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業銀行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成為近年來規模增長最快的投資品種。與其他金融產品不同,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與收益都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本文通過對風險的舉例分析問題和原因,進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商業銀行 理財產品 風險研究
一、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面臨的各種風險
(一)法律風險
商業銀行因沒有遵守國家頒布的政策法規可能會受到法律法規的處罰制裁以及引起的各種損失,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資金在投資計劃管理或運作過程中,違反國家法規,而引起的法律訴訟或遭受的監管機構處罰,進而產生不利于商業銀行實現理財產品的經營目的。
(二)聲譽風險
聲譽風險,雖然有時不能直接造成到銀行的損失,但它會損害銀行的形象,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對銀行的業務和交易規模的擴大產生不利影響。在銀行之間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銀行的聲譽和形象是其至關重要的無形資產。現實中存在的多是低風險的投資者,導致銀行開展理財產品盲目保證的回報率,這是銀行信譽透支埋下了隱藏的銀行聲譽風險。
(三)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主要是因匯率利率股價等的波動而引起的價值變化,從而對利潤的收益狀況產生影響。在美元與人民幣的利差進一步變大的同時,許多商業銀行通過匯率、利率工具、投資境外衍生產品等方式,以提高股本回報率和資產配置效率。一旦市場大逆轉,貨幣理財市場將面臨非常大的風險。同時,由于中國商業銀行很少有自己研發的理財模型,大部分理財產品都是依靠外資銀行研發、制定價格、風險測試,所以我們沒有自主創新的能力,這就導致了很大的市場風險存在。
(四)操作風險
銀行理財產品的操作風險大都是因人為因素造成操作失誤或違反操作規程等導致。例如,未經授權的非法交易,會計部門欺詐,交易的風險錯誤。銀行不斷地推出各種新款理財產品,但是自身企業管理及經營的發展往往跟不上時代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業銀行因操作和欺詐而產生的風險。
二、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出現的問題及原因
(一)行業政策不完善
理財產品市場擁有巨大的機遇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自加入WTO后,外資銀行首先進入我國的個人理財服務領域。然而,由于中國的商業銀行法規定,金融機構只能分業經營,銀行不能同時經營證券、保險、信托業務,或者說,分業經營曾為我國的金融業做出巨大貢獻。但另一方面,一系列大量的理財合作組合產品無法進入市場,導致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運作空間過于狹小。銀行無法利用復合金融工具,很難制定個性化的財務計劃,不能實現資金在不同領域的不同配置,這就造成了個人理財產品少的局面。綜上可知,個人理財業務的拓展還需要政府更加優惠的政策。
(二)商業銀行自身監督不嚴格
商業銀行對于理財產品不能向消費者準確地揭露其風險,并且不能對風險進行有效的監管,銀行內部員工之間也不能對彼此的業務進行有效地監督。雖然有些商業銀行對上述問題有一定的要求,可是一些理財師還不能很好地落實規定,相互間沒有監督。
(三)理財師缺乏專業知識和道德
首先,由于銀行給理財師制定的大量銷售任務,個人收入與銷售量掛鉤。所以理財師為了獲得更大的收入,就會出現理財師欺騙引誘客戶的情況,還有很多理財師不向投資者揭露真實的風險。這些情況的產生既是產品理財師自身道德的缺乏,也是銀行自身監管了不嚴格造成的。
(四)投資者不了解理財和風險相關的知識
我國普通投資者一直以來都把資金放在銀行進行儲蓄增值。隨著我國理財市場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理財產品的出現,投資者不能和很快地了解這些新產品,一部分投資者認為理財產品是從銀行買入的,所以理財產品類似于銀行存款,而且還有更高的收益率。就此可見,投資者相關知識的匱乏和風險意識的淡薄。
三、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及風險防范經驗借鑒
美國的是一個擁有眾多理財產品的國家,是因為它有一個健全的社會信用環境,并建立了完善的整治方法和風險控制的在銀行業法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培育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
(1)完善的資本市場。發達國家擁有內容豐富的資本市場,包括債券市場、股票市場、抵押貸款市場,還有如期貨、外匯、黃金完備的交易市場,其中它的證券市場最具影響力。(2)很多著名的國際化大型評級公司都在美國,美國也擁有相當長的信用評級歷史,評級機構把各種財務信息轉化成通俗易懂的等級,為投資者的投資和分析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據。(3)美國資本市場擁有世界上最有認可力、法制性和有效率的監管方式。美國投資市場為投資者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以及健全法制的市場規則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政府以美聯儲和行業委員會作為依托,充分地對理財市場進行調控和管理,對各種交易規則施行和產品的發行做了進一步的規范。
(二)建立穩固的風險管理基礎
(1)嚴格的監管與市場約束。美國擁有多樣化的銀行監管體系,包括國際市場監管、聯邦政府監管機構監管和州政府監管機構的監管。(2)穩健經營原則。穩健經營又稱審慎原則,保守主義以風險管理為核心,在做好服務、控制風險中實現經營目標。(3)完善的社會征信體系。美國制定了完備的信用管理法律體系,擁有世界著名的信用評估機構。(4)信用和風險文化。為風險管理提供配套服務的專業咨詢機構及服務機構,銀行業需要風險量化數據和模型,美國出現了提供風險量化管理模型和數據業務的咨詢服務機構,許多大銀行都使用他們的服務,還可以提供培訓服務。
(三)培養成熟的個人理財理念和行為
美國人普遍在理財產品方面有著較多的投入。美國的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對擁有一個長期持有理財產品的觀念,并不看重短期的投機行為,看重的是長期的回報率。由于時間專業技術的局限性,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將資金交給機構來投資;另一方面,因為擁有最健全的信用制度和多種多樣的投資渠道、經驗豐富的理財師,美國人也將自己的資金放心地交予他們來投資。
四、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管理對策
(一)監管部門的管理對策
監管部門應當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審核的方法,來降低和控制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風險。監管者還應對商業銀行理財是產品的設計和資金使用狀況進行監督,具體方法如下:(1)加強風險管理,規范商業銀行行為。通過制定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商業銀行對理財產品風險控制和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對理財產品進行全程監督,從設計到銷售,從投資到返利,都要進行全程監控。(2)繼續改進理財市場,推出多元化的理財方式。不斷增加理財市場的投資方式,鼓勵各種票據的發行,提升理財市場的容量。還有要加大固定收益類投資如債券,扶持建立一些評級機構的迅速成長,使理財資金能進行多元化投資。(3)由于商業銀行自身不能對理財產品的風險控制和揭露方面做得更好,監管部門、宣傳單位、等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各界要加將對其的監督。監管部門應該對于各種違法違規現象進行有效的制止,保持正常的行業規范。
(二)銀行的風險管理措施
在理財產品流行的今天,商業銀行要積極控制風險。商業銀行應實行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對風險的控制提前防范,這樣才能控制好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風險。
(1)不斷加強銀行自身監查設立相關的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銀行對自身的檢查,還要商業銀行在設計理財產品時,不能隨意提高產品的收益率,不能進行虛假的宣傳。(2)提高員工職業道德,建立懲罰機制詳細的向投資者介紹風險的存在,這是對各方負責有利的舉動。其次,對于銷售人員違規違法現象要及時有效的懲處,否則會對自身銀行聲譽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3)培養建立專業理財師隊伍加強對理財師隊伍的培訓,提高他們的風險意識,本著對投資者、對銀行、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去工作。
(三)投資者風險管理的措施
保值增值成為投資者迫切的需求,盡管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高,投資者也不能盲目的去購買人民幣理財產品,要正視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存在的風險,并結合自己的綜合情況,購買人民幣理財產品,因此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之前,盡量做好以下幾點:
1.增加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認識。
2.綜合權衡自身經濟情況,從實際出發對理財產品進行投資。
3.盡量購買收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的理財產品。
參考文獻
[1]李鵬.商業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中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09).
[2]李彥.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中的問題和趨勢[J].大眾商務(投資版),2009(02).
作者簡介:翟廣琦,(1990-),男,漢族,山東棗莊人,現就讀于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商業銀行學。
(編輯: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