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誠信作為會計人員自身的一種承諾,實踐中也表現出其獨特的品質和特點,同時這也是傳統文化道德的一部分。無論會計人員還是會計機構,都應當根據當前法律法規、道德規范以及實際情況,提供及時、準確以及合法和合理的會計信息,秉承誠信原則,為相關會計信息的需求者提供真實的資料。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會計人員的誠信、素質以及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屢見不鮮,因此應當加強重視。本文將對當前會計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有效提高會計誠信,談一下自己的觀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會計誠信 信息失真 提升策略 研究
據調查顯示,近一段時間內,證監會連續對4家大型事務所審計失敗給予了嚴懲,同時對在例行檢查中發現的審計程序不到位等情形的5家事務所開出了罰單。分析這些案例不難發現,誠信的缺失是這些造假案例或者審計失敗案例出現的根由。會計誠信問題關系著公司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加強對會計誠信問題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會計誠信問題原因分析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公司企業的不斷進步,雖然會計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實踐中依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會計誠信問題,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會計誠信管理機制不健全、不完善
據調查顯示,當前人們對于會計虛假信息缺乏正確、全面的認知,具體認識層面上存在著一定的偏差與不足,加之市場經濟體系、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問題,以致于會計誠信出現了嚴重的缺失。同時,實踐中還存在著嚴重的成本造假、收益不對稱等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當前公司企業會計造假行為,這也是不法利益驅使的結果;如果造假收益超過了造假行為本身所要消耗的成本,則造假人員就會不惜余力。從本質上來講,會計誠信問題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機制,以致于會計職業道德難以維持,加之各方利益群體對會計信息的干預,使得會計誠信問題屢見不鮮。
(二)會計人員地位不獨立,導致其誠信嚴重缺失
會計誠信管理機制不健全、不完善是造成會計誠信問題的根本原因,公司企業負責人以及會計人員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以致于各種造假行為屢見不鮮。會計人員的地位不獨立,成為會計誠信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根據現行會計法之規定,會計人員具有雙重身份,即核算、監督,具體操作過程中不僅要維護本公司企業之利益,而且還代表投資者對公司企業財務收支情況進行監督,但實踐中并非如此,多數會計人員無法真正發揮其雙重職能作用。這主要是由于會計人員自身對公司企業具有依賴性,除個人因素外,單位領導層與管理人員對其影響非常的大。
(三)缺乏執法力度,監督管理乏力
近年來,雖然國內不斷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但部分概念判定標準非常的模糊,缺乏時效性、實際可操作性;同時,較大的選擇空間造成了實際工作中的部分情況難以準確界定。同時,立法與執法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使得會計信息質量很難保證,加之部分工作人員自身的法律意識比較差,嚴重忽視財會機制,甚至為滿足私欲而公款吃喝、偷稅漏稅;會計法規的不完善、不健全,以及部分法規沒有配套的細則,以致于現有的規章制度難以有效的落實到實處。實踐中,因單位內部機制不健全,加之現有的規章制度形同虛設,導致財務管理機制不健全、不完善。部分單位雖然設立了相應的內審機構和相關工作人員,但因內審人員多為領導委任,因此經濟利益通常會受到領導的嚴重制約,不獨立的審計管理機制,難以確保監督管理的規范性。
二、提升會計誠信的有效策略
2013年是中國注冊會計師的誠信文化建設年,其中誠信是注冊會計師執業的基石?;谝陨蠈Ξ斍皶嬚\信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分析,筆者認為要想加強會計管理,全面提升其誠信水平,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思想重視,建立和完善公司企業整治結構
對于公司企業治理而言,其作為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制度安排,首先應當建立和完善公司企業的治理結構。第一,建立公司企業管理機制,真正做到政企分開、權責分明。實踐中,應當加強公司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加強對股東財務信息的控制與提供。第二,不斷完善公司企業評價管理機制,全面考慮企業持續生產經營能力中的會計指標。將代理人利益與公司企業的發展目標相掛鉤。公司企業現行的治理結構本身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即董事會中的部分成因同時兼任著高管等職務,以致于股東受聘評價會計報告制作過程中,成為經理層自我評估的行為,誠信風險尤為突出?;诖?,實踐中應當不斷加強思想重視,建立和完善公司企業整治結構,以有效防范公司企業會計誠信問題的發生。
(二)加強會計師審計監督管理,確保其身份地位的獨立性
2013年6月7日,中新網報道了關于財政部對會計誠信管理的若干規定,其中要求要建立和完善審計立法,將會計誠信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確保其高度的權威性。實踐中,以法律的形式對會計人員的行為進行明確,尤其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其行為過失、徇私舞弊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還要求注冊會計師應當獨立于公司企業管理層,不受其約束,以確保會計人員行為的客觀公正性,并為其創造條件。其次注冊會計師在為客戶提供審計服務時,不能同時為客戶提供內部控制設計、代理記賬、代理納稅或其他影響獨立性的服務。如果管理咨詢收入超過會計師事務所業務收入的50%以上,應考慮審計與咨詢機構分立,以此增強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
(三)建設會計誠信工程
實踐中可以看到,單純的采用會計監督、公司企業內部監督管理,其效力明顯不足,還需要再營造一個會計外部監督環境,即加強社會監督。據此,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強化會計誠信教育。這是全面提升會計職業道德水平,加強會計誠信工程建設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同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力量。第二,不斷加大會計誠信宣傳力度。通過對會計誠信重要性的宣傳,可以有效凈化社會氛圍和環境,從而在全社會營造一種人人重視會計誠信工程建設的良好氛圍。結合科學發展觀和十八大精神的指導思想,加強會計誠信榮辱觀建設。對于會計人員而言,應當從正面對其進行教育和培訓,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宣傳、報告等形式,加強對公司企業會計誠信建設。三是建立會計信用檔案。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從業人員信用狀況直接影響其公信證明可靠度。只有通過建立一系列會計信用檔案,每一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的一系列檢測流程和信息,會計誠信體系的逐步建立。根據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加強基層會計管理的若干規定之要求,會計誠信工程建設過程中,應當做好會計誠信檔案管理工作,并建立會計信息公開、共享機制,以此來實現對公司企業的會計誠信管理。
(四)確保會計誠信問題舉報通道的暢通性
實踐中,還要建立健全會計誠信舉報管理機制,不僅要對舉報人員的自身安全加強保障,鼓勵說真話、敢說話,而且還要為會計誠信舉報提供有效的方式、確保舉報通道的暢通性。從實踐來看,傳統的、單一式政府及相關部門受理會計舉報案件缺乏力度,沒有真正實現權力的有效分解、彼此之間的約束與監督管理質量不高。因此,筆者建議拓展舉報渠道,接受舉報的機構既要有審計、紀檢以及檢查和信訪等部門,舉報人員也可以選擇其信任的部門舉報。對于舉報受理機構而言,應當積極主動地去接受社會的監督,對舉報問題進行及時的查處,并將處理結果及時公布于眾,以激發舉報人員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在舉報方式上進行適當的創新,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舉報處理,即在原有信訪、電話以及走訪等方式基礎上,結合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微信、郵箱、博客以及電子郵件等方式,將通信地址、電話、網址、線索處理程序以及相關舉報處理事項,積極公布于眾,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舉報作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會計誠信問題關系到諸多方面的內容,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也同時波及到諸多方面的社會問題,因此應當加強思想重視,加強結合實際情況,對會計誠信問題及其成因進行分析研究,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國內會計誠信水平和會計工作質量,這也是各類公司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清玲.會計誠信問題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技向導,2011 (21).
[2]劉星厚.淺析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決措施探討[J].中國外資·上半月,2013(01).
[3]潘錕暢.論會計誠信缺乏的原因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3(01).
[4]敖云良.論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9(06).
[5]劉巍,趙琴.略論會計信息失真現狀危害及原因[J].學術交流,2010(01).
[6]譚麗麗.淺析會計誠信存在的普遍問題及解決途徑[J].價值工程,2010(30).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