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此引發人力資源在管理模式上也發生變革,傳統的管理模式導致人力資源與企業運營形成矛盾發展的趨勢,不利于企業、社會的發展,本文通過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進行研究,提出基于“勝任力”模式的新型管理方式,探討其在管理上的作用。
【關鍵詞】勝任力 人力資源 管理研究
人力資源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人力資源的合理化管理更是促進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途徑。人力資源決定了社會特定時期的生產背景,與此同時,不同時期的環境和社會要求,會產生不同的人力資源管理方式。因此在社會的現行階段,應將勝任力的管理方式結合到人力資源中,以此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一、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人力資源呈現逐漸上漲的趨勢,管理意識與實際的人力資源發展產生矛盾,我國的人力資源在管理上不僅出現意識上的落后,而且措施也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人力資源流動性大,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支柱,更是企業的支撐,但是企業在人才管理方面出現不合理的情況,例如:薪酬、績效、晉升等方面,導致人力資源不穩定;其次是缺乏人力資源職位制度,部分企業中人力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缺乏一定的職位制度,造成職權上的混淆或空缺,由此降低企業人力資源的責任感,制約了企業正常的發展;最后是管理上缺乏隨機應變的計劃,人力資源的整體也是呈現動態變化的,對其進行管理,更是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措施,保障人力資源的發展以企業實際情況為依據,提升人力資源分配的合理性。針對我國人力資源的現狀,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基于勝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
勝任力主要是指在人力資源結構的整體中,根據個人能力的不同,將人才進行分開管理,以便其在企業發展中創造更大的價值,通過勝任力中相關指標對人力資源進行價值的肯定和劃分,因此針對基于勝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進行以下分析:
(一)勝任力在人員結構中的應用
通過勝任力對人力資源的結構進行管理,主要包括外部人才的吸納和內部人員的晉升。基于勝任力的人資管理對招聘、晉升設置一定的考核標準,例如:招聘時,企業可針對應聘者進行專業技能、職業素質的考評,根據其在面試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其對企業、應聘崗位的理解,確認應聘者的價值,通過勝任力的模式確定應聘者在企業錄取后,是否會為企業帶來長久的效益;晉升時,需著重對被考核的員工進行細致的分析,通過勝任力模式中涉及的方法和關鍵點,對其以前的工作記錄、行為表現、職業道德以及員工是否適合晉升的崗位進行研究,實現對人力資源結構的管理,而且基于勝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可將企業自身的價值取向、觀念、目標,積極地傳遞到員工群體中,促進人力資源結構的穩定發展。
(二)勝任力在人員激勵上的應用
通過對勝任力模式進行考量,其在人員激勵方面的管理效果非常明顯,企業的發展與人力資源相互依賴。因此,建立合理的激勵制度不僅可促進企業實力的提升,更是企業對人才重視的表現,激勵制度的構建首先需要以“信任”、“公平”為基礎,人力資源的激勵制度可幫助企業挖掘人才,同時讓員工的勞動得到認可,提升企業對勞動者的尊重程度,利用激勵制度促使員工形成自我約束力,實現工作中的自我鼓勵。當員工的付出得到企業的肯定時,員工會自發形成一種自我資源管理的意識,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取企業的獎勵,由此,促進企業與人才的良性循環發展,一方面保障企業的人力資源可根據社會的進步進行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保障人力資源在企業中發揮有效的價值。
(三)勝任力在人員培訓內的應用
特性培養是勝任力的一種表現形式,基于勝任力的人員培訓可針對培訓員工的具體特性進行,可以以員工為企業創造的效益為劃分標準,實行基于勝任力的員工培訓,而培訓最終的目的,即是再次提升員工可創造的效益。培訓是企業內部為提升績效衍生的方式,同時也是員工在工作一定時期后必須的環境,在勝任力參與下的培訓可通過員工對自我的認識、人格的實際表現形式以及企業工作的目的等進行分析,重點分析員工培訓涉及的主要因素,對員工崗位的勝任能力進行劃分,確定對其進行培訓的方式以及內容,促進員工在發揮個人能力的同時,為企業的進步、發展,提供更大的價值,提升基于勝任力人資培訓的管理效益,保障人力資源與企業在勝任力的作用下,以可持續發展的趨勢運營。
三、結束語
社會的信息化發展,促進我國社會中的人力資源結構同時以信息化的趨勢發展,以勝任力為基礎,運用在現代人力資源的管理方面,其成效是非常明顯的,一方面積極明確了社會人力資源的結構、模式;另一方面科學地對人力資源進行控制、管理,促進人力資源不論是在社會方面,還是在經濟方面,都可發揮最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1]李明斐.勝任力與勝任力模型構建方法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12(13).
[2]方永瑞.基于勝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0.
[3]楊東濤,朱武生.基于勝任力的人力資源管理研究[J].理論熱線,2012(12).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