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國家對發展三農越來越重視,農村金融又是其中的重點,小額貸款公司的產生是中國發展小額信貸的一個創新性成果,也是中國政府在農村金融領域進行增量改革的重要載體,為解決小型農村經濟主體的融資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本文從中國的實踐出發,探討了農村小貸公司在自我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結合小貸公司運行機制中的不足之處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小額貸款 農村金融 運行機制
一、前言
農村小額貸款公司是我國從2005年才開始試點的,專門針對于農村的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額信貸服務的商業性貸款組織。作為農村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迫切解決農村農民、微小企業“貸款難”的大背景下,借鑒國外經驗而創建。在完善農村經濟體制,推進三農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孟加拉鄉村銀行是最早開始實施小額貸款項目的銀行,它是一家意在服務于貧困者、為貧困者造福的鄉村金融機構,以其短期、小額、無擔保和手續簡便等特點而在世界上受到普遍關注。這種模式不只是一種扶貧的方式,更是一種金融領域的創新。其相當成功地解決了長期以來正規金融機構難以為貧困人群提供適合于他們的有效信貸的難題。
1994年,小額信貸模式才被引入我國。最早,只是由國際援助機構和國內公益組織針對我國農村扶貧貸款計劃中存在的問題而進行的一種嘗試。此后,中國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商務部、農業部等部門經過多次協商探討,同意從甘肅、山西、陜西、四川及內蒙古等5省內分別選擇一個縣進行小貸公司的試點工作。同一時間,財政部還放寬了農村金融機構的準入政策,推出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推動小額信貸制度進一步發展。
二、我國農村小額貸款公司運行中存在的缺陷
(一)資金來源并不充足和穩定
農村小貸公司由于不能吸收公眾存款,造成其資金注入的渠道比較單一。資金來源被限定在這幾項。包括股東繳納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不超過兩個銀行的金融機構對他們的融入資金。而且,國家規定小貸公司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的融入資金,不能達到其資本凈額的50%以上。再加上,“只貸不存”的規定,使得小額貸款公司不能具有銀行一樣的“信用擴張”能力,這樣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貸公司信貸規模和覆蓋范圍的擴張。因為不能夠吸收公眾存款,所以其想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批發資金是非常困難的,這就造成了小貸公司在增加資本、擴大規模、打通渠道時會遇到資金不足的問題,而且一旦資金鏈發生中斷,即使是短期中斷,對于小貸公司的打擊也將是致命的。因此,資金問題成為小額貸款公司發展中最大的難題。
(二)稅負重、收益低
關于小額貸款公司是否享受國家給予金融行業的支農、稅收優惠政策等,均未有明確的規定,造成銀行、稅務等部門在對其放貸、征稅過程中無法可依、無據可查。這種情況下,本身具有的公司性質,就要求其按工商企業標準來繳稅,5.56%的營業稅及附加和25%的企業所得稅使其壓力巨大。由于,利息收入是小額貸款公司的唯一經濟來源,一旦利息收入減少,小額貸款公司的生存變得異常艱難。除了繳稅意外,在年終決算時,其股東回報率也比一般工商企業要低很多。這就使得許多只看重盈利的股東逐漸對其發展失去信心,導致其減少投資,甚至撤資。
(三)抗風險能力弱
1.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經營的產品具有高風險性
農民幾乎一直都是“看天吃飯”,農村小額信貸大多用于種植業,養殖業及其他與自然條件相關的產業,季節性很強,受天氣等情況的影響較大。一旦發生天災等意外情況,農產品的供應將發生極大變化,這直接影響農民的收益。雖然國家會給予一定程度的財政補貼,但是農民的還貸能力仍將受到考驗,小額貸款公司有可能面臨收不回貸款的局面。
2.農業生產及農業產品普遍科技附加值低
市場競爭無序,市場波動幅度較大,存在很大經營風險,甚至產生信貸風險。而且,小額貸款公司采用的團體貸款政策會產生一種額外的信貸風險,就是在團體中一個人拖欠貸款時,其他人因擔心團體貸款的失效和本身的利益受損,會有可能自動違約,這樣一個人的違約就會導致整個貸款團體的違約,那么帶給銀行的損失將是難以估量的。
3.目前小額貸款公司征信系統并不健全,對客戶的信用調查難以做到知根知底
一方面,公司人力有限,難以收集廣大農戶的資料,而且農戶基本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生,經濟方面的資料很少;另一方面,小額貸款公司不屬于金融機構,處于發展初期,管理方面經驗較為匱乏,尚不具備將中國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與公司信用系統進行對接的條件。因此,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風險自然加大。
三、完善農村小額貸款公司運行機制建議
(一)建立有效的資金供給機制
實施持續的資金供給機制是小貸公司發展的重要一步,逐漸允許一些經營業績良好、誠信記錄優良的小貸公司,優化融資渠道、擴大融資規模,這樣能夠通過更多方式擴大小貸公司的資金來源。
1.擴大小額貸款的融資比例
使那些經營情況好、自身內控水較平高的小貸公司能夠更多地從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融入更多的資金,甚至可適當地將其融資比例放寬到資本金的100%。與此同時,融資利率應以同期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為基準,視情況加點,逐步增強小貸公司的放貸能力。
2.合理增加資本金,擴大經營規模
對于效益較好、合規經營的農村小貸公司,應該允許在其運營資金不足時,上報相關管轄部門,力爭更早地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增加資本金。
3.逐步放開央行的支農再貸款范圍
在小額貸款公司大力支持三農建設的時候,政策上給予適當的再貸款支持,并可將小貸公司因針對農村小微企業和農產品收購而辦理的票據貼現給予再貼現,擴大其資金來源。
4.簡化農村小額貸款公司向商業銀行融資的手續
從中擇優向運作有序、管理規范、風控機制完善的小貸公司授信。
(二)發揮政府扶貧資金的杠桿作用
小額貸款不只是一種金融服務方式和服務理念的創新,更是一種相當重要的扶貧方式。作為農村小貸公司的主要服務對象,農戶和農村微小企業,這些客戶恰恰是商業銀行不愿意提供貸款的對象,而且多數屬于扶貧對象的范疇。因此,可以借鑒孟加拉國格萊珉銀行成立農業基金會、漁業基金會等基金會的形式,在每個縣設立一個分會,負責向貸款者提供農業技術指導和產銷服務,幫助農民發展生產。還可以借鑒印度政府的一系列項扶貧項目,清晰而有效地構建小額信貸服務的思路,將我國一些扶貧項目的專項資金交由小貸公司,委托其向扶貧對象發放,并負責日常管理,指導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將政府直接補貼轉向小額貸款公司—扶貧對象相結合的市場行為轉變,充分發揮扶貧資金對小額貸款公司的杠桿撬動作用,提高小額信貸的效率,促進小額貸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三)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
1.建立規范的農業保險制度,向農村小額信貸提供保障
有意向的保險機構應該在農村地區開拓新的保險領域,設計如小額信貸保險等新型保險產品,在小貸公司向農戶發放貸款時,為農戶提供意外傷殘及意外事故保險,建立“信貸+保險”農村金融服務新模式。
2.強化貸款規模的內控機制建設
包括風險控制、業務操作流程等制度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業務熟練度,謹慎放貸。
3.防范風險、加強監管
按照有關部門規定,增強監督管理、防止非法集資,確保小貸公司能夠規范的運營,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總的來說,小貸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尤其在農村地區,農村小貸公司的發展還面臨一定困境,其運行機制則是需要重點研究的。從小額貸款公司的管理機制、貸款機制到法律政策機制,相比國外成熟的小額貸款運作機制,我國的小額貸款公司還存在很多漏洞,尤其是格萊珉銀行,其特殊的擔保方式、靈活的貸款制度和三位一體制度都是需要我國借鑒和吸收的。近年,政府出臺的新政策意在大力扶持小額貸款公司,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轉變成村鎮銀行,為未來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指明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張雅瓊,屈海群.格萊珉銀行對我國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發展的啟示[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11(02).
[2]田苗,張天聰.小額貸款公司運作機制淺析[J].財經論壇,2010(09).
[3]盧亞娟,蔡則祥.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的特征與經營績效分析[J].農業經濟,2011(12).
[4]徐瑜青.小額貸款公司運營現狀及問題[J].農村經濟,2010(0l).
作者簡介:王愷(1989-),男,漢族,天津人,天津財經大學研究生院,研究方向:農村金融,私募股權投資。
(編輯: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