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險管理一直以來是商業銀行的主題,信用風險是風險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選取了中國農業銀行2008-2012年年報,分析了中國農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并根據具體數據做出客觀評價,最后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中國農業銀行 信用評級 信用風險管理
一、引言
所謂信用風險,即銀行的借款人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履行義務的潛在可能性,已成為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由于我國商業銀行的擴張加大了其潛在的信用風險,因此,商業銀行必須通過對其進行管理,將信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從而獲取更高的收益。
伴隨國內外金融形勢的變化,我國銀行業改革面臨著一定的問題。其中,信用風險管理問題尤其突出,然而運用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還缺乏足夠的前提條件,不論在監管,還是在防范方面,都存在較大的隱患。
本文以中國農業銀行為例,選取了中國農業銀行2008-2012年年報,分析中國農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方法,并根據具體數據做出客觀評價,最后提出相應對策。
二、中國農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現狀及問題
(一)中國農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現狀分析
1.不良貸款率現狀
高的不良貸款率,表明銀行存在較大的信用風險。近幾年,為了減少不良貸款率,農行積極采取措施來減少信貸風險的累積。從官方數據來看,到2007年末,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高達23.6%,然而,自2008年開始,農行開始著手減少不良貸款,并將其比率降低至5%以下。
雖然自2008年不良貸款率不斷下降,但是剖析深層原因發現,農行于2008年11月21日,處置了行內不良資產8156.95億,當然,包括26%的可疑類貸款以及67%的損失類貸款。如果沒有上述不良資產處置,農行2008年以后的不良貸款率將不會大幅降低。除此之外,貸款規模的擴大也導致了不良貸款率的下降。
2.貸款集中度分析
農業銀行貸款集中度較高,從2008-2012年的數據來看,集中體現在三個特點:貸款投向的地域、產業以及貸款客戶的集中度較高。因此,過度集中的貸款導致農行受到個別貸款客戶和個別產業興衰的影響極大,加之又沒有相應的分散風險渠道,這樣就加大了農行的信用風險。
從中國農業銀行2012年年報來看,總體上講,60%的貸款投向了能源、交通、通信、高效等領域,投放行業比較集中,如果經濟增長速度下降,先前積累的信用風險就會展現,轉化為不良貸款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同時,農行將貸款集中在大城市和大企業上,而忽視欠發達地區和中小企業,容易造成信貸領域的“馬太效應”。
3.資本充足率現狀
資本充足率,也稱為資本風險資產率,集中反映商業銀行面對資產損失前,能夠以資本承擔損失的能力。合理的資本充足率能夠衡量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大小。農行自2008年以來,資本充足率呈不斷上升趨勢,而且其核心資本充足率雖然在2009年有所降低,但是其整體也是穩健上升。但是,從核心資本充足率來說,巴Ⅲ在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的監管上有所增加,并且該比率不得低于4.5%,此外一級資本充足率從4%升至6%,大大增加了農行對于資本充足率要求的壓力。
(二)中國農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1.信用風險管理組織問題
農業銀行實行客戶-經理制,該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總行公司業務部負責全國范圍內的大型客戶,分行負責所在區域的大型客戶。但是,這樣就會導致道德風險的產生,總部的客戶經理只剩下匯報和產品分析的職能,導致市場營銷常常脫節。
2.信用評級體系不完善
首先,農行的信用等級評定采用綜合打分法,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農行信用評級的技術水平還很低。其次,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完善性和科學性較差,缺少全面的風險管理框架,風險管理政策的實施缺乏協調性。最后,內部評級缺乏廣泛性,覆蓋程度較低。
3.信用風險管理的技術方法落后
農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水平雖然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與國際先進管理技術還有一定的差距。對于信用風險管理的有關技術如VaR、信用衍生產品的風險轉移技術等還處于理論研究階段,并未投入實踐中去。
三、完善中國農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管理制度
首先,要根據不同的對象建立各自的風險預警制度,有針對性的預警體系才能發揮更好的預警作用。其次,盡快制定一套風險限額控制的比例。最后,建立貸款失敗后評價制度。嚴厲懲罰不當行為,并在銀行內部進行批評和警示。
(二)建立高效的內部評級體系
要完善內部評級體系,數據的收集首當其沖。之后再對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包含客戶信息和符合管理要求的系統,為內部查詢、監控等提供準備。
(三)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
積極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可以有效的對沖風險。農行要根據自身特點,有步驟的實行資產證券化,同時,對于接著產生的一系列問題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制定對策,積極防范資產證券化帶來的額外風險。
四、結語
目前,中國農業銀行加強了在重點領域的信用風險管理,但是農行還需不斷完善行業貸款的限制管理,加強客戶關系管理以及不良貸款處置,推進我國銀行體制改革順利進行,為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侯金亮.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視角下的農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2] 陳穎,甘煜.巴塞爾協議Ⅲ的內容、框架和影響[J].中國金融,2011(01).
[3] 劉曉勇.商業銀行風險控制機制研究[J].金融研究,2006(07).
[4] 胡紅星.次貸危機中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缺失及其啟示[J].上海金融,2009(07).
作者簡介:毛夢青(1990-),女,漢族,南京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貨幣理論與政策。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