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率水平是中央銀行宏觀金融調控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而央行貨幣政策中的信貸渠道傳導機制則是商業銀行最基本的一項職能。從宏觀金融市場角度來看,利率市場化的實施將會刺激社會信貸需求、降低企業借貸成本、穩定宏觀經濟增長;從商業銀行業務經營角度來看,利率市場化的實施將會促進商業銀行增強自主定價能力、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推進戰略經營結構轉型發展。但是,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又是一場嚴峻的挑戰,因為利率市場化會加劇商業銀行間的競爭,從而對其產生深層次的影響和沖擊。如何把握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機遇、應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挑戰,成為擺在商業銀行面前的迫切命題。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貨幣政策 商業銀行
利率市場化即利率自由化,是指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水平、利率結構和利率傳導機制完全由市場供求因素決定,金融機構、企業等市場交易主體根據自身對資金狀況和金融動向的判斷,自主調節利率水平。中央銀行則通過采取影響市場資金供求狀況等經濟手段來影響利率水平,進行宏觀金融調控,達到貨幣政策目標并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的主要表現:一是利率水平、利率結構和利率傳導機制由市場自發決定;二是金融機構具有更大的利率決定權;三是市場利率水平圍繞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中心根據市場供求等因素而上下浮動。
一、我國實行利率市場化的歷史進程
我國從1993 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首次提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設想開始,直到1996年6月1日正式啟動銀行間拆借利率開放,標志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正式拉開序幕。接下來的幾年間,央行多次擴大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并逐步消除了企業貸款浮動區間受企業性質、規模等因素影響以及城鄉信用社以外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上限。同時,不斷完善市場利率體系,建立起以 SHIBOR 為代表的短期基準利率和以國債收益率曲線為代表的中長期基準利率,推動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不斷發展。
2012年6月8 日和7月6日,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其浮動區間經歷了兩次調整,首次允許存款利率可以上浮,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大舉措,標志著剛性利率管制時期的結束,市場化利率進入存貸款利率雙向浮動的嶄新時代,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從而進入提速階段。
二、央行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政策目的
利率水平是中央銀行宏觀金融調控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從宏觀金融市場角度來看,利率市場化的實施將會刺激社會信貸需求、降低企業借貸成本、穩定宏觀經濟增長;從商業銀行業務經營角度來看,利率市場化的實施將會促進商業銀行增強自主定價能力、優化客戶結構、加快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推進戰略經營結構轉型發展。
(一)構建多元化的融資體系,切實解決“融資難”的現狀
通過利率政策的調節作用,不斷推動地區資本市場的發展,降低企業、個人對傳統商業銀行信貸的過度依賴性,進一步拓寬其他融資渠道,積極探索運用股權、商業承兌匯票、租賃等融資方式,緩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問題,促進資金的有效配置。
(二)指導商業銀行完善利率差別化定價機制
對不同行業、產業的信貸支持要充分體現宏觀政策調控意圖,提高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對高耗能、低產值等國家重點調控產業,要嚴格控制信貸投放量,并提高該類產業的信貸成本,促進這些產業加快整合、轉型發展;對高科技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小微企業、三農產業、民生產業等政策扶植產業,要加大信貸投放的支持力度和資金定價方面的傾斜。
(三)促進金融機構競爭,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新的利率政策允許商業銀行根據不同的產品、客戶、風險水平、預期收益等方面的考慮進行自主定價,有助于實現資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斷優化。另外,為了建立科學合理的定價機制,商業銀行也有動力去不斷完善資產定價系統和風險管理系統,不斷提高經營效率,加強抵御危機的能力。
(四)為商業銀行提供一個更加良好而規范的經營環境
利率市場化的實行將促進融資渠道多元化發展、監管體制更加健全、信息披露更加充分,最終將促進金融市場不斷完善,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經營環境。
三、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影響
(一)進一步推進商業銀行經營戰略轉型
利率市場化的實行,擴大了商業銀行的經營自主權,一方面商業銀行可充分考慮運營成本、目標收益、風險程度等因素,對不同的客戶結構確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可用主動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優化經營結構和經營機制,業務開展的同時考慮風險管理,提高綜合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
(二)存貸利差會不斷收窄,商業銀行經營成本加大
利率市場化給了商業銀行更大的定價權,也對銀行定價管理水平和議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商業銀行需動用利率決定權,通過提高利率來吸收更多的存款;另一方面快速發展的金融市場使企業可以從資金市場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渠道籌集資金,將會削弱銀行貸款的議價能力。
(三)中小商業銀行機構的經營難度會加大
中小商業銀行機構受制于利率定價能力較低,風險管理能力較弱,技術水平、網點分布、產品創新等方面不夠完善,與大型商業銀行機構相比,更容易受到放開利率管制的沖擊,同時還會造成不良資產增加等問題的出現,導致經營成本上升。
(四)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會進一步加大
利率風險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由于利率的變化和資產負債期限的不匹配給商業銀行帶來凈利息收益損失的可能性。利率風險的大小就取決于市場利率波動的大小以及銀行資產和負債不匹配的程度。利率風險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重新定價風險,體現在商業銀行資產、負債以及表外業務的期限與重新定價的時間差,一旦出現利率缺口,利率的下降將會導致銀行收益的減少;二是利率結構風險,體現在存貸款利率波動不一致與銀行資產負債結構不協調而導致凈利息收入減少;三是逆向選擇風險,利率市場化加大了銀行與客戶之間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錯誤性判斷,比如利率提高會使銀行舍棄低風險項目轉投高風險項目,造成實際收益水平的下降。實行利率市場化后,利率隨市場因素變動而頻繁波動,往往導致商業銀行資產與負債不匹配、存貸款利率變動不同步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加大了商業銀行經營的利率風險。
(五)國內商業銀行更易受到國際資金的沖擊
利率市場化的實行,一方面推動國內商業銀行不斷開展金融工具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另一方面將會吸引更多的國際金融機構的競爭。伴隨著大量新的經營方式和金融工具的進入,無疑會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
四、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商業銀行的應對措施
(一)要積極調整信貸結構,推動業務結構優化升級
要加大對中小企業、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改善融資環境,認真研究并制定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市場策略,優先選擇和培育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客戶,同時,針對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企業的不同資金需求,大力開發適合其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形式,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要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合作,積極支持地方政府加快健全廉租房制度,改進對經適房建設的金融服務,增加對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的信貸支持,創新住房消費信貸產品,滿足中低收入群體對住房貸款的需求;要加大對服務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推進服務企業加快發展,商業銀行應加快對服務企業的多元化、多層次信貸產品支持,對符合條件的中小服務企業,要積極提供融資支持,大力支持勞動密集型中小服務企業發展,充分發揮勞動密集型中小服務企業促進就業的積極作用。
(二)制定合理的定價機制,提高自身定價能力
要根據自身經營情況,比如資產結構、網點設施分布、客戶資質狀況、業務盈利模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定價策略;要進一步完善內部資金定價系統,引入宏觀經濟運行、市場流動性、央行貨幣政策等重要性指標,充分考慮本行資產負債規模和結構,科學、合理測算各類業務的成本、風險和目標收益水平,制定相應的合理利率水平,實現業務開展的成本、風險、收益相平衡;要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的定價工具和同業定價管理機制,充分考慮資金成本、目標利潤、盈利能力等多種指標,對資金價格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判斷,提升市場定價能力;要加強利率定價的持續監測和后續評價工作,完善監測和考核機制建設,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及時發現問題并妥善解決。
(三)積極開展金融創新,培養新的業務發展領域和利潤增長點
要積極發展投資理財、財務顧問、資產管理、國內外結算等附加值高的表外業務和中間業務品種,進一步拓寬創收途徑;要大力促進電子銀行業務的創新發展,在利率市場化、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背景下,借助于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電子銀行業務一定會得到迅速發展,商業銀行應推動傳統業務與電子銀行業務的融合,用創新手段提高各項傳統業務的收益水平。
(四)加強利率風險的管理能力,從被動控制風險轉向主動穩健經營風險
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規范經營管理行為,充分評估新業務開展的潛在利率風險;要制定科學的風險管理戰略和規劃,完善信息系統建設和利率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建立集中的利率風險監控平臺,綜合運用缺口、久期、敏感、壓力測試性分析等工具,科學評估和計量利率風險,提高對利率變動情況的監控和分析能力,及時提出防范措施和解決辦法;要提高信貸管理的精細化程度,提高信貸管理的前瞻性,建立精細化信貸管理流程,提高信貸管理的利率風險敏感度,促進風險和收益的平衡;要強化資產負債管理,更加利率風險偏好,科學判斷、合理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和期限,控制利率敏感性缺口;要借鑒國外利率風險管理經驗,探索嘗試利率期貨、利率期權、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新型金融工具,規避利率風險和其他金融風險;要加強對利率風險管理方面專業人才的培養,提高這方面人員對風險的敏銳判斷力和控制力。
五、結論
利率市場化是國家金融改革的重要決策,有利于央行對金融市場形成間接的調控機制,完善金融體制建設。從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來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將繼續穩健向前推進,必將最終促成一個融資工具全面、監管體制完善、金融市場主體充分的良好金融市場體系的形成。
商業銀行必須努力適應利率市場化趨勢,控制利率市場化帶來的不利因素,抓住利率市場化帶來的發展機遇。要牢牢把握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方向和基本原則,關注宏觀經濟的運行態勢、價格走勢、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情況以及國際上主要國家或地區的利率政策,以長遠的發展眼光與戰略思維,分析選擇優質且發展潛力巨大的信貸目標客戶,合理排布、調整、優化客戶結構,積極轉變經營模式,從粗放經營轉向集約經營,實現效益、質量、規模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茂清.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挑戰及其應對[J].當代經濟管理,2012(06).
[2]閭嬌蓉.淺析中國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13(01).
[3]滕華.商業銀行如何優化信貸結構及防范信貸風險[J].經濟論壇,2010(05).
[4]盛朝暉.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對我國金融運行的影響[J].金融觀察,2010(07).
作者簡介:朱陽(1986-),男,山東萊蕪人,南開大學經濟學碩士,就職于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