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黃岡市經濟逐年快速增長,轄內銀行業主要存貸比指標,難以適應地方經濟快速增長需要。本文以黃岡市為例,探討轄內銀行業存貸比例現狀,加以原因分析,以解決存貸比偏低問題。
【關鍵詞】銀行業 存貸比 黃岡市
隨著黃岡市經濟逐年快速增長,而轄內銀行業存貸比例指標長年排序在全省12個地市州后列,對地方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一定制約,近年來“存貸比”持續下降,引起地方政府高度關注。對此,我們對轄內銀行業2012年存貸款比例狀況進行專項調查。
一、黃岡市存貸比例概況
銀行業存貸比指標,是銀行貸款總額與存款總額之比,此指標是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指標,主要反映是區域經濟與銀行匹配狀況,同時,也是地方黨委、政府衡量地方經濟與銀行契合度的主要指標,銀行業存貸比高低,一方面反映銀行業信貸資金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能體現銀行業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狀況。
(一)轄內銀行業存貸比偏低
2012年末,轄內銀行業各項存款余額1374.5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554.76億元,存貸款比例為40.36%,居全省12個地市州倒數第一名,低于排名11位的隨州市3.85個百分點,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26個百分點。
(二)轄內新增存貸比仍然低
2012年,轄內銀行業當年新增存貸款比例為34.74%,居全省12個地市州倒數第二名,高于十堰2.25個百分點,低于排名10位的孝感5.58個百分點,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4.7個百分點。
(三)轄內銀行存貸比有差距
從2009年以來,轄內銀行業“存貸比”持續徘徊在40%上下,且與全省平均水平長年有25—30個百分點的差距,同監管部門要求銀行業存貸比監管指標相距34個百分點。
二、存貸比現狀原因分析
(一)銀行改革,釋放存貸比空間
從1999年后,銀行業實行大的改革,國有四家銀行實行了股份制改革,農村信用社實行了法人體制改革,改革中國家為減輕銀行業歷史包袱,對國有商業銀行業歷史形成不良貸款進行了剝離和核銷,農村信用社通過票據置換不良貸款,轄內四家國有商業銀行通過四次大規模剝離不良貸款93.18億元,累計核銷不良貸款23.16億元,農村信用社通過票據置換不良貸款13.28億元,共計處置不良貸款129.62億元,由此,轄內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信貸總量大幅減少,存貸比由1999年末148.38%到2009年末41.01%,存貸比下降107.37個百分點。
(二)存款增長,制衡存貸比上升
銀行業通過改革處置大量不良貸款,為銀行業釋放了大量信貸空間,從轄內銀行業2009年末—2012年末信貸投放量情況看,貸款投放一年比一年增量,有效支持地方經濟快速發展,三年間貸款投放量平均保持20.5%增長,但是,轄內銀行業存貸比始終徘徊在40%上下,長年排序在全省后列,導致這種現象原因,主要是轄內銀行業存款增幅比較快,三年間轄內銀行業存款增幅平均保持22.59%增長,高于貸款增幅2.09個百分點,貸款增長始終落后于存款增長,制衡轄內銀行業存貸比上升。
(三)經濟薄弱,形成存貸比偏低
黃岡經濟基礎比較薄弱,是歷史原因形成的,因為黃岡是一個農業大市,長期以來都是以農業為主,在經濟發展大潮中,地方政府通過大力發展地方傳統經濟和招商引資,經濟基礎環境有所改變,但仍舊存在規模和行業影響力極小。從當前轄內經濟狀況看,規模以上工業,95%以上為中小企業,有影響力的工業企業還比較少,經濟重頭仍就是農業。導致轄內銀行業信貸資金投放長期受到制約,因為農業吸納信貸資金只是局部、季節性的,其需要信貸資金量也是有限的,工業企業有部分存在產能落后,技術含量低、粗放經營,加之企業信用度低、穩定性差、風險度高、管理不規范以及缺少有效的抵押物,還有的工業企業已成為國家產業政策限制發展產業。所以,造成轄內銀行業存貸比長期偏低現象。
(四)經營管理,制約存貸比提高
隨著銀行業改革,經營權實行法人體制管理,貸款權限全面上收,總行對二級分行實行信貸規模控制。國有商業銀行實行兩種規模控制,一種是“切塊式”管理,省分行將信貸指標分配到市分行,在月末或年末不得突破。另一種是“招標式”管理,市分行負責向省分行報項目,貸款由省分行集中審批。農村信用社信貸資金投放受限制,如果超過政策預期,人行就會采取窗口指導、約見談話等措施進行信貸調控。由于轄內中小企業占比大,普遍存在抵押擔保不足、財務信息失真、信用意識不強等問題,導致許多企業因此貸不到款,加之企業申請貸款項目,傳統項目偏多,高端貸款項目較少,很難在全省爭到更多的信貸份額。
(五)風險制約,造成存貸比難提升
由于銀行業經營管理權模式改變,經營管理工作不斷規范,至上而下主要突出經營風險防范和管理。(1)實行貸款風險管理。各上級行對下級行不良貸款管理,實行限額風險控制,不良貸款不能上升,一旦不良貸款出現上升,要及時化解,不能及時化解,貸款就會受到嚴格控制,有的行出現停貸處罰。(2)實行信用等級管理。銀行業為加強企業貸款風險管理,對企業實行了信用等級評級,銀行業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很難達到銀行現有信用貸款的評級要求,很難提供符合銀行規定的抵押物種類或足額抵押物,2012年轄內80%以上企業資質達不到銀行授信要求。主要是缺少有效的抵押物,企業信用度低,被評為A級以上信用企業占企業總數不到5%。所以,一方面許多中小企業出現貸款難問題,另一方面銀行業大量的富余資金又找不到出路,存貸比不升反降。
三、提高轄內存貸比建議
(一)優化地方經濟產業結構
(1)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要通過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帶動信貸結構調整,以信貸結構的調整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強產業結構信息引導,努力實現宏觀信貸政策與地方產業政策的有機融合。(2)實施品牌戰略。努力推動企業創品牌、創特色、占市場、樹形象,打造產業高地。同時,銀行業要幫助企業樹立品牌意識,支持企業做大市場、做強品牌、做出特色。(3)發展優勢產業。要立足實際,依托現有基礎,發揮優勢產業,以現有轄內農業優勢、資源優勢、人文優勢、交通地理優勢以及國家發展革命老區的政策優勢逐步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優勢,爭取上級更多的政策優惠和信貸支持。
(二)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1)切實提升企業信用等級,加大A級以上信用企業培植力度,幫助企業達到銀行授信條件,培育優質信貸客戶。(2)積極培育抵押擔保市場。建立多種形式的中小企業擔保基金,擴充擔保風險準備金、資本金,做大做強擔保產業,提升擔保能力。(3)搭建企業融資平臺。幫助銀行業與中小企業建立金融服務平臺,推進銀企信貸對接,引導銀行業開展多種形式的信貸營銷活動。(4)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認真落實關于對企業、個人辦理抵押貸款和金融機構處置抵債資產有關稅費的優惠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最大限度地釋放銀行信貸總量。
(三)推進銀行信貸產品創新
(1)探索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積極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房和林權抵押貸款,破解“三農”融資難題,激活農村金融市場,促進“三農”經濟快速發展。(2)創新融資模式。積極試行產業集群和產業鏈等新型融資方式,選擇一批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融資租賃試點,積極開展項目融資。(3)創新信貸產品。積極引導銀行業發展票據融資、理財融資、結算融資等非信貸融資業務;積極探索動產抵押、權利質押、應收賬款質押和關聯企業擔保等抵押擔保工具。(4)利用債券市場融資。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拓展企業融資渠道,切實打破當前中小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的單一融資模式。
(四)大力發展多樣銀行機構
在現有銀行業機構的同時,要大力發展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機構,同時要積極引進實力雄厚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以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要求,以大別山試驗區組建相配套的大別山銀行等等。
作者簡介:王磊(1961-),女,湖北黃岡人,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學。
(編輯: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