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深圳大亞灣的云很低,但來自廈門大學的大一學生熊智豪,心情卻很爽朗。“我做夢也沒想到,會跟奧運冠軍一起出海。而且,是我掌主舵。”在廈門大學帆船俱樂部,他一直負責副帆。
“很爽,也很緊張。”熊智豪說。這是第七屆中國杯帆船賽最引人注目的活動之一。熊智豪通過微博轉發,在數百人中贏得了這個機會。
自2012年倫敦奧運會,獲得帆船激光鐳迪爾級女子單人賽冠軍以來,徐莉佳當之無愧地成為帆船運動的中國代言人。
當然,早在2008年,她就曾參加過中國杯,去年更是以“帆船大使”身份,參加了中國杯開幕式、帆船大講堂、中國海洋文化高峰論壇、藍色盛典晚宴等多項活動,還作為“華帝聚能號”船員參加了場地賽,在賽場內外刮起了一股強勁的“徐莉佳旋風”。
今年,徐旋風勢頭依舊強勁。在狂風惡浪的大海上,她是迎風換舷的舵手;藍色盛典時尚派對上,她是紅妝粉飾的交際皇后;在航海分享會上,她是侃侃而談的才女。當然,無論什么場合,什么話題,最終都會被她自然地轉換到帆船運動上來。“凡是跟帆船有關的活動,我都會擠出時間來參加。我希望帆船能真正融入中國百姓的生活。”
記者們感嘆,徐莉佳就是一臺帆船播種機,一臺宣傳機。不可否認,明星的個人魅力,在很多時候,可以凝聚更多的社會資源。
與一年前相比,徐莉佳的身份也發生了變化,除了帆船運動員,她還成為國際帆船聯合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同時也從上海交大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畢業論文是《優秀運動員后奧運時期的自我管理》。
她對帆船的認識,也更富學理性。“當你揚帆遠航,大海就像迷宮,要用勇氣去闖,用智慧去探索。這是極富挑戰性的。”
徐莉佳的明星效應在逐步放大,同時,也基于組委會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第七屆中國杯,觀賽者空前之多。熙熙攘攘的深圳市海上運動基地,像是連續數日的航海大派對。帆船正在融入深圳市民的生活,深圳城市的靈魂。
但是,對于普通百姓來說,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帆船,消費得起么?“其實,帆船不是貴族運動,非常適合大眾參與。”徐莉佳說。帆船跟汽車一樣,也分中高低多個檔次,最便宜的OP級帆船,一萬左右就可以買到。甚至還可以多個家庭合資購買,共同使用。開帆船當然也需要駕照,不過比考汽車駕照要容易得多,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
“如果你們愿意,就跟我一起航海吧。”

Q:倫敦奧運奪金到現在的一年里,中國帆船運動有什么樣的變化?
A:在中帆協和各承辦方的努力下,許多城市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大帆船賽事。參賽人群逐步擴展,企業的進駐和媒體的關注也與日俱增。就好像踩上了油門一樣,朝著中國航海的文藝復興之路走去。
Q:“文藝復興”?
A:對啊,你忘了明朝鄭和的航海壯舉了嗎?
Q:是是是,不過好像很穿越。我印象里只有您在英倫小鎮韋茅斯的驚世表演。對了,如何看待您的2013?我們記住的只是全運會上的輕松奪冠。
A:這一年沒那么輕松。世錦賽的失利與世界杯的傷退都使我留有遺憾,但回頭去看這大半年走過的路,我從內心感到滿足。因為我知道自己盡到了百分百的力了,能夠想到的、做好的,我都不遺余力地去準備了。每一天、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很穩定。科學的訓練使我有效預防了傷病,與此同時,也在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其他隊員。所以我很欣喜能看到小隊員們的成長與進步。
Q:聽上去,你已經超越了簡單的勝負觀。
A:沒錯,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失敗也是有趣的。它帶給了我兩份厚禮:一是經驗、二是閱歷。比起勝利的喜悅,我反而更喜歡在失利后獨自躺在一個安靜的環境里,任憑自己的思緒萬千漂浮。大腦會不停地自動把比賽中那些支離破碎的畫面與細節重新編織起來,讓我細細品味、感悟其中的真諦與收獲。
Q:其實,比賽只是你工作的一部分吧,在很多有關帆船的場合,我都能遇到您。
A:這一年,我在做好專業的同時,也積極投身于青少年帆船運動的普及發展及公益奉獻等活動中。我非常期待未來能聯動企業、政府和學校等社會資源與支持,成立中國青少年航海運動發展基金,在全國各地去開辦帆船俱樂部、創建航海課程,讓更多的中國人親身感受帆船運動的魅力與精髓。
Q:您是個愛思考的人,這一年,對帆船運動也有不少新的感悟吧?
A:帆船猶如人生,它能玩出不同的表情與性格,它把人對環境的洞見和判斷力鍛煉得爐火純青。運動的過程就是與風浪和自然對話的過程。沒有人能真正征服大海,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與大自然和諧共處,感恩世間萬物、享受并保護周圍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Q:如果讓您用一句話來對大眾介紹帆船運動,您會怎么說?
A:一經觸帆,便能發現另一個自我,進入一個可以讓你去忘我探尋的世界。
Q:跟去年相比,中國杯有什么不同嗎?
A:賽事品牌的影響力變大了,吸引了更多國內外的好手前來參加,給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服務與精彩的互動。贊助和支持的企業增加,媒體曝光度穩定提升等等。所有的一切進步都見證了中國杯日趨成熟的靚影,讓我們對中國航海的未來抱有更大的信心與期望。
Q:媒體去年曾預測,您將成為中國體育的新偶像。但偶像需要常年不斷地比賽,像網球那樣。是帆船本身的比賽就很少,還是您有意只參加奧運和全運這樣性質的比賽?
A:其實帆船比賽非常多,世界各地每天都有賽事進行著。每個月有2 -3場世界杯、歐洲杯之類的中等級別賽事,國家隊每年會計劃參加其中的8 - 1 0場,由于國內的媒體還未完全跟進,所以在新聞報道上略顯不足,老百姓對國際帆船賽事的了解也因此被中斷。
Q:作為一個記者,我該到哪里搜尋有關帆船比賽的權威資訊呢?
A:大家可以關注最權威的國際帆聯網站,全世界各類帆船信息都會滾動發表在上面。
Q:想對媒體說什么嗎?
A:現在國內媒體對帆船的報道,不僅量少,也凸顯了對帆船知識匱乏的現象。我希望未來能培養一批更懂專業的記者朋友們。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引領更多的愛好者加入帆船這個大家庭。
Q:這真讓我等非專業記者汗顏,好了,換個話題,對于自己的未來,后運動員時代的人生,你有明確目標么?
A:我想申請去英國留學一段時間,加強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加深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并學習社會上各行各業更全面的知識、方法與智慧。為日后我加入國際體育組織儲備相關的文化和教育基礎,幫助中國帆船及整個體育界增加發言權及軟實力。
Q:看來,您是不打算像很多奧運明星一樣,來個華麗轉身,踏入政屆或商界,叱咤風云了?
A:我愿意將航海作為我畢生的事業去努力、去學習、去分享,盡自己一臂之力推動中國航海的產業鏈、普及各種帆船的運動項目、提升上海乃至中國的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
Q:您說的都很宏觀,能否更具體一些?
A:好吧,我對未來的設想是這樣的,第一、爭取加入國際奧委會,加入國際帆聯做國際仲裁和國際競賽官;第二、嘗試各種大帆船;第三、做上海、國家帆船隊規則顧問,陪同國家隊參加國際帆聯青年世界錦標賽,幫助推動青少年帆船。
Q:工作好龐雜啊!
A:還有呢。幫助聯系出國訓練比賽或交流學習活動等事宜,帶隊出國比賽做翻譯、規則顧問、賽事指導等等。
Q:您是很多人的偶像,那您的偶像是誰?
A:本.安斯雷,英國帆船運動員,他參加過五屆奧運會,獲得了四金一銀;還有三屆美洲杯,并在今年奪得冠軍。帆船是生命周期很長的運動項目,國外很多航海家們到六七十歲還很活躍。
Q:那也是您的目標?
A: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