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金融風險的周期性來說,所有商業銀行都是在既定的貨幣政策環境中運營的,而貨幣政策在周期規律的作用下,有寬松期、緊縮期之分。一般說來,在寬松期,放款、投資及結算等環節的矛盾相對緩和,影響銀行安全性的因素減弱,銀行風險就越小;反之,在緊縮期,金融同業間以及金融、經濟間的矛盾加劇,影響銀行安全性的因素逐漸增強,銀行風險就大。
【關鍵詞】農村金融 管理工作
一、當前農合行存在的風險因素分析
從目前來看,農合行存在的風險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積聚的不良資產數額巨大
眾所周知,農合行經歷了地方行政管理、人民銀行管理、農業銀行管理、人民銀行直接監管等多種管理體制的變遷,積聚下了大量的不良資產,包括不良信貸資產和歷年虧損、案件損失、財產損失等不良非信貸資產,造成大量的信貸資金被占用,嚴重威脅著農合行的生存和發展。
(二)新增不良信貸資產呈逐年遞增趨勢
因此,不良信貸資產的快速增長加劇了農合行的經營風險。
(三)操作風險隱患突出
目前,農合行的員工面臨著老化現象嚴重、新老交替緩慢、接受新業務新知識能力差、有不良行為的員工多、員工責任性不強等諸多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得到完全解決,因此,操作風險顯而易見。
(四)案件風險令人擔憂
二、農合行風險成因探究
(一)內控制度落而不實,風險管理基礎薄弱
省聯社成立后,內控制度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制度制衡的科學性和規范性還有待加強。一是存在重制度建設,輕貫徹落實的傾向。有的基層社領導認為只有一整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即可,由于有的制度與其個人經營和發展思維有沖突,至于執行與否另當別論;二是理解制度存在偏差。部分基層社領導對各類規章制度的內涵和目的并不十分明確,使規章制度有名無實,風險管理流于形式;三是對違規違章處理追究不力,客觀上縱容了違規操作和案件的發生。
(二)人員素質不高,風險管理能力低下
雖然近年來,省聯社對農合行進人渠道實行了嚴格的控制,但由于農合行成立時間久,從員工整體情況來看,依然存在來源復雜,知識層次偏低等現象,而且從農合行體制來看,一些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很難被分配到農合行工作,農合行引進人才也很不易,造成職工隊伍知識結構不合理,層次不高。
(三)經營管理不善,貸款風險系數偏高
由于經營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因素影響,部分基層工作人員對信貸經營管理工作隨意性大,重放輕收、重貸輕管的思想嚴重,造成貸款風險系數偏高。一是貸款結構不合理。信用貸款占比過高,擔保低押貸款占比過低。二是對擔保人資格和能力審查不嚴,有的甚至伙同借款人一起騙取信用社貸款。三是貸后管理工作被忽視。貸款一放了之,不聞不問,有的貸款甚至一放幾年無人過問,人為造成喪失時效,喪失債權。
(四)盲目追求發展帶來的負效應
向商業銀行發展,最大限度地追求經濟效益是農合行的發展趨勢。一些農合行為了迅速擴大規模,極力追求自身的“塊頭”,于是信貸條件放寬了,風險管理放松了,執行制度松馳了,而與此同時,經營風險也就增大了。
(五)風險管理意識淡薄,風險管理職能部門作用缺失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沒有明確相應的職責,人們對風險管理的意識也十分淡薄,風險管理工作局限在單一的不良貸款清收上,而且各個地區的情況也不盡相同,風險管理的職能作用沒有得到相應的延伸和發揮,形成風險管理部門不管風險的現象。
三、加強農合行風險管理的緊迫性分析
首先,農合行的健康發展關系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合行業務的不斷壯大,農合行不僅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金融地位至關重要,而且點多面廣,是廣大農村和農民獲得金融支持的主要力量。
其次,農合行的經營現狀不容樂觀。有些地方的農合行經營環境差、信貸資產質量惡劣、經營效益低下、案件頻發,有的甚至資不抵債,因此,亟需強化風險管理,切實化解風險,推動農合行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最后,加強風險管理是農合行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農合行的發展壯大,不僅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更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實力和競爭能力,只有切實防范和化解各類風險,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實現良性健康的發展。
四、防范和化解農合行風險的思路
(一)加強領導,更新觀念,把農合行風險管理工作放到首要位置上來
農合行應該引入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工作,提倡農合行的穩健經營,在穩健經營的基礎上,擴張規模,提高質量。在現有的風險管理部門的基礎上,對其職責和職能進行延伸,風險管理部門除對清收盤活工作進行指導外,還應全面負責對經營風險的監測和檢驗以及對信貸管理的監督和檢查,對大額貸款的發放應層層建立以風險管理部門為主的貸款事前審查審核體系,在不考慮經營的前提下,全面分析預期風險,將貸款風險損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二)全面建立農合行風險預警機制,適時監測和掌控風險
農合行應盡快建立初級風險預警系統,使風險預警制度化、經?;?。對發生風險隱患的經營單位,適時進行風險提示,將各類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建立規范的法律保障和運作機制
以風險管理部門為主體,建立規范的法律保障和運作機制,充分維護農合行的合法權益。
(四)加強業務知識和規章制度培訓,努力提高信貸人員風險識別能力
對信貸從業人員,在專業培訓上,不僅要幫助提高其業務知識和規章制度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其風險識別能力。
(五)堅持行務公開是防范農合行經營風險的有效手段
農合行領導班子的管理能力直接關系到農合行的經營風險狀況,堅持實現社務公開,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智慧,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大決策失誤。同時,可充分發揮“三會”以及內部各管理委員會的職能作用,真正體現民主管理的核心,使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業務操作、員工行為逐步邁入規范化的軌道,確保農合行的穩健經營。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