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政部在2011年10月發布的《小企業會計準則》對于面臨市場生存壓力的小企業是一個極大的政策利好。《小企業會計準則》基本以現行的《企業所得稅法》為導向,其理念為盡量使小企業會計核算規定和企業所得稅法統一,把小企業的所得稅納稅調整減少到最低,減少小企業的納稅成本。按財政部要求《小企業會計準則》從2013年在我國小企業全面執行,到目前為止執行情況如何?存在什么問題?本文通過對小企業執行情況調查分析,發現了《小企業會計準則》執行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關鍵詞】小企業 會計準則 對策建議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在我國所有477萬戶法人經營單位中,小企業數量占97. 11%,小企業已成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提高小企業內部管理水平,促進小企業長期健康發展,財政部于2011年10月發布《小企業會計準則》,要求我國符合條件的小企業自2013年1月1日起執行。對我國小企業來說,《小企業會計準則》不僅僅是一項技術規范,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小企業內部管理制度。
一、我國小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存在的問題
本文采用問卷方法和走訪方式對多家小企業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分析,目前小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部分小企業負責人對實施《小企業會計準則》認識不到位
在被調查的小企業中,70%小企業的財務工作由企業負責人直接管理,因此企業負責人對實施《小企業會計準則》認識就很重要。但受訪的部分小企業負責人認為小企業的會計工作就是為了納稅需要,只要沒有違背稅法的規定,采不采用《小企業會計準則》,編制什么樣的財務報告對企業無關緊要。另外,按財政部門要求,小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首先要對現有資產全面清查、結束舊賬并按《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建立新賬,同時為保證《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還要建立相應的內部管理制度,實行電算化的企業還要軟件升級,因此需要付出一定的制度轉化成本。部分小企業負責人因為認識不到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重要性而不愿意支付這些制度轉換成本,影響了《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
(二)部分小企業的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較低,影響《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執行
在被調查的小企業會計人員中,80%以上的會計人員接受過財政部門組織的培訓,但主動將《小企業會計準則》用到企業中的不多。一家小企業的一位財務人員在接受調查時認為會計人員只負責做賬,企業應該執行那個制度,現在是否在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自己不太了解。作為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執行者,小企業會計人員由于工作壓力、報酬等多方面因素考慮主動了解、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信息的意愿十分薄弱,直接導致《小企業會計準則》得不到貫徹和執行。
(三)財政稅務等政府部門缺乏聯動措施制約了《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
財政部門在制定發布了《小企業會計準則》后,在全國范圍進行了宣傳,各地財政部門在2012年和2013年會計人員后續教育中都將《小企業會計準則》作為學習內容,但缺少強有力的推動措施。在調查中,部分小企業會計反映,在《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后,稅務部門的稅收申報系統里沒有增加《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會計報表,去稅務機關咨詢,稅務機關也未要求小企業必須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進行會計核算,編制會計報表,導致小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積極性不高。從調查情況看,由于小企業大多數為私營企業,會計信息主要用于申報納稅,因此稅務部門是最有可能推動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的。但由于《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前,由于財政和稅務部門缺乏聯動措施,制約了《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
(四)《小企業會計準則》自身不夠完善,影響《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
由于小企業的會計信息主要是為了納稅需要,因此財政部門在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的過程中,為減少小企業納稅調整成本,已盡量將小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與稅法尤其與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保持一致,但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仍存在差異,如超標準的業務招待費用、稅收滯納金的處理上,這類差異無法回避,只能發生時按《小企業會計準則》處理,所得稅申報時再納稅調整。但有些差異如小企業在建工程在試運轉過程中形成的產品、副產品或試車收入,《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沖減在建工程成本,而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要求計入當期收入,這類差異的存在不僅影響試運轉收入當年的所得稅申報,還影響未來固定資產折舊年度的所得稅申報,人為增加小企業的納稅調整。
小企業由于自身的原因,在成本核算方面一般比較隨意,比較混亂,而《小企業會計準則》在成本核算方面,除規范農林牧漁企業的生物資產成本的核算,其他行業的成本核算的規定都比較原則,不夠具體,操作性不強,不能滿足小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的需要。此外,在外幣業務處理方面,取消采用月初匯率作為記賬匯率,而要求采用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或交易當期平均匯率折算,不符合小企業實際情況,對期末外幣匯兌損失記入財務費用,期末外幣匯兌收益記入營業外收入,不利于小企業會計信息的統一。
二、解決小企業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政府層面
1.要盡快廢止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的行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
目前我國企業執行的會計標準中,除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2011年頒布《小企業會計準則》,還有2001年頒布的《企業會計制度》,1993年頒布的行業會計制度也未被廢止,多種會計標準的存在,給了企業選擇空間。
財政部門應考慮在廢止行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在我國改革初期,行業會計制度的頒布滿足了我國改革開放的需要,《企業會計制度》的頒布適應了我國會計改革的需要。但隨著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IASB持續全面趨同,尤其是隨著《企業會計準則》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在內容上的不一致、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另外在實際執行中以誰為主以及如何協調等問題,使得準則和制度在我國并行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認為行業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已逐漸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應及早廢止。應采取積極的措施,擴大《企業會計準則》實施的范圍,推動所有大中型企業全面執行《企業會計準則》,這樣促使小企業盡可能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2.要發揮政府部門之間的聯動效應,充分利用稅務等相關部門的優勢,促進《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執行
由于稅務部門在日常工作、專項檢查及稽查中直接接觸小企業,因此對小企業會計工作有直接的影響力。稅務部門應配合財政部門,要求小企業報送稅務部門的報表統一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進行,促使小企業日常核算采用《小企業會計準則》,并在納稅檢查、稅收征管等方面嚴格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督促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到位。
3.加大《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宣傳力度,提高小企業負責人和會計人員對《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認識
從1993年行業會計制度到2001年《企業會計制度》,2006年《企業會計準則》,我國會計改革的歷史經驗表明,企業管理層的推動是會計標準改革成功的關鍵。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小企業負責人對《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認識,針對小企業負責人進行專題宣傳、培訓,只有小企業負責人的認識水平提高,觀念轉變了,才能為《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掃除觀念上的障礙。財政部門還應組織小企業會計人員進一步學習《小企業會計準則》,針對《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中存在問題,及時找出解決辦法和應對措施,以促使《小企業會計準則》真正落到實處。
(二)準則層面
1.首先進一步減少與稅法的差異,完善《小企業會計準則》
雖然《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制定過程中已盡量考慮了與稅法一致,在一些問題的處理上仍存在差異,有些差異無法協調必須保留,但有些差異可以協調:
(1)企業開辦費的處理方法
《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開辦費發生后直接計入管理費用,而企業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要求開辦費發生先記入長期待攤費用,開始生產經營一次攤銷或按不低于三年期限攤銷。可允許小企業選擇采用與稅法一致的處理方法,減少納稅調整。
(2)將《小企業會計準則》中職工薪酬的分類口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的“工資薪金”、“職工福利費”等口徑統一
由于《小企業會計準則》中的“職工薪酬”是全口徑反映小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而給予或付出的各種形式的對價,包含了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的“工資薪金”、“職工福利費”等內容。如果能將《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關于職工薪酬分類口徑統一,不但便于小企業減少納稅調整,也便于稅務機關的檢查,減少小企業納稅風險。
(3)統一政府補助的處理方法
《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小企業收到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并在相關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平均分配,計入營業外收入。收到的其他政府補助,用于補償本企業以后期間的相關費用或虧損的,確認為遞延收益,并在確認相關費用或發生虧損的期間,計入營業外收入;用于補償本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虧損的,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而企業所得稅法要求企業在收到政府補助時一次性計入當期收入或者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作為不征稅收入,應允許小企業按稅法規定的方法一次性計入當期收入,減少差異。
(4)統一在建工程在試運轉過程中形成的產品、副產品或試車收入的處理方法
《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小企業在建工程在試運轉過程中形成的產品、副產品或試車收入沖減在建工程成本。”國稅發[2009]79號第三條規定:“凡在納稅年度內從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試經營),均應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本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這種差異的存在不僅影響發生當年納稅申報,還影響未來固定資產折舊年度的所得稅申報,可允許企業在試運轉過程中形成的產品、副產品或試車收入作為當期收入,進一步減少差異。
(5)統一對外投資成本的處理方法
《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以支付現金取得的短期投資,應當按照購買價款和相關稅費作為成本進行計量,實際支付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不計入短期投資的成本。”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一條進規定:“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以購買價款為成本。”對實際支付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的不同規定既影響投資成本的確定,也影響投資持有期間股利利息收益的確認和投資轉讓期間轉讓收益的確認,這樣的差異同樣存在長期股權投資和長期債券投資取得成本的處理上。可允許小企業按稅法的規定處理,減少投資環節的差異。
2.盡快出臺《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完善外幣業務處理方法,提高《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可操作性
《小企業會計準則》在成本核算方面規定比較原則,操作性不強,不能改變小企業在成本核算方面隨意性。小企業現有成本核算方面的規定主要來源于財政部1986年出臺的《國有工業企業成本核算辦法》,而其中的一些內容不能完全滿足新制造環境下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有必要結合市場經濟新發展、企業管理新需要進行修訂完善,特別針對小企業會計業務水平相對較低的情況,分行業出臺產品成本核算制度,進一步各行業的細化成本核算方法增強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的可操作性。另外,在外幣業務處理方面,允許小企業在外幣業務發生時采用月初匯率為記賬匯率,對期末外幣匯兌收益記入財務費用,完善小企業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小企業會計準則釋義2011[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2]盧新國.《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情況分析及對策[J]. 會計研究,2009(12).
[4]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制定. 小企業會計準則2011[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劉海燕(1965-),蘇州大學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