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聽起來像是一場游戲,但它確實是光明正大的體育比賽,全稱是“2013優眾中國撲克游戲錦標賽暨世界撲克巡回賽中國站”,簡稱WPT中國賽。賽事經海南省體育主管部門批準,由聯眾公司主辦。這已是第二屆。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中心領導和三亞市副市長蒞臨賽場。
賽址選在號稱浪漫天涯的三亞,亞龍灣, 1008名來自中國兩岸四地及美國、日本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德州撲克高手,爭奪高達900多萬人民幣的獎金。其中,冠軍獎金超過150萬。去年的冠軍雷正華,贏得的獎金是120萬元。顯然,比賽規格升級了。跟去年更大的不同是,三亞只產生決賽桌的5名選手,最終決戰將在韓國濟州島進行,并將通過WPT的電視網絡向全球轉播。那是一個令牌手們神往的所在。
像網球,拳擊一樣,德州撲克職業比賽,也有國際性的權威品牌賽事,名頭最響的當屬WPT(World Poker Tour,世界撲克巡回賽),和WSOP(World Series of Poker,世界撲克錦標賽)。在三亞舉行的世界撲克巡回賽中國站,即是WPT旗下的正式分站賽。

把德州撲克,一個在中國民間擁有爭議的項目,納入正式國家體育比賽序列并非易事。作為主辦方,聯眾公司在去年試水時規模并不大,但經過長時間的探索與發展,今年,它們的底氣就很足了。更多人報名參賽、更多媒體宣傳、更多贊助商參與,聯眾公司董事長楊慶自信地說,要把這項比賽打造成中國品牌的世界頂級智力競技比賽。
一步,可以把競爭對手甩開一條街。本屆賽事的預選階段,有100多萬選手參加了線上海選,最后只有357人拿到總決賽的入場券。而更多選手,則是通過線下選拔賽入圍。聯眾公司CEO伍國樑說:“我們在全國許多地方設了賽區做線下選拔,上海和天津賽區最為火爆。同時還開辟了海外賽區,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撲克協會簽約合作,包括中國臺灣,日本東京和大阪,以及美國和新加坡等。”
當然,一些明星選手是特邀而來,最知名的是首位贏得WTP冠軍的華人選手David Chiu和擁有10條金手鏈的國際巨星Johnny Chan。Johnny Chan的排場最大,出場前呼后擁很像江湖老大。
線下比賽的效應有力地促進了線上的活躍度。“今年聯眾三季度到四季度的用戶量比去年翻了一番,這些數據都足以證明我們這一年的努力沒有白費,也正是因為有WPT這樣的比賽,我們才能有機會提高自身的核心業務。”伍國樑說。
中國賽嚴格按照國際模式和水準舉辦。賽場最吸引選手眼球的,當屬搖曳生資穿梭全場的兩位皇家同花順女孩,來自歐洲和美洲的Jeannie、Brittany。全球目前僅有6位皇家同花順女孩,其中3位來自美洲,3位來自歐洲,她們是WPT的全球專屬模特。
她們不僅出現在WPT制作的每一集電視節目中,而且會以WPT形象大使的身份出現在全世界的主要賽場,在不同的文明體系中構建WPT王國。
德州撲克并無一絲扒雞的氣息,它的產地不是山東德州而是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羅比斯鎮。初級牌理簡單易懂,就是每人發兩張牌,外加五張先后發出的公共牌,用這七張牌組合,以皇家同花順為最大,其次是同花順、四條、葫蘆、同花、順子、三條、兩對、一對和高牌。由于牌局隨時會發生變化,所以常常上演絲逆襲的偉大戲碼。David Chiu就曾以小籌碼入局而一戰贏得近400萬美金,從此在江湖揚名立萬,也因此成為職業選手。
德州撲克也有世界團體賽,2010年,David Chiu和Johnny Chan聯手,外加國內其他選手,以“中國隊”名義參賽并勇奪冠軍。跟其他體育比賽一樣,隊員的民族榮譽感也很強。2008年,出生于廣西后移民美國的David Chiu奪得WPT巡回賽冠軍后,披著五星紅旗滿場飛奔的情形,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華人。

德州撲克的興盛,得益于1967年進入拉斯維加斯,那個可以改變人生的魔幻之城。甚至,美國一代代數學和物理學家,都爭先恐后地偷偷建造過一個完美的模型,指望憑借學識一賭暴富,但終因變量太多無法窮盡,而不得不放棄。德州撲克不是撞大運般地買彩票,也不是數學題,而是一門黑色藝術,融合了表演技巧和博弈理論,其實,打牌就是現實生活的寫照。生活不可預測,牌桌亦然。
這項比賽對生活的啟示是,沒有投入,就沒有收獲。中國最早一批接受德撲啟蒙的人,是007的影迷。007系列之《皇家賭場》以及后來古天樂主演的《撲克王》中,主人公瀟灑的表演勾起了影迷對德撲的興趣,很多人從此愛上這門藝術,生活中影迷轉戰牌桌,并成為職業選手的不乏其例。職業選手通常靠參加WPT和WSOP賽事賺錢,2006年WSOP冠軍就獲得了1200美元的最高獎金。

隨著電視對賽事的直播,商業贊助早已超過報名費,成為賽事的主要收入來源。比較夸張的說法是,德撲比賽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價值的體育賽事。德撲在中國民間已流行數年,但拷貝美國模式組織正式的全國錦標賽,需要機緣。聯眾當仁不讓地跳了出來,三亞傾情接納。
聯眾公司CEO伍國樑說,該公司要從國際化的賽事入手,倡導全新的、充滿智力挑戰樂趣的生活方式,而海南正在打造國際旅游島,體育休閑是其核心內容之一。明年,三亞還將舉行世界橋牌綜合錦標賽。
跟橋牌、棋類一樣,德州撲克選手,屬于“智力運動員”,決定勝敗的唯一東西,就是他們所做決定的質量。他們以耳塞、帽子、墨鏡等行頭,幫助自己在嘈雜環境下集中注意力,同時避免被對手“深看一眼”。
曾當選過“澳門小姐”的楊曦,去年獲得中國賽第17名,她說:“用智慧取勝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本質上說,德州撲克是個概率游戲,每手牌都有一種對應的出現概率。概率越小,牌越大。但牌技的作用遠遠超過概率,牌桌上是真正的爾虞我詐,考驗一個人的智慧、膽魄以及生存能力。本屆比賽的最大贊助商是優眾,其CEO陳嘯說,他的公司在招收新員工時,不問學歷和履歷,只跟求職者打一盤德州撲克。“不是看最終的輸贏,是通過牌局的變化,看求職者的智商、情商、應變能力等等。”
亞當·普里斯卡,世界撲克巡回賽主席,長相酷似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的比賽中,他的神情多少有些凝重,因為對這項運動在中國的發展還有些疑慮。今年的勢頭讓他興高采烈,講起德州撲克的魅力,亞當滔滔不絕。“好牌手要客觀冷靜地對待手中的牌,計算概率,不僅僅在勝算很大時下注。更多時候,是靠非理性情緒做出反應。沒有人能解釋德撲之謎,但它確實地在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德撲的致命誘惑正在于此。”
德撲不像棋類,后者是一個純粹依靠信息的游戲,沒有秘密,不用洗牌也不用藏牌,每一步都是完全透明的,在棋盤上明擺著,更不像田徑、游泳以及球類運動,實力決定一切,運氣只占很小一部分。德撲的運氣成分很大。本屆進入決賽桌的五名牌手都是名不見經傳的草根一族。野路子,是他們的共同特點,同樣也是最大殺器,他們是廣州潘悅鋒、佛山羅曦湘、海南云永福、上海陸振華及常州女選手朱亞希。五人中,注定有一人會在一個月后成為百萬富翁。不過比起獎金,選手們更為看重的是他們所熱愛的這項智力運動所帶來的榮譽。
參加中國賽的那些讓普通牌手高山仰止的世界著名選手,如David Chiu、Johnny Chan以及越南出生的Liz Lieu,統統沒進入決賽桌。而David Chiu更是首輪就慘遭淘汰。
像網球一樣,WPT和WSOP有自己的牌手排名系統。David Chiu的最高排名是WPT第16名。目前華人里面風頭最勁的是劉璇璇和Maria Ho,都是全球最頂尖的女選手。劉璇璇出生于天津,5歲移居加拿大,大學畢業后參加了幾十場比賽,贏得了140萬美金。出生臺北的Maria Ho則是撲克界的全才美女,不僅獲得了WPT2011和2012最具才華新人獎,還主持節目、寫書,并打理家族房地產企業。Maria Ho在撲克界的地位,類于網球界的李娜,她贏得的比賽獎金在全球女選手中名列前茅。但她拒絕透露具體數額。
當然,對于這些職業選手來說,WPT中國賽的規模不算最大,他們前來參賽目的是與國內選手交流。David Chiu和Johnny Chan這樣級別牌手的備戰,絕不亞于一場職業拳擊比賽:龐大的助理團隊四處出擊,收集對手資料,包括家庭背景、下注習慣、表情等等。而牌手本人,則以跑步做體能儲備。比賽一打數日,同時也是一場體能消耗戰。
Johnny Chan說,對于未能進入中國賽決賽桌,并不感到遺憾。作為職業選手,永遠保持樂觀主義有點難,但挑戰、冒險、對抗、成功或挫敗,本就是德撲選手的生存邏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看重的是全年大盤。對一城一地的得失,我早已置之度外。況且,所有知名選手都未能進入決賽桌,這也說明這項運動在中國大陸的發展之快。作為華人職業選手,我感到很欣慰。”
德撲選手也需要專業訓練,這不僅包括技巧,還有心理調適,情緒控制,以及生活哲理。以Dawid Chiu命名的“戴維撲克精英學校”,觸角延展到國內近三十個城市,通過培訓、講座等培養了數百名學員。這些人以牌手、裁判、賽事管理等身份,成為中國德撲賽事的中堅力量。
聯眾和三亞打開了德撲比賽的閘門,對于這一樁安全而又有龐大群眾基礎的生意,各地都蠢蠢欲動。2014年元旦,天津將舉辦“首屆全民德州撲克大賽”,總獎池666666元人民幣。
德州撲克雖然是舶來品,但跟中國人的秉性以及文化傳統相嫁接之后,必然會擦出火花。而未來,如果德州撲克競技能真正得到市場化運作,走向職業化,其品牌價值將不輸于目前的中超和CBA。
如何從政策和管理制度上,規范行業,保證其健康發展,依舊是德州撲克在中國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