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醫療體制的不斷改革,其成本核算對象也有所不同,為了保證醫療單位成本核算的有效性、高效性及準確性,必須加強對其進行成本核算管理。文中簡單介紹了醫療單位成本核算理論,針對醫療單位的實際經營情況,就其成本核算方法進行探討,針對其成本核算重點,展開成本分析,并介紹了成本核算的應用情況,通過加強醫療單位的成本核算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證其經營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醫療單位 成本核算 應用 成本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醫療市場的競爭趨勢也越來越激烈,社會醫療體制也不斷改革、創新。為了保證醫療單位的優質化、高效化及效益最大化,為患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對醫療單位進行成本核算與管理是極其必要的。現針對醫療單位成本核算理論與核算方法、成本分析及其相關應用進行探討、分析,如下所述。
一、醫療單位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理論
醫療單位中的成本核算主要是指將醫療機構在開展各項醫療活動過程中所消耗的各項物資及費用作為核算對象進行成本歸集和分配,進行總成本與單位成本的計算。其中,結合《醫院財務制度》中規定的相關醫療單位成本費用項目,包括醫療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相關藥品費用、醫療設備、器械及服務等費用。
(二)醫療單位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成本核算是制定醫療服務價格和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結算制度的重要依據;亦是醫院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完善醫院的分配制度,對員工進行必要的激勵與管理,提升醫療單位的經營效益與競爭實力。
二、醫療單位成本核算方法
一般來說,醫療單位的成本核算包括兩方面核算對象,即醫院級成本核算與科室級成本核算。現針對醫療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其兩級成本核算方法展開成本管理,具體如下:
(一)院級成本核算
1.明確相應的收支項目
(1)收入項目
醫療單位的收入項目主要包括:醫療收入、藥品收入、教學收入,其中,醫療收入主要有掛號收入、床位收入、診察收入、檢查收入、治療收入、手術收入、護理收入、特殊材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2)支出項目
醫療單位的支出項目主要包括:醫療設備成本、醫療器材成本、藥品成本、人力成本、后勤保障服務成本、管理費、科研教育成本以及其他成本等。
2.院級成本核算注意事項
一方面,在進行院級成本核算時,應當明確收入、支出項目,嚴格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正確、合理劃分收入與支出。另一方面,必須明確醫療單位中相關醫療支出與其他支出的界限,確保成本核算的真實性與有效性。
(二)科室級成本核算
1.明確科室的收支歸集項目
(1)科室的收入歸集與分配
醫院各科室的收入歸集,首先需在原始憑證錄入時區分“開單科室”和“執行科室”,在科室成本核算時,將每項收入按工作量的大小確定比例,分別計入各科室。
(2)科室的成本歸集
將全院劃分為各獨立的科室核算賬戶,各種成本費用發生時,直接計入科室,其中主要包括:人力成本、醫用設備成本、醫用器材成本、物資成本、后勤保障服務成本以及藥品成本等各方面。
完成了院科收支項目歸集工作,只是完成了醫院成本管理體系的設計,還必須做好大量的成本核算基礎工作,才能將院科兩級成本核算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
2.科室級成本核算注意事項
首先,必須建立健全科室成本原始記錄,確保相應的收、發、結存等賬目清楚、準確,保證成本分析的精確性與有效性。其次,必須加強醫療單位的計量檢測工作,確保醫院內部的所有財產與物資設備的收發都經過合理的計量與驗收,嚴格做好物資與財產的計量、驗收、領發、管理以及清查工作,為成本核算奠定基礎。再次,建立健全的成本費用審批制度,嚴格按照審批制度執行。最后,完善相應的激勵制度,將科室的績效考核情況與成本核算相聯系,最大化程度提高員工參與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三、醫療單位中的主要成本分析
(一)藥品成本核算
在醫療單位的成本核算與成本分析中,其藥品的成本核算屬于重點任務。現今,藥品的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占據重要比例,通過加強醫療機構的藥品成本核算,可以有效地加強藥品的管理與監督,避免藥品流通不規范的現象出現。
1.院級藥品成本核算
醫療機構主要采取藥品綜合差價率法和藥品綜合加成率法進行成本核算。其中,藥品綜合差價率法可以將藥品之間存在的差價設置為批零差價與購批差價,結合相應醫療政策及醫療機制的改革情況,可以快速、有效地進行藥品成本核算。
通過推進藥品管理制度,實行藥品以較低價格購進,較低價格銷售的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藥品的過度牟利,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
2.科級藥品成本核算
實行科級藥品成本獨立核算。一是可撐握科室藥品使用比率情況,對超過藥品比率控制線的科室進行針對性的原因分析,有效地控制藥品使用率,使藥品使用更為合理。二是可加強科室藥品領購、使用、存量管理,防止藥品丟失,減少漏洞。
(二)醫療設備成本核算
大型醫療設備的檢查費用是醫院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它的引進和利用情況關系到醫院經濟的發展。大型醫療設備的引進屬于醫院內部的長期投資,其特點是耗資多,變現能力差。如果事先不經過嚴格測算而盲目引進大型醫療設備,會造成極大的浪費。所以,成本管理應從測算水平提高到成本預測、成本控制和成本評價水平。同時還應將投資回收期、凈現值、折舊率等大型醫療設備的成本評價指標與成本預測值進行對比分析,考查投資效益。成本管理必須經過預算——決策計劃——控制——評價—系列控制反饋活動,才能發揮其管理職能。
(三)病種醫療成本核算
我國所實行的醫療項目收費制度并不能完全滿足當前新形勢下的醫療體制改革,而美國政府首先推行疾病診斷分類定額預期支付制(DRG),DRG對美國醫療市場誘導需求和醫療費用的過度增長起到了抑制作用。國內眾多學者對我國推行DRG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并在北京地區進行了DRG的可行性研究,同時引進醫療資源消耗強度的概念改善DRG的不足,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公認的方法體系,而且能否在全國范圍內推行DRG還有待商討。盡管如此,DRG仍是醫療收費制度改革的發展方向。
目前使用的病種醫療成本核算方法有歷史成本法和標準成本法。有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種成本估算方法:成本相對值法,即利用部分已經核算的參照項目的實際成本與其未核算項目的成本相對值來推算所有未核算項目的實際成本,對該方法的進一步驗證和評價工作還未見展開。
四、成本核算的應用分析
(一)有效提升醫療單位的管理質量
通過加強醫療單位的成本核算,注重成本與效益的管理,不僅可以有效的改善醫療單位存在的醫療用品、衛生材料等浪費的現象,而且由專人進行各科室的物資管理,加強物資、材料的領發、清算等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醫療用品及科室的管理質量與管理水平,同時節約了相應的人力成本,降低了醫療單位的成本投入。
(二)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
以前各科盲目爭購設備,很少考慮效益問題,造成設備閑置。現在購設備必須進行嚴格的市場調研論證、效益分析保證了較高的設備使用效率。
(三)提升醫療單位的經營效益
通過合理、科學、高效的成本核算,不僅可以有效的管理、控制醫療活動開展過程中所消耗的藥品及衛生材料成本,而且可以為醫院的經營與管理提供精確、真實的成本核算數據,以便推進醫療機構的管理與決策,提升醫療單位的經營效率與經營效益。
五、小結
綜上所述,為了確保醫療單位成本核算方法與其成本核算對象相適應,必須結合醫療單位的實際經營情況,采取切實有效的核算方法進行成本核算與管理,以便更好地適應醫療體制的改革與發展,促進醫療單位成本與經營管理的科學性、高效性,為加快醫院現代化、先進化發展作貢獻。
參考文獻
[1]武永紅,齊瑞芬,王俊茹.如何強化醫院的財務管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9(11).
[2]王素珍.醫院成本核算管理的探討和實踐[J].中國醫藥指南,2011(21).
[3]朱麗明.醫院全成本核算系統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1(33).
[4]賈品,王巒,杜麗俠,等.上海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優先項目服務包成本核算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12).
[5]任霞.淺析如何完善醫院成本核算[J].中國醫學創新,2011(27).
[6]晏晨陽,鮑楚楚,陶靜.推行全成本核算創建醫院經營管理體系[J].中國醫院管理,2011(10).
[7]李鳴.新醫改制度下加強醫院成本核算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中醫藥資訊,2010(17).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