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利用中國統計年鑒上1993-2011年城鎮、農村居民的相關數據分別分析了住房支出、教育支出、醫療支出對城鄉居民消費的影響,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從長期來看,城鎮居民消費與住房支出和醫療支出呈正相關,但住房支出對其影響較小,并且與教育支出呈負相關;農村居民消費與農村當期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和醫療支出都呈正相關,但是住房支出對其影響也較小。最后,根據實證研究的結論,結合我國當前的現狀,并最終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居民消費 住房支出 教育支出 醫療支出
一、引言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城鄉居民的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然而,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居民消費在整個GDP的比重卻逐年下降。我國居民平均消費傾向也逐年下降,其中城鎮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從1990年的0.84下降到2011年的0.69,農村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從1990年的0.85下降到2011年的0.74。相反,伴隨著平均消費傾向的不斷下降,城鄉居民的儲蓄卻屢創新高。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醫療、教育、住房的不斷改革,逐步實現了市場化。然而,醫療、教育和住房的市場化似乎并沒有給國民帶來多大的實惠,相反,使得本應由政府承擔的這些社會保障公共支出逐漸轉移到了老百姓自己的身上。再加上市場化改革后,藥價、學費和房價不斷上漲,且上漲幅度已經遠遠超出普通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圍。從消費結構看,1993年開始,娛樂教育文化支出超過家庭設備成為第三大居民消費支出項目,90年代中期以后,住房成為第四大居民消費支出項目;而從增長速度來看,1990—2006年,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在所有消費支出項目中增長最快。所以,在老百姓身上出現了新的三座大山:看不起病、上不起學、買不起房。因此,學術界出現了這樣的聲音:新的三座大山使得居民不敢消費,反而增加儲蓄來預防未來不確定性支出,使得我國城鄉居民消費萎靡不振。那么,真的就如大多數學者所說的這樣,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和醫療支出會對居民消費產生抑制作用?
二、國內外文獻綜述
Leland(1968)對預防性儲蓄進行了理論闡述,后來經過多人的不斷改進,形成了目前為大家所認可的消費理論。Kimball(1990)認為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會使得邊際消費傾向降低。但國外對于居民的預防性儲蓄影響居民消費行為的程度并沒有統一的觀點。那么,中國居民消費不足是否是因為居民過高的預防性儲蓄動機引起的呢?黃繼煒(2008)研究教育和醫療價格的變化,發現教育和醫療價格的上升會對居民的消費支出產生負面的影響。楊水根和雷楚晶(2013)基于2001—2011年的面板數據分析了醫療保健支出對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發現居民醫療保健支出與消費支出存在正向相關。駱祚炎(2010)研究了住房支出、住房價格與居民消費的影響,他認為住房支出的比例與居民消費的增長呈負相關。楊汝岱和陳斌開(2009)研究了高等教育對居民消費行為的影響,他們以經驗時事觀察為基礎,利用CHIP數據進行實證檢驗,截面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支出對居民消費有顯著的擠出效應,它使得有大學生的家庭居民邊際消費傾向下降12%,兩年混合截面分析也有類似的結論。張樂和雷良海(2010)基于預防性儲蓄理論,研究了住房、醫療、教育支出對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影響,結果顯示,制度變革引起的教育、醫療和住房支出是制約城鎮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
三、實證研究
結合國內外文獻,本文利用1993—2011年中國城鎮和農村居民的相關數據,通過協整模型,分別研究了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和醫療支出對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消費的影響。本文與其他文章不同之處有四點:(1)與大多數研究不同,本文的住房支出不是統計年鑒中消費支出中的住房支出,而是購房支出。中國統計年鑒中的住房支出不包括購房支出,居民的購房支出屬于固定資產投資,而不屬于消費。(2)本文直接研究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和醫療支出對城鄉居民消費的影響,而不是像其他研究那樣,將三者綜合為不確定性支出,這樣能更好地觀察三者對消費的不同影響。(3)本文使用中國統計年鑒1993—2011年的數據,而并沒有選用從1978年至今的數據。這是因為教育改革、醫療改革和房地產市場改革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選用這些數據能更好地分析“三改”之后對消費的影響。
(一)模型構建
本文將使用協整模型,利用OLS模型研究三者對消費的長期均衡關系,并且,本文將對城鎮和農村進行分別研究。基于上述考慮,本文影響居民消費的回歸模型為:
ct=α0+α1ht+α2et+α3mt+ut
其中,ct為t期居民消費支出,ht為t期住房支出,et為t期教育支出,mt為t期醫療支出,ut為白噪聲。
(二)變量選取、數據說明及平穩性檢驗
本文使用1993—2011年城鄉時間序列數據,主要變量包括居民消費支出、居民住房支出、居民教育支出和居民醫療支出。其中住房支出為居民的購房支出。
注:D(c,2)表示對消費二階差分,其他類同。檢驗類型中依次表示是否有常數項、趨勢項和滯后階數,其中滯后階數根據SZ準則自動選取。根據上述ADF檢驗,發現這些變量都是二階平穩的。
(三)協整檢驗
運用Johansen檢驗方法檢驗是否存在協整關系,結果如下:
根據Johansen檢驗(表2),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城鎮還是農村,居民消費支出與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和醫療支出存在長期穩定均衡關系。
(四)回歸結果
該方程的擬合優度為0.999372,調整后的擬合優度為0.999087,F檢驗的值為3503.187,概率為0.000,DW值為1.343328。除了教育支出e在15%水平上成立外,其他均在95%以上顯著。因此,該模擬的方程還是可以接受的。
該方程的擬合優度為0.993890,調整后的擬合優度為0.992668,F檢驗的值為813.3679,概率為0.0000,DW的值為1.024508。所有的變量均在95%的水平上顯著。因此該模擬方程可以接受。
(五)回歸結果分析
城鎮居民消費與醫療支出、住房支出以及其滯后一期、二期呈正相關,從模型來看這幾個變量都十分顯著。其中,醫療支出對城鎮居民消費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城鎮居民消費雖然與住房支出呈正相關,但住房支出對消費的促進作用非常小,可以說住房支出幾乎不會促進消費。而消費與教育支出呈負相關,雖然是在15%水平上顯著,但我們還是可以認為兩者是負相關的,并且教育支出對城鎮居民消費的擠出作用也是相當強的,教育支出每增加1元,消費支出就減少1.09元。再看農村,農村居民消費與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和醫療支出都呈正相關,且所有變量都顯著。與城鎮居民一樣,醫療支出對農村居民消費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住房支出對消費的促進作用也是極小。不同的是,農村居民消費與教育支出呈現很明顯的正相關,且教育支出對消費的促進作用很強。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利用城鄉宏觀數據,利用協整模型,分析了長期城鄉居民消費與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和醫療支出的關系。結果發現醫療支出與消費呈正相關,且有很強的促進作用;住房支出雖然與消費呈正相關,但對消費的促進作用不強;教育支出對與城鄉來說都有很強的正的影響。基于實證研究結論,針對“新三座大山”的現實背景,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1.對于住房來說
自從開始房地產市場改革以來,不論是城鎮還是農村,房價上漲都過快。盡管本文的實證研究并沒有發現住房支出對消費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在這個動輒需要用一輩子的儲蓄買一套房的現實下,政府應當采取適當的政策進一步完善房地產市場,抑制市場上的過度投機行為,控制房價的過快上漲,保證中低收入階層的住房條件,控制資產過度膨脹帶來的危害和風險。另外,在進行城鎮化建設時,多多考慮普通百姓的利益,讓他們住得起房。
2.對于醫療來說
雖然本文實證研究表明醫療支出對消費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筆者認為,醫療支出對消費的促進作用是因為現在人的健康意識增強,很多人會去購買一些醫療保健用品。因此,作為政府部門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要求,繼續重點推進醫療保障、醫療服務、藥品供應、公共衛生以及監管體制等綜合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和醫保體系;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3.對于教育來說
農村居民普遍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因此他們會更多地為子女在教育上投入資金。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城鎮的孩子在擇校方面有時要投入很大一筆資金。前段時間說某城市幼兒園一年二十萬,還有許多家長排隊去給孩子報名。這說明我國在教育資源分配上存在很大問題,政府應該規范學校的收費項目,嚴禁學校亂收費。
參考文獻
[1]郭志儀,毛慧曉.制度變遷、不確定性與城鎮居民消費——基于預防性儲蓄理論的分析[J].經濟經緯,2009(05).
[2]楊汝岱,陳斌開.2009高等教育改革、預防性儲蓄與居民消費行為[J].經濟研究,2009(08).
[3]張樂,雷良海.基于預防性儲蓄理論的中國城鎮居民的消費行為研究[J].消費經濟,2010(04).
[4]田青,馬健,高鐵梅.我國城鎮居民消費影響因素的區域差異分析[J].管理世界,2008(07).
[5]楊水根,雷楚晶.我國醫療保健支出對城鎮居民消費影響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3(03).
[6]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預防性儲蓄動機強度的時序變化與地區差異——基于中國農村居民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8(02).
[7]駱祚炎.住房支出、住房價格、財富效應與居民消費增長——兼論貨幣政策對資產價格波動的關注[J].財經科學,2010(05).
[8]劉東皇,孟范昆.價格因素對城鄉居民謹慎消費行為的影響[J].金融與經濟,2012(11).
基金項目:本項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學研究生創新型科研項目”資助。
作者簡介:張笑,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公司理財;彭凡珍,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金融;梁爽,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經濟。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