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農村金融在運營過程中存在著不良貸款占的數量過高、盈利率較低、農村金融市場競爭不對稱的問題。因此,在新形勢下,我們應該對傳統農村金融進行改良和完善,使其滿足農村經濟與農村金融良性發展的需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 農村金融 可持續發展
現代農業要實現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實現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都需要農村金融的支持。但是,傳統農村金融在運營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導致不良貸款占的數量過高,盈利率較低,農村金融市場競爭不對稱等現象。新型農村金融是傳統農村金融的改良和進步,在農村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實現新型農村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當下熱議的話題之一。
一、當前農村金融存在的主要為問題
(一)資金實力弱,金融環境尚待健全與完善
由于受到經濟制度、經營環境及社會普遍認識誤區的制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經濟實力不強,融資渠道稀缺,嚴重影響了其在業務方面的順利開展,經濟活動中存在著大量的風險和對沖,導致經營效率大大降低[1]。尤其是在較為落后的地區,許多村鎮銀行的注冊資本連幾千萬人民幣都達不到,吸儲存在著較大難度,無法實現大規模的業務開展,存在著嚴重的潛在風險危機。此外,雖然在這些年里,國家財稅與金融等相關部門頒布了一系列的正面鼓勵和支持政策來扶持新型農村金融,但沒有做到全國的統一實施,許多地方的村鎮銀行并沒有享受到這些優惠,導致政策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經營風險大,風險控制體系不健全
首先,新型金融機構一般規模經精簡,資金實力較弱,流動風險較大,使得業務開展不能順利進行。其次,農村經濟活動中的有效擔保物和抵押物嚴重缺失,信用貸款占比較高,導致農業生產活動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大大提升了貸款風險。再次,人們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覺得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是國家對農民的扶助機構,不受信任,使得體系在運營商體現出遲緩性。最后,沒有協調統一法人治理與內控制度的完整性,缺乏高科技的風險識別與監控技術。
(三)復合型人才缺乏,金融產品與服務較為單一
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行業工作人員來看,整體上存在著綜合素質不高,復合型管理與技術人才缺失的現狀。很多員工并沒有接受過正式、系統的金融專業知識的教學,也沒有經歷過全面的業務操作技能的培訓,對競爭力的提升與健康發展帶來較大影響[2]。此外,金融機構業務人員的服務意識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經營模式思維之中,沒有充分發揮貼近農村、熟悉農戶的優勢來開展服務項目。因而,使得所提供的產品單一、服務僵化,沒能很好地解決農村人民真正的生活所需,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還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二、實現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一)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新型農村金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經營出帶有農村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否則就無法體現出農村金融機構的特色。為此,應該在服務中突出個性化的打造。充分利用“地利”和“人和”的優勢,構建一支高速的服務團隊,實現以內、外勤人員、前后臺員工和客戶經理為主體的“三位一體”工作團隊,建立健全“二級營銷”市場開發工作長效機制,提高全機構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全員行動,全線出擊,細致分工,做到責任歸屬有序,人人各司其職,各謀其位,構建有強大競爭力的新型金融營銷服務體系[3]
(二)樹立以服務“三農”的宗旨
新型農村金融產生于“三農”,因此要以“三農”為根本出發點,牢牢把握“三農”的服務方向,遵從“三農”的創辦宗旨。新型農村金融的經營要充分體現“穩定縣域”這個基礎,時刻牢記“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不能盲目隨眾,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超范圍投放貸款。若是除了滿足當地需要,還存在結余,那么就應對按照銀監會相關政策,將其用于農業發展銀行發行金融債券的購買上。新型農村金融的服務要以縣為單位開展,為了彌補農村金融市場的空缺,要實現農村信用社網點分布的均勻、到位,來為農村人民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服務。
(三)嚴格加強金融風險監管
農村金融機構在經營發展中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若是沒有科學的風險管理措施,就很有可能會陷入較為嚴重的危機當中去。因此,對于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是實現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關鍵[4]。由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經營規模小,抗壓能力較差,使得農村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應該體現出這些特點,以符合中國農村經濟與農村金融運行的險種和規律,滿足農村經濟與農村金融良性發展的需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
當前農村金融存在著資金實力弱,金融環境不健全;經營風險大,風險控制體系不健全;復合型人才缺乏,金融產品與服務較為單一等問題,可以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樹立以服務“三農”的宗旨、嚴格加強金融風險監管等措施來實現農村金融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軍.信用社改革及其對區域金融市場的影響——浙江蒼南縣信用社改革考察[J].中國農村觀察,2010(05).
[2]沈杰,馬九杰.我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狀況調查[J].經濟縱橫,2010(06).
[3]溫濤.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金融風險防范與化解機制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03).
[4]張炎.村鎮銀行控制信貸風險的法律對策[J].農村經濟,2009(02).
作者簡介:王鑫(1990-),男,大連民族學院,經濟學專業,研究方向:金融。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