身存在著南側狹窄的特殊性,因此給工程施工帶來一定的影響。在施工中,西側還需要留置出土方施工期間所需要的便道,且由于場地的特殊性,使得場地之中不存在循環車道,這就給混凝土的澆筑帶來了新難題,同時也是的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難度大。
4、在工程施工建設中,由于工期較勁,各階段混凝土施工量均較大,為此在施工的時候必然會產生眾多的車輛,這就給各環節施工質量控制帶來新影響,也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對工程施工質量進行深入的控制和管理。
三、施工組織管理
在工程施工建設中,施工組織管理工作主要可以分為材料組織管理、流水段劃分、混凝土攪拌站選擇以及勞力組織等幾個環節。
1、材料組織
在底板工程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材料主要包含有鋼筋、混凝土以及模板等原材料。在這些材料的選擇中,鋼筋主要是選用Φ22、Φ25(三級鋼)。而混凝土則是以商品混凝土為主,其強度為C32,。至于模板,在施工中大多都是以鋼模板為主進行的。
2、流水段劃分
在工程施工中,我們需要結合施工總體規劃和施工環境進行部署,從而將工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和歸納。在流水段劃分中,本工程施工區域主要可以劃分為東西2個施工區,其中東區又劃分為7個流水施工段,西區劃分為8個施工段。
3、混凝土攪拌站選擇
攪拌站的選擇在現階段的工程施工建設中可謂是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其選擇的科學與否直接決定著工程的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在現代化工程施工建設中,我們有必要在工作中采取有關標準進行綜合分析。按本工程最大段混凝土工程量約為3000m3的原則,根據混凝土的凝固時間等因素考慮,選擇的攪拌站須具備以下條件。
(1) 生產工藝符合國家標準,有國家二級企業以上資質,質量體系健全,日產在3000m3以上。
(2)運距在20km以內,能保證車次充足供應;出站后須在2h內到達澆筑現場。
(3)混凝土質量保證穩定、選用的供應商須在材料選用上保持一致,混凝土的主要參數須相同。同時要求攪拌站根據試驗室配合比以及當日砂石含水率測定結果確定混凝土各種材料用量。
4、勞動力組織
施工前,項目部與混凝土公司召開協調會,組建材料組、技術組、生產組、設備組、施工組;項目部與施工班組召開交底會,每臺輸送泵各成立2個混凝土組輪流作業,每個混凝土組下設振搗班、泵管裝拆班、抹平班、養護班。明確落實各組織責任,做到堅守崗位,各負其責,保證各道工序順利進行。
四、施工質量措施
1混凝土澆筑
大體積混凝土基礎底板的整體性要求高,每個流水段須連續澆筑。施工時必須分層澆筑、分層振實,保證上下層混凝土在初凝前結合好。
(1)大體積底板混凝土澆筑時分層厚度不大于400mm,0.7m厚混凝土分為2層施工,1.40~1.90m厚混凝土分為5層施工。3.60,4.60m厚混凝土分為8~12層施工。
(2)為避免混凝土向一側流動導致鋼筋水平推力過大而產生位移,混凝土澆筑時下料部位應距已澆筑混凝土6m以上,使新澆筑的混凝土有向兩側流動的空間。
3.2澆筑過程中要求
承臺混凝土澆筑時.混凝土輸送泵的泵管末端設置長度約3m軟管,用入工向泵管兩側拖動。獨立承臺混凝土先分層澆筑到板底設計標高,適當間歇,在混凝土初凝前繼續分層澆筑上部混凝土。振搗采用直徑70mm和50mm振動棒,插入式振動器作用半徑不宜大于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5倍,即小于500mm;各振點的延續時間以表面呈現浮漿和不再沉落、不再有氣泡產生為準,振搗時應避免碰觸鋼筋。上層混凝土振搗時,振動棒要插入下層混凝土50mm以上,以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
3.3后澆帶部位施工
基礎底板后澆帶采用雙層快易收口網作為側模,并用扎絲綁于同水平鋼筋。因底板厚度較大,在后澆帶兩側壁支設豎向附加短鋼筋支擋快易收口網,附加支撐鋼筋為塵14,布設間距為400m/n。
2、溫度控制
(1)測溫:根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規定:“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表溫差不宜大于25℃。”為此,采用JDC-2型便攜式建筑電子測溫儀進行測溫。施工前,預埋各監測點(所有監測點及測溫設施妥為保護),每個監測點設3個測溫點,分別測定筏板底、中、上部的溫度;施工中,全過程溫度監控,及時采取相應的保溫、保濕、覆蓋養護等溫控措施;施工后,充分養護,定時監測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利用溫控信息化管理指導混凝土的養護,將溫差控制在25℃的范圍內,避免出現溫度裂縫。五、結語
施工前掌握好人、機、料的組織和安排。施工中嚴格按施工措施執行,各流水段分層、連續澆筑,且隨澆筑隨振搗,振動棒插入深度必須到位,養護、測溫工作按規定時間間隔認真執行,各環節均不能馬虎大意,只有所有人員和工序相互配合合理、恰當。才能保證整個生產施工的正常運轉,才能保證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江正榮.建筑施工計算手冊[M].第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2]GB 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
孫嬋,女,生于1985年9月,畢業于黑龍江省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建筑施工。身份證號:2311021985091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