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資源日益缺乏已經成為了當下全球性的隱患,在水資源缺乏的今天,營建幽美,沁人心脾的水景成了當下景觀設計師的重任。此刻只有引用名人的話才能表達我的心聲,約翰·西蒙慈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可以說,景觀設計師的終身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共處。”這句話說的經典,但是想真正做到難上加難,下面發表一下我個人意見,深論談不上,淺議一番。
關鍵詞:園林;水景設計;風格
在風格各異的園林中,水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園林組成要素第一個就是:地形、水體等無生命的自然景物。所以說水是不可缺少的,是最具魅力特色的。其實可以把人比作是園林,而水是生命之泉,可以看出水景在園林設計中起到的關鍵作用。中國園林素有“有山皆是園,有水皆是景”之說,不論去哪個園林,都會看到山水不分家。可是,現在的水景狀況實在令人擔憂,城市里的河趨近于干涸,不干涸的又被工廠污染。在如此嚴峻的形下,水景的設計該如何進行成為了每個設計師的責任。
一、水景觀的設計形成
水景觀大體來講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利用所屬的地理位置、地勢情況或土木建筑結構,模仿天然的水景觀而設計。如溪流、人工湖、瀑布等,這些在傳統的園林中應用較多。如今的水景技術發展的非常快,形勢各異,很多也都應用到了實踐中,屹立在城市、小區里,水景的設計也成了工程建筑方面重要的因素。但是理論到了實踐還不夠完善,相繼會有問題出現。這就需要有更專業的人士來完善,讓理論與實際完美結合,設計要點如下:
(一)設計的原則
每個地區地域的氣候、傳統文化以及民俗風情都有所部同,所以在設計的時候,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而定。現在各城市園林中的水景多數都缺乏自己應有的特色與風格,模仿的現象也越來越多。比如,把南方成功應用建造的水景搬到東北,在南方再美,再受歡迎,來到北方效果是有大大反差的,足以說明環境、氣候、民俗對水景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要做好的水景一定要做有生命力的,有活力的。不管立在城市的哪一寸土地,都要把它的活力,它的美展現出來。城市是忙碌的,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更是忙碌的,讓園林的水景給工作壓力大的居民帶來清新,帶來回歸自然的感覺。
大自然的力量是偉大的,有多少異曲同工之作出自大自然之手,又有多少獨一無二的作品出自大自然。大自然是讓人敬畏的,所以在做水景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貼近大自然,與大自然的美融合起來,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促生態平衡。
在園區設計水景要貼近生活,切合實際。一個地方的生活,體現著這個地方的地域文化與風土人情,所以不論在哪里設計,都要讓水景展現出此地的人文環境,讓水景融入到地域文化中,融入到居民的生活氛圍中。
(二)水源與水質的控制
目前來看水景所用的水源絕大多數是自來水,少數以地下水或是清潔的天然水體為源。我國呢,是一個非常缺水的國家,大多數城市都是用水緊張,許多河流的水質也不是特別好。如何又節省水資源,又保持水景觀的水質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景觀的水質首先要清澈無色無味,好的水質都沒有,又談何美觀呢?正常在夏季,水景觀要在7—15天換水清理一次,可見,水景觀的用水量是不容忽視的。
(三)造型設計及噴頭的選擇
水景觀的整體外型設計一定要根據它周圍的環境來定。打個比方來說,家里裝完修,缺個沙發,在購買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根據裝修的風格來定制沙發,水景觀也如此。多作幾個方案備選,哪個更能與周圍環境天人合一就選擇哪個。
水景的形態各異,不同噴頭噴出來的水態也是變化多端。所以要做好水景,選擇噴頭也是關鍵,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噴頭。噴頭是往出噴水的,也就是說噴頭的設計至關重要,怎樣設計、選擇好的噴頭,既能使水景的水態美觀,又能節約水資源是值得考慮的。有了這些素材,再通過設計師的專門設計,一個成功的水藝景觀就可以勾畫出來了。
(四)水體建亭,水面建橋
有的水面開闊,碧波萬頃,有的水面平靜,緩緩流淌,所以根據不同的水面,要突出不同的風格,展現出不同的效果。一般情況會在水面建亭子和橋,這樣互相搭配,層層漸進,更凸顯水景的幽美與個性。在小水面建亭時,一般會低臨水面,這樣可以細細的觀察水態,觀看水里的魚兒。而在大水面,水面遼闊的,建亭時都是臨水高臺,這樣可以遠觀山,近看水,舒展胸懷,釋放壓力,各有千秋。
一般在水邊建亭子,有多種方式,比如,一邊臨水的、多邊臨水的、完全都深入水中的,還有四周被環繞等,在島上、湖心、岸邊都屬于臨水建亭的地方。在橋上建亭子,更是錦上添花,微妙微翹。
橋是人們跨越山河,跨越峽谷的驚天之作,給人們的生活、交通帶來的很大的方便,說到橋呢,就會引起人的美好想象,故有人間彩虹的妙贊。在中國山水園林中,地形的變化多異,多與水路相隔,這時候橋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園林水景設計中,基本都會有橋的出現,它可以聯系交通,溝通景區,而且以各種形態展現在人的眼前。因此呢,小橋流水這樣的浪漫景色成了中國園林典型的風景繪畫。在規劃設計橋時,除了要與園林的道路系統配合、方便交通外,更要聯系景觀景點,注意水路的劃分,使橋更能呈現水景的美。
二、親水的重要性與缺失性
在當今社會的現狀下,由于不同的關注度,所以很多時候都把視角放在了高層次人群上,因此很多園林水景的設計上缺乏了公眾的關注與參與,而缺乏的這些,恰恰是觀賞園林中最重要的人群。所以在園林設計上,政府應該對群眾的意見有個征集活動,廣攬群雄,然后在其中找出好的意見來采納。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更何況人民群眾的力量呢!這樣在水景的設計上就不會與公眾產生沖突,更會得到公眾的支持與贊揚,深系群體。
三、觀賞效果的技術分析
園林是一個供人休息與消遣的場所,來到園林人們可以暫時躲避城市的喧囂,所以在水景觀賞效果上要下大功夫。有的水景在色彩搭配上都比較單調,如今社會發展如此之快,在光影技術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所以要借助現代的光影技術來展現水景的幽美,恬靜。
水景觀是整個園林景觀的點睛之作,一定要發揮它的精華作用,更要突出主題,但是現在的水景觀往往都很單調,沒能達到點睛的作用,在設計時要縱觀整體,讓水景觀與園林融為一體,而凸顯整體。另外,現在很多水景觀在觀賞上缺乏層次感,沒有更好的應用障景與隔景等手法,這一點值得關注。要做到“隱約而見但難探其全貌、近在咫尺而不可及”。
四、景觀規劃空間要有通透性
水景要有通透性,要有更大的區域與大眾親密接觸。現在與很多水景觀岸線無法實現整體的通透性,這是整體的園林水景的優勢不復存在,在可以豐富群眾視野的地方無法真正實現其視覺感受,往往真正的魅力會被擋住,使很多人無法親近水,更不要說去細細的賞水,品味其內在。這樣,園林景觀就無法跟上人們日益豐富的生活狀態,使得景觀在群眾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在水景觀設計上,要跟上人們的生活水平,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結束語
改革開放60年來,隨著文化的發展,城市建設的完善,越來越多的景觀設計成了熱潮,人們對景觀設計的要求也隨之增高,眾口難調的現象也隨之出現。這給設計人員帶來了更高的難度,但是設計前景一片光明,雖有困難,但是數以萬計的設計人員層出不窮。中華民族的大好河山將給設計方面的人才提供寬闊的舞臺。希望更多更優秀的人走上這個平臺,創造中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