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將企業內部融資行為及解決方式稱之為內部融資金融交易范式(以下簡稱“金融交易范式”),即企業職工出資,委托(或信托)企業工會,工會認購信托計劃(資產管理計劃、合伙企業份額)等,再由信托、券商、合伙企業通過股權或債權的方式將資金交給企業或其所轄。
【關鍵詞】內部融資 金融交易范式
一、“金融交易范式”解析
(一)“金融交易范式”交易結構
(二)“金融交易范式”簡要說明
以上三張圖展示了“金融交易范式”的三種情形。其共性是都充分利用了企業工會這一社會團體法人,企業員工通過信托或委托方式將資金交付給工會,由工會作為投資主體認購信托計劃、入伙合伙企業作為有限合伙人或購買資管計劃。
二、內部融資原因
“金融交易范式”連接企業和企業員工兩頭。企業是融資方,員工是投資方。先說企業。與其向金融機構融資,付出一定的成本,不如向企業內部職工融資,既融到所需資金,又能為員工謀福利,亦能增強企業凝聚力。內部融資需要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開展,這也是“金融交易范式”存在的前提。
再說員工。目前投資渠道本來就不多,加上投資風險比較大(比如股市、基金),而投向自身賴以生存、休戚相關的企業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三、內部融資是否非法
(一)是否構成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明確規定非法集資必須同時具備非法性、公開性、利誘性、社會性四個特征要件,而在“金融交易范式”下,集資是向企業內部職工這一特定的對象進行,不向社會公開宣傳,因此,其行為不具有社會性和公開性。這樣企業內部融資就不構成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二)是否構成“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
我們將“金融范式”與“非法集資刑事解釋”第六條中關于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等的規定對比可以看出,企業內部融資并不涉及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等,因此不構成“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
四、為什么選擇工會
根據《合伙企業法》中對人數以及投資上限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到工會組織可以將企業員工個人無法開展的投資業務開展起來,其集中的人數以及集中的資金額可以遠超最低要求。工會代企業員工開展投資,其投資主體為1個,符合人數上的規定。
五、員工與工會的之間的法律關系
(一)信托關系
根據《信托法》相關規定,員工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將其財產(一般是貨幣)委托給工會,由工會以其名義開展投資活動,此行為并不違反信托法。
(二)委托關系
按照《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員工可以委托其所屬工會這一社會團體法人開展投資行為,也即企業工會代理企業員工開展投資并不違反“民法通則”規定。當然,工會作為代理人需要在代理權限內開展活動,這需要相關協議中約定明確。
六、工會信托、受托投資行為是否合法
從國務院《關于清理有償集資活動堅決制止亂集資問題的通知》(國發[1993]62號)的規定,只要工會在集資活動中,本身并沒有收取報酬或以營利為目的來舉辦有償集資活動,就沒有被禁止。
國資委《關于規范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中提到,國有企業不得以企業名義組織各類職工的投資活動。這里有幾個方面可以探究,一是主體國有企業;一是企業名義。
主體國有企業。根據《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和《關于劃分企業注冊類型的有關規定》規定國有企業僅僅是注冊類型之一,并不能完全涵蓋所有企業。而我們打交道的企業通常都是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交易方式”下的企業往往都是有限責任公司,如此,其并不違反“意見”。
企業名義事宜。“金融交易范式”并沒有利用企業名義而是利用工會名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以及《中國工會章程》的規定,均允許工會投資興辦企業,即賦予工會投資能力,對其投資行為亦也予以認可,這樣工會的投資行為沒有受到限制。
七、工會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宗旨如何維護
根據《工會法》,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其基本職責是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不以營利為目的。工會受托開展投資活動,而投資活動一般是盈利性的,兩者之間可能存在矛盾。
(一)員工與工會委托代理關系分析
若通過委托代理建立員工與工會的法律關系,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要進一步明確當事人的無償委托事項,簽訂無償委托合同,合同中明確工會的具體職責,以便明確在受托過程中是否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而給工會自身帶來損失。
(二)員工與工會信托關系分析
若通過信托建立員工與工會的關系,根據“信托法”規定,“信托法”可以通過書面文件約定受托人的報酬,據此,員工與工會之間的信托事項,也可以約定為無報酬之信托。至此,工會在“金融交易范式”下沒有盈利也不以營利為目的,并不違背其宗旨。
至此我們認為,“金融交易范式”完全合法。這也是“金融交易范式”存在的價值,并得到廣泛運用的原因所在。
作者簡介:李輝(1977-),中級經濟師,現就職于陜西省分行投資銀行部,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編輯: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