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貨膨脹(以CPI來代表)與貨幣供應量(以M2來代表)一直以來都是政府、投資者進行決策時所考慮的重要因素,然而市場中變量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往往帶來比較嚴重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采用了VAR模型研究通貨膨脹,貨幣供應量對上證國債,上證企業債以及上證A股的影響。
【關鍵詞】VAR CPI M2 國債 企業債 上證A股
一、引言
貨幣政策如何影響金融資產價格是決策者,投資者十分關心的問題。本文將嘗試從CPI,M2入手研究對上證國債,上證企業債以及上證A股的影響。并參考了近期的相關文獻。王一鳴(2005)對債券市場收益率曲線的實證分析表明,對于不同待償還期的債券,它們之間收益率的關系(斜率,曲度)受cpi影響最大,表明期限結構包括了有關未來消費增長的信息。周宏(2011)認為通脹上升會增加企業債券的信用風險,因為通脹升高人們對未來預期不確定性加大,風險厭惡程度加大,減少了對企業債券的需求,而引起企業債券信用利差的增大。周暉(2010)從貨幣政策的角度通過GARCH均值方程模型和BEKK波動相關模型,對中國股票市場進行實證分析后發現,央行可以通過貨幣政策調控經濟增長,進而調控股票市場資產價格。
二、研究方法與變量選取
VAR又稱向量自回歸模型,1980年由Sims提出,主要用于預測相互聯系的時間序列以及分析隨機擾動對系統的動態沖擊,沖擊的大小,正負及持續的時間等影響。我們選取2005.10到3013.9月總共80個觀測值,變量分別有CPI,M2,SZGUOZHAI(上證國債指數),SZQIYEZHAI(上證企業債指數),SZA(上證A股指數)。數據來自于WIND數據庫。
三、實證分析
(一)平穩性檢驗
首先我們先對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我們所選取的變量均未通過平穩性檢驗,于是我們對CPI,M2進行一階差分處理,對SZGUOZHAI,SZQIYEZHAI,SZA去對數后進行差分,得到的結果均是通過了平穩性檢驗。
(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我們對模型中的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中,滯后期的選擇對檢驗結論有明顯的影響。在選擇滯后期時,我們參考了幾個因素:一是AIC,BIC最小信息準則,二是變量之間相互影響往往具有滯后性,在此基礎上,我們選擇了滯后兩期進行估計。經過檢驗,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CPI的波動是dlszguozhai的格蘭杰原因,CPI的波動是dlszqiyezhai的格蘭杰原因,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m2的增長率波動是上證指數變化率的原因。
(三)VAR模型構建檢驗與分析
根據得到的模型,我們又分別進行了異方差以及序列相關的檢驗,所得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拒絕了了存在異方差和序列相關的假設。
我們只將CPI與M2對債券與股票顯著的滯后項列出來。根據模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種結論:
1.滯后一階的cpi變動對國債價格的變動比較顯著,且系數為負。關于cpi變動與國債價格變動的反向關系,有如下解釋, 一是cpi上升加大了貨幣緊縮的預期,比如增大國債供給與加息,相應的將會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并增大了債券收益率。二是從持有資產人的角度來看,cpi上升對于固定收益類型的金融資產意味著收益的減少,從而降低了債券持有者繼續持有的愿望。
2.對于企業債,從結果來看,仍然支持了cpi變動對于企業債券價格變動具有顯著影響,且系數為負這一結論。
3.對于上證指數,滯后一期的m2變化對其有顯著的正影響,而cpi變動對指數變動并沒太大影響。巴菲特認為高通脹在長期不利于股票市場,因為政府會因高通脹而采取貨幣緊縮政策,從而壓制了流動性,導致利率高企,企業借貸成本升高,侵蝕了企業利潤,并壓低了市場的估值水平。之所以結果并未顯示通脹對指數的顯著影響,一是可能是因為我們采取的時間過短,二是在我們的研究期間經濟環境經歷了劇烈的變動,08年金融危機后,我國采取了強力的刺激政策,把保增長放在首位,盡管cpi高企,但貨幣增長在危機后的幾年卻出現高速增長。三是滯后階數可能不夠,需要進一步的增加滯后階數。
四、結論
對于國債跟企業債來說,CPI的變動都對它們有顯著的影響,顯示了通貨膨脹對債券的巨大影響。而對與上證指數而言,貨幣供應量M2增速對其有顯著的影響,顯示出股市的資金推動型特征。
參考文獻
[1]王一鳴.我國債券市場收益率曲線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5(01):111-124.
[2]周宏.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對中國企業債券信用風險的影響[J].會計研究,2011(12):41-46.
[3]周暉.貨幣政策,資產價格與經濟增長[J].金融研究,2010(02):91-101.
作者簡介:郭慶云(1988-),男,山東泰安人,西南財經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行為金融學。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