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基層外匯局的審計手段還是基本以傳統的常規審計為主,審計內容主要停留在制度和業務層面。近年來隨著外匯局各項職能的積極轉變,跳出常規審計模式開展績效審計已迫在眉睫。績效審計主要通過對外匯局開展的各項業務、履行的各項職責、社會評價、服務等評價指標的結果來判斷被審計對象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及時提示風險,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
【關鍵詞】基層外匯 績效審計 思路研究
績效審計相對傳統審計更具現實意義。績效審計的范圍突破了傳統審計范圍,延伸到行為、效率、經濟的范疇。績效審計各類評價指標的設定更寬泛、更科學合理,打破了傳統審計內容的束縛,使審計結果更加科學合理。
一、外匯局績效審計的定義
目前國際上對績效審計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一般認為績效審計是指審計機關對政府行為經濟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評價。作為一種新型審計手段,目前外匯局的績效審計尚處于摸索階段。
二、外匯局績效審計指標體系的構思
一個科學、嚴謹、規范的績效審計指標體系是決定績效審計是否有效的重要衡量標準。外匯局各類評價指標的選取應緊緊圍繞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方面展開。指標內容應涵蓋外匯局職能的各個方面和業務的各項內容,并有所側重。要根據審計目標、范圍和內容來科學設置各類評價指標,各類指標要能充分體現被審計單位的職能和業務管理特點。并且要合理設置權重,突出重點。對指標的評價要做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能夠量化的一定要量化。
三、基層外匯局開展績效審計面臨的難點
(一)復合型、專家型審計人才亟缺,審計力量薄弱
績效審計作為一種新型審計模式對審計人員的要求比較高,尤其是在目前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績效審計模式的背景下,審計人員的自由裁量權較大,這就更需要配備素質高、能力強的審計人員。受傳統審計模式限制,基層外匯局審計人員的能力有待提升。傳統審計模式下審計人員主要側重于對各類制度和業務的審計監督,因而審計人員知識結構相對單一,視野不夠開闊。而績效審計更注重對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評價,這就需要審計人員不但需要掌握較為全面的外匯管理知識、扎實的業務功底,更要求審計人員兼備其它如統計、金融、法律等專業知識,只有這種復合型審計人員才能更好的利用其全面的知識結構形成專業分析和判斷,提升績效審計的實效。另外,目前基層外匯局審計人員一般由外匯管理工作人員兼任,不單設專職內控審計人員,審計力量不足。相比基層人民銀行專設內審部門而言,沒有集中審計監督的優勢,無法形成審計監督合力。
(二)績效審計方式、方法和評價指標沒有統一標準,影響審計效果
績效審計在外匯局的實踐應用中尚處于摸索階段,還沒有形成一整套科學的、完整的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和制度體系。審計人員受業務能力、知識結構、綜合素質等影響所設計的對審計項目的審計方式、方法和評價指標各不相同,這無疑將直接影響到績效審計的最終效果。再加上審計人員在各類評價指標沒有統一衡量標準的前提下,基于各自理解的差異和評價判斷時自由裁量權適用的不同,往往使審計效果大打折扣。
(三)績效審計電子化化程度不高,影響審計效率
目前外匯局的績效審計還缺乏必要的電子化手段,主要還得依賴人工方式進行審計。人工方式往往需要通過在現場翻閱傳票、賬務等資料,談話記錄以及填寫問卷等方式來進行審計,過程比較繁瑣,并且耗時耗力,還要在此基礎上對各類問題和大量數據進行分類匯總測評,容易出錯。并且手工方式也不利于各類審計資料的完整保管和后續查找調用。
(四)審計結果的后續管理不到位
傳統審計模式下審計結果的后續管理側重于對發現問題的整改和落實情況,一般通過復核性校驗和復查來實現后續管理。而績效審計的后續管理則側重于對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評價中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達到“如何才能更好”。鑒于績效審計一些評價指標的標準無法具體量化,所以對審計結果的后續管理帶來難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績效審計的使用效果。
四、基層外匯局開展績效審計有關建議
(一)加強隊伍建設、培養審計人才
充分利用基層外匯局跨部門、跨崗位人才交流機制來挖掘和培養審計人才;平時注重審計人員的知識培訓和素質養成;以審代訓,充分提高審計人員的實戰經驗。總之要多管齊下,培養一支高素質、復合型的審計隊伍,全面提升績效審計水平。
(二)整章建制,逐步建立和健全績效審計相關制度和操作規程
制度是開展績效審計的有效保障和執行依據。建議借鑒國際上已開展績效審計國家的成功經驗,再結合外匯局自身實際,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健全外匯局績效審計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對績效審計的方式、方法和目標、內容、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等進行明確和規范,形成一整套系統的、完整的外匯局績效審計管理制度體系。
(三)開發相關系統,提高審計效率
建議開發一個績效審計管理系統,該系統將各類績效審計需求通過系統進行整合,開放各類評價指標增刪權限,明確各類指標評價計算規則,這不僅將大大提高績效審計工作效率,更能形成一整套完備的電子化審計臺賬,便于外匯局對各類審計信息的查找定位和管理應用。
(四)充分利用績效審計結果進行成果利用和轉化,完善后續管理
如就審計結果及時對被審計對象進行風險預警和提示,要求及時采取措施預防和改進。對發現的共性的問題可以通過區域內的整治加以規范和改進。對績效審計結果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并可通過后續的監測和評價來實現后續管理。
作者簡介:顧建偉(1975-),男,漢族,江蘇省無錫市人,本科,經濟師,中國人民銀行無錫市中心支行。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