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利用經濟景氣監測的合成指數分析方法對陜西省的經濟運行狀態進行觀測及分析。根據現有的陜西省統計年鑒的數據結合陜西省經濟發展特點,建立經濟景氣監測指標體系,運用時差相關分析方法把指標分為先行、一致、滯后指標。利用MATLAB編程計算合成指數。
【關鍵詞】經濟景氣監測 研究
通過社會經濟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經濟發展水平是起伏不定的,在現行的增長型經濟當中,增長速度時而快,時而慢。社會市場經濟活動包含多方面、多領域、多層次,某一環節出現非常規的變化,都會引起整個經濟環境大的波動,而且某一環節變化的因素又不是單一的,因此消除社會市場經濟波動是不可能的。經濟景氣預警方法是從宏觀經濟的外部入手,觀察經濟現象及其規律,分析內在的變化驅使機理,從而有效的預測未來經濟的波動。
一、指標的選取與分類
進行景氣監測,所選的指標數據不僅要有合理的理論依據,還要反映區域經濟的特殊性。其基本要求為:統計的充足性、經濟的重要性、數據的準確性等。
經濟景氣指標通常分為先行指標、一致指標、滯后指標三種類型。這三個指標的選取是基于事先選定的基準同步指標,將所有指標與之進行對比,選取出來的。指標分類方法通常有四種:圖示法、馬場法、時差相關分析法、k-l信息量法。在此,我們使用國際上最常用的時差相關分析法。
基于指標增長率的時差相關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先行指標為:財政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儲蓄余額、郵電業總量, 三個指標;
一致指標:全社會工業總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糧食產量,五個指標;滯后指標: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一個指標。
二、合成指數的介紹
合成指數的本質是對多個指標的加權平均,不僅能預測經濟循環的轉折點還能表現出經濟循環變動的振幅。是在確定一套合理的經濟效益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對每一項經濟效益個體指數加權平均,并計算相應的經濟效益綜合值,從而評價經濟效益的一種方法。
三、合成指數的計算及分析
本文利用MATLAB編程計算合成指數,計算的先行合成指數CI及一致合成指數CI如下表1:
根據計算得的合成指數值,繪制的先行及一致CI走勢圖如下:
從圖1可以看出,先行CI走勢圖相對一致CI走勢圖有一定的先行性,較為明顯的點為先行CI循環波動的2007年的波谷點,與一致CI循環波動的2009年的波谷點,與DI走勢圖出現的結果一致。其他階段也有表現出了一定的先行性,只是波動不明顯。觀察一致CI走勢圖,2001年到2004年期間,陜西省整體經濟效益處于快速上升階段,2004年到2008年期間,基本維持在平穩狀態,2005年出現了小幅度的下降,2009年經濟效益出現了大幅度的降低,10年經濟開始出現回暖狀態。
四、綜合分析
根據合成指數,陜西省宏觀經濟在2000到2010年期間處于循環波動狀態,2003年到2008年期間基本處于平穩狀態,2009年景氣指數曲線出現了較大的波動,在這里,我們解釋為由美國金融危機蔓延全球引發的經濟衰退。在2010年宏觀經濟走勢開始出現回暖趨勢,說明,在此期間政府對于經濟出現疲軟狀態所做的一系列積極的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而整體經濟發展開始出現上升趨勢。并且根據先行景氣指數走勢圖,可以初步判斷陜西省宏觀經濟在短期內將會持續增長。
參考文獻
[1]徐國祥.統計預測和決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蔣琦,鐘赫曦,白明.貴州省經濟景氣監測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0(08).
[3]巴夢.陜西省經濟景氣監測與預警研究[J].經濟研究,2012(03).
[4]唐小峰,李杜.我國宏觀經濟景氣監測與預警指標體系構建分析[J].金融經濟,2007(09).
作者簡介:許麗蘭(1986-),女,吉林省圖們市人,碩士,研究方向:經濟統計。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