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2P網絡借貸從歐美興起并在世界范圍內推廣,2006年由宜信引入中國,短短幾年間也得到了快速迅猛的發展。研究P2P網絡借貸的交易特征有利于政府和各家網絡貸款平臺更好地制定政策,幫助借款人更有效率地借到款項,同時也能幫助投資者更安全地進行投資決策。而行為金融作為一門新興的金融理論,對于網絡借貸平臺掌握投資者心理,提高借貸效率有一定影響。
【關鍵詞】行為金融理論 P2P網絡借貸 影響
一、P2P網絡借貸與行為金融的聯系
P2P網絡借貸近年來一直都是金融行業中備受關注的問題,并引申出了一系列的相關研究。這種高效便捷的借貸方式以其個性化的操作方式和利率定價機制常使得借貸雙方共同得利。雖然目前市場規模仍然有限,無法與傳統金融行業比肩,但其展現出了生命力、爆發力和創新力。目前各家P2P網絡借貸平臺良莠不齊,仍然有很大改善空間。
行為金融學將傳統的金融理論與心理學的研究相結合,從人類決策的非理性角度來分析,從而對有效市場假設提出質疑,來分析總結市場中的決策結果。與P2P借貸平臺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可以發現P2P借貸的成交情況不僅僅是由借標本身包含的內在因素決定,很大程度上還會受到各參與主體行為因素的影響。在P2P網絡借貸的決策過程中,人們相信自己對于自己熟悉領域的預測,重視最近發生的事件,以及注重借貸決策可能造成的損失,這些心理活動都會對借貸的結果帶來影響,使貸款人的實際決策結果并不符合金融投資的最優投資決策與傳統理論。
二、行為金融理論對P2P借貸行為的解讀
選擇偏差與反應程度對于鑒別借貸信息、進行借貸決策的影響尤為明顯,而且針對投標信息反應的羊群效應理論也一直吸引學術界的關注。行為金融學中提出了一些模型,可以對借貸活動中貸款人的心理進行解釋。
(一)BSV模型
這種模型把人們在投資決策時的心理活動概況為兩種不同的偏差,再分別從這兩種偏差的角度研究貸款人決策模型是怎樣引發利率浮動異于有效市場的情況。第一種偏差是選擇性的,例如對P2P借貸市場的總體情況缺乏重視,只關注近期利率的浮動。第二種偏差是保守性的,貸款人堅持心中對于借貸交易的認知,不根據變化的情況及時更改決策。分析歷史數據和外圍消息是投資決策中的重要環節,此時貸款人心理往往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人的大腦總是會把一些看上去相近而實際上內容不同的東西歸為一類,快速地分類處理容易引起貸款者對某些舊的信息的過度反應。因此當瀏覽P2P借貸平臺上的借標詳細信息時,貸款人的主觀思想將會影響決策,并且對借貸結果產生影響。
(二)DHS模型
該模型在分析人們對信息的反應程度時也把情況分為兩種,重視過度自信和歸因偏差。在DHS模型中,當事情發展與貸款人的預期一致時,貸款人將這種情況視為自己的能力高,也就是成功因為自己選擇明智;當事情發展與貸款人的預期不同時,貸款人就把它看成外在問題,也就是失敗因為外界因素。如果貸款人根據自己獲取的借標信息進行借貸交易決策,借貸成交之后得到好的信息,放棄某個借標之后得到壞的公開信息,在這種情況下,貸款人的自信心增加。反之,貸款人的自信心并不會同樣地減少。這樣,不但會引起一定時間內的慣性和從長遠看的逆轉,也會讓貸款人自信過頭。
(三)HS模型
這種模型在基本方法上跟前兩種模型有很大不同,研究的重心不再是認識的偏離,而是不同交易者間的相互反應。HS把貸款人按照反應的先后次序分為兩類,其中消息觀測者會根據自己的觀測以及獲取的未來消息進行預測,動量交易者主要靠歷史價格變化來進行判斷,這兩種貸款人都不是傳統金融理論中的完全理性人,而是有限理性的。在消息觀測者的集體里,私下消息不是集中爆發而是會漸漸擴散開來,因而反應不足或是過度就被概括為對私下消息的傳播而不是貸款人之間的“友情模式”。動量交易者往往會寄望由簡單套利來從當初對私下消息反應不充分的消息觀測者身上獲利,但這種套利模式會使得成交利率反而過度反應市場信息,即反應不充分的消息最終總會反應過度。
(四)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主要指投資者之間互相影響產生同樣決策的行為,這種行為是出于人類社會性的本能,相當普遍。越是經常交流經常溝通的人們,越容易做出相同的決策,因為他們的思維總是相似或者雷同的,受到彼此的影響。并不是所有做出相同決策的貸款人都稱為羊群效應,因為這種模式注重貸款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對彼此的借貸結果產生影響。P2P網絡借貸交易中一個重要的現狀就是信息不對稱,因而貸款人不能只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做出決策,而要模仿其他人,采納其他人的借貸歷史來決策,因此形成羊群效應。在P2P網絡借貸交易中,貸款人依據其他貸款人的決策結果來對借標進行分析,比如選擇信用等級較高、借貸成功率較高的借款人。借標網頁中的各種信用標志、借貸歷史引起貸款人的關注,跟借標的基本屬性、投標者的風險偏好、觀察學習等因素共同影響投標結果,從而產生了羊群效應。
參考文獻
[1]彭飛.基于行為金融的資產選擇模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1.
[2]錢金葉,楊飛.中國P2P網絡借貸的發展現狀及前景[J].金融論壇,2012(01).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