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地質找礦事業也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本文通過以水工環地質研究的發展情況為主要的工作基礎,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來對現有的水工環地質勘察手段與方法進行了分析,這對于提高水工環地質勘察的工作效益和工作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關鍵詞:水工環;地質勘查;技術
1前言
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與巖土工程地質勘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也是隸屬于兩種不同理論體系的學科。但是二者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兩者的核心理論都是通過對原來的局部工程領域和分散型理論基礎進行創新和改革實現的,然后在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其進行優化,使得其在工作中形成了一種較為普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同時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還具備著一定的全局性、普遍性。其對于集中型科學技術的優化與創新更是具備著明顯的應用優勢,使得其在高度發展的社會環境中形成了系統的理論工程學科。
2 水工環現狀
多年以來,我國在社會發展中一直未曾停止過對地質找礦事業的研究與探索,尤其是在近年來,隨著各種新理念、新技術的提出,地質找礦事業的研究與探索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為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社會在發展的同時,人們對各種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斷發展、社會環境更是在發展變化,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較為成熟的新時代,各行業在發展中迎來了發展的新課題與新難題,當然找礦事業也不例外,在工作中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與機遇。譬如在發展中各種礦產資源都出現了明顯的枯竭,造成重大的找礦工作成果不多,找礦工作技術、機制和管理手段都存在明顯的不足,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遏制了人們的勘察與開礦研究力度等等。因此我們在工作中要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基礎,結合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與手段來對水工環地質勘察進行總結與研究,從而保障其工作效率。
3水工環工作存在的問題
3.1大調查隊伍不健全
為了適應地質工作由資源型向資源環境型轉變,中國地調局機關成立了水工環部,極大加強了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的管理能力。
3.2國家層次的地調項目不夠
目前水工環大調查項目幾乎涉及各個領域,覆蓋全國,但是,由于經費投入明顯不足,因此,像“400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某市周緣地下水”,“某水域中下游水患區環境地質調查”等反映國家意志,具有較強公益性、戰略性和基礎性的項目不多。
3.3 成果轉化亟待加強
“某水域中下游水患區地質環境調查”、“黃河中下游地質環境調查”、“首都圈地區環境地質與水文地質調查”、“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資源勘查”等許多項目已在實施并取得初步成果,應該盡快將水工環地質調查成果推向社會,力爭參與到這些地區社會與經濟發展建設計劃中去。
4 新形勢下水工環地質工作的幾點建議
4.1改革與發展的靈魂是解放思想
水工環地質工作的突破點就在于解放思想,在2001年至2010年之間.我國地質行業曾掀起了一場屬地化管理改革之風,在當時,這是不被人們所理解的.可是十年之后的今天,正是由于這一股浪潮的興起.我們才意識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通過大范圍討論來解決問題的合理性 通過地質行業內或行業外的大討論,實現了思想的交融、碰撞,在共同的信念下,轉變固有觀念,最終實現地質找礦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4.2解放思想是繼續加強科技創新的基礎
平臺建設有利于完善野外調查裝備體系.收集研究第一手資料.能夠更好的指導找礦工作。例如,重點地區地下水的觀測、大氣降水同位素等基礎平臺的建設、地下水有機污染等。用信息化等作為找礦工作的有力支撐.推進業務工作流程的細化和精確化.形成水工環領域信息系統架構.打通給予網絡信息的社會服務主渠道
4.3 注重城市的地質研究
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劇.人類工程經濟活動也越來越頻繁.城市環境地質問題愈加突出。城市化對人和環境產生了許多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城市向脆弱生態區的迅速擴展.對重點城市及外圍地區的水資源、土地資源以及地質環境作出綜合評價.為城市發展提供基礎地質資料,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分階段、動態地提交成果,及時為城市規劃和建設服務。
5水工環研究中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
5.1地理信息系統(GIs)
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一種應用技術是以處理空間數據為基礎的,而地質信息的特點決定了使用GIS技術的優越性,從而使該項技術在地學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5.2遙感技術(RS)
遙感技術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以及新近形成的環境地質學科中近30年的應用,走過一個從定性評價到半定量、定量評價,從指示要素分析到計算機模型模擬,從單一解譯到綜合方法互補等階段,充分顯示了其信息量大、宏觀、快速、節省經費,且具有多時相動態監測等優勢,廣泛應用于水文地質勘查、評價、大型工程選線址)、區域穩定性評價、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預測及地質環境評價預測等領域。更可喜的是現階段我國各省都建立了地質災害預警中心,對地質災害的預測預警,地質災害的預警系統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每天天氣預報中。
5.3物、化探技術
由于物探技術能提供多種描述地質材料的物理參數并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和不破壞地質環境的優點,在水工環勘查的歷史上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十幾年來,在時空域內利用高分辨率技術勘查地質目標的成功,同時,化探技術方法利用淺地表采樣的便利條件,很容易的采樣本,通過先進儀器的分析利用室內外檢測和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達到更理想的勘查成果,例如,地熱勘查中氡氣及放射性同位素測試技術,使水工環物探勘查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5.4水質測試技術
目前國內外的實驗測試手段,從分析原理劃分,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即化學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這兩類分析方法之間并不是相互孤立和對立的,在實際分析工作中,應根據具體情況和要求,綜合考慮儀器分析和化學分析的特點,揚長避短,選用適當的分析方法。這就要求分析化學工作者必須同時掌握好這兩類分析方法。這種分析方法是以物質的物理、物理化學性質f光譜及電化學性質)為基礎并使用特殊儀器進行分析的測試方法。目前在水、工、環測試中主要應用以下各類方法: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發射光譜分析法、原子熒光光譜法、電化學分析法、色譜法和同位素測試。
6 結束語
水工環地質工作在今后的發展中.除了要保證當前國家經濟建設的迫切需要.同時還必須保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水工環地質工作要緊密為國民經濟宏觀規劃服務,為社會進步服務、為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服務 水工環地質工作的調查工作要緊密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進步的戰略需要。以查明水資源、環境地質背景,為國家進行國土資源的規劃、管理提供基礎資料,重點解決我國人口、資源等重大問題.提高國土資源的調查和研究效率和成果質量.實現水工環地質我為全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