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初期具有投入高、風險高、市場規模較小、行業虧損等是作為新興高科技行業的生物產業的主要特征。而金融作為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功能和作用都日漸突出,生物產業發展與金融的聯系也更緊密,它們關系的實質可以看成:金融的支持對發展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必不可少,生物產業的發展又促進了金融的發展,二者實現一個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關鍵詞】生物產業 金融供給 金融
一、金融支持可促進生物產業快速發展
除了從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增長的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的組成比例,工業發展主要依靠市場機制的角度來看,金融產業政策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機制和體制安排。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財政對經濟的干預和沖擊強度,范圍較小,而金融為有償、自愿的特點,更適合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經濟活動,其資金運行,從培育高科技生物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生物技術產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企業規模的生物產業的結構和布局調整等,主要依靠市場經濟和生存的優勝劣汰機制的自動調節金融體系的過程中,必將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發達國家在發展生物產業的財政支持是非常明顯的,使用的金融工具是比較充分的,這是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二、生物產業發展反過來為金融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隨著科技成果產業化,生物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對金融資本產生強大的需求和吸引力量,帶動了金融創新和金融服務的升級,金融發展不斷加快;生物產業的發展為金融提供了種類繁多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平臺,高新技術企業資金多樣化拓寬了金融機構資金運用渠道;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不斷促進完善多層資的資本市場,推動創業板市場或二板市場的建立;此外,作為一個橫跨第一、二、三產業領域的新產業,生物高新技術產業還會帶動多個產業共同發展,從多個角度為金融業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和強大動力。
三、云南生物產業發展中的金融需求
(一)生物產業發展階段及特征
初創期(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或蛻變)期,這是產業發展過程的四個階段。伴隨產業在各自發展階段的不同,產業和所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和獲利能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
(二)生物產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特點
生物產業發展的階段性特點決定了在生物產業在各自不同發展階段中對金融需求具有不同的要求以及需求特點。
在導入期,由于生物產業本身的發展階段較為落后,難以獲得金融體系的認可,因而外源融資以及風險投資機會較低,所以,內源性融資,產業自身融資能力的延伸不得不成為企業的主要依賴。
在成長期,生物企業規模,資金需求激增,同時增加了抵押資產,商業銀行除了信貸以外等逐漸增加內源性資源,其他的融資手段,如債券融資,股權融資已逐漸成為可能。
在成熟期,進一步擴大規模的生物企業,業務記錄和財務制度趨于完成,管理制度建設也往往是合理的,并逐步進入開放的市場條件下證券發行。同時,產業中大量剩余資本的存在,使產業對金融的需求由融資需求漸漸轉為投資需求。
在衰退期,資源分配失敗的可能性就會增大,應注重規避風險。這個階段,企業逐漸進入尾聲,導致商業銀行的壞賬損失,或通過改造階段重新發展空間。
發達國家在科學和技術,包括生物技術,包括三個方面的投資比例約為1:10:100的發展,所需的資金數額越來越多,從高科技企業成長的角度看,從種子階段,創業,成長到成熟,而所需的資金增加,風險降低。鑒于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的外部性,在初始階段,政府應成為資金的主要供給者和風險承擔者。
(三)金融支持云南生物產業發展的主要內容
金融支持生物產業發展分為狹義的支持和廣義的支持。其中狹義的金融支持主要是指資金的供給、即融資;廣義的金融支持還包括現代金融體系所能提供的其他金融服務,如保險、租賃、信托、擔保、投資以及金融事務咨詢等。就目前情況來看,金融支持云南生物產業發展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物技術的研發與項目攻關;(2)生物科技研究平臺的建設;(3)生物產業化基地;(4)生物技術成果產業化;(5)龍頭企業的培育上市;(6)生物產業發展的風險保障。
四、云南生物產業發展中幾種主要融資途徑及供給狀況
(一)開發性金融
作為對國家“兩基一支”領域提供中長期信貸支持的主力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積極與國家發改委合作,在發展資金的使用,以促進生物技術產業融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以國開行云南省分行為例,截止2011年6月底,分行支持全省生物產業合同金額170920萬元,貸款余額105615萬元。
(二)省財政
云南省級財政生物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自2008年以來達到5000元,今后將根據財政增長逐步增加。2010年,云南省生物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安排5000萬元,涉及全省16個州,3個市,省直管縣249個。其中涉及到貸款貼息385萬元,2183萬元精深加工,技術創新700000萬元,基地建設1085萬元,520萬元的品牌發展,市場營銷270萬元及其他領域。
(三)商業銀行貸款
融資難問題,在我國生物高科技產業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中比較明顯。中小企業因可質押的固定資產少,無形資產難以質押,故銀行信貸資金難以進入該階段。
(四)證券市場
就我國的資本市場而言,較高的進入門檻使大量的中小生物高科技企業望而卻步。
(五)自我積累
在我省生物企業的種子期和發展初期,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以及成果產業化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除了政府扶持外,最主要的途徑還是靠企業自有資金積累,資金量極有限。
(六)其他
云南企業融資解決生物學問題,提出實行“加,減,乘”法,注重創新的融資機制,加快形成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資為主體,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多元化生物產業,建立了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
五、結語
如前所述,融資的企業在云南生物方法更單調,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積累,但后來也有良好的生物包裝企業上市融資的條件,相對而言其他類型的融資方式使用較少。這與我省的金融發展水平較低有關,也與當地實務界對生物產業融資的認識和意識相對落后有關,還與各有關部門對資金投放的管理水平有關,理論界對這個問題也沒有給予足夠研究和關注。
參考文獻
[1]余衛平.以科學發展觀指導云南金融的發展[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5).
[2]劉梅生.金融結構對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11.
[3]彭志良,胡榮才.金融服務業對產業結構變化的貢獻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0(05).
作者簡介:王欣(1988-),男,江西省吉安人,碩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學。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