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資銅是指進口銅,是借助銀行遠期信用證,變身成為國內企業(yè)獲取低息資金的關鍵途徑,這些銅就被成為“融資銅”。中國國內企業(yè)可通過授信銀行來開立遠期信用證給境外的貿易商,然后在單T/R得到貨權單證,“轉賣”給其他的貿易商后就能夠得到相應的貸款,信用證到期后償還給銀行資金,此種做法能夠給銀行帶來一定量的流動資金。文章主要對有色金屬行業(yè)、融資銅的出現以及融資銅的影響等展開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融資銅 企業(yè) 信貸
一、有色金屬行業(yè)分析
從2001—2008年中國各省市及各區(qū)域有色金屬產量數據的產業(yè)空間集中度的測算,可以發(fā)現中國十種有色金屬的空間集中度的變化極具特征。省級與區(qū)域級得出的中國有色金屬產業(yè)布局離散程度在各金屬種類之間具有很大的差異,但從總體上,四種基本有色金屬銅、鋁、鉛和鋅的產業(yè)空間布局最為集中。銅是空間分布最集中的金屬,其趨勢是集中度2001—2003年逐漸下降,2003—2006年逐漸上升且上升幅度較大,2006—2008年又逐漸下降。
中國銅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七,但銅資源特點是中小型礦床多,大型、特大型礦床少,且斑砂型銅礦少,夕卡巖型多,使得溶劑萃取技術推廣受到限制;而夕卡型銅礦多數礦藏較深,開采成本高。與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qū)相比,中國銅資源無論在礦床規(guī)模、礦石品位還是在開采難度上都處于劣勢,從而增加了國內銅精礦的生產成本。
有色金屬供給瓶頸在于金屬礦的供給,而金屬礦的供給一般與一個建設周期前投入到生產中的資本正相關,在行業(yè)景氣、投資回報率高時投入到有色金屬行業(yè)的資本較多。
二、融資銅的出現
所謂融資銅指貿易商通過銀行開出的延期付款美元信用證,在支付15%—30%的保證金后,由銀行先行支付貨款。貿易商獲得進口銅后,或在國內市場銷售或注冊保稅庫倉單并質押獲得貸款,或進行再出口,從而相當于獲得3—6個月的短期貸款,可以不斷循環(huán)滾動操作。
國內信貸環(huán)境整體收緊、企業(yè)資金成本升高、謹慎的銀行放貸,是刺激融資銅現象大量出現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國家對于房地產等特殊行業(yè)進行政策調控,使得房地產等行業(yè)獲得銀行信貸的難度更大、成本更高。融資銅相對于傳統的銀行信貸,無論在程序、融資限制或融資成本方面都存在一定優(yōu)勢,所以其大量出現。
三、融資銅的影響
融資銅的出現帶來各種影響,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導致國內進口虛高,市場誤判中國需求
在2012年國內精煉銅消費增長疲弱的情況下,國內銅進口卻明顯的增長,這其中就不乏有融資銅因素的干擾。
(二)導致國內銅庫存水平高,內外持續(xù)負價差
虛高的進口量和疲弱的實體需求、結合國內產量的持續(xù)增長,是導致國內庫存上升以及內外銅價持續(xù)負價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預計中短期內融資同規(guī)模或將趨弱。國內長期投資增速可能放緩,國內銅需求增速可能逐步走弱。另一方面目前國內信貸環(huán)境整體而言趨于相對寬松,融資成本可能會下降,可預見的人民幣、穩(wěn)定的升值可能即將結束。所以我們認為融資銅未來規(guī)模可能下降。
融資銅下降的同時會對銅價造成一定影響:(1)融資銅需求減弱會打壓銅價,單純這方面影響可能打壓銅價到2011年底銅價上升的起點即6635美元,這也是銅融資需求大幅上升的起點。(2)使得銅價與庫存的相關性合理化,即返回到2011年之前的反向關系。
四、近期融資銅的發(fā)展
近期,倫敦市場基本金屬價格大幅反彈,我們對中國融資銅做出新一輪的分析與判斷。
(一)銅融資交易從去年四季度起已經轉向新模式
盡管媒體報道很多,但真正打擊以銅為主的貿易融資還需要一個時間。我們預計銅融資會部分轉向類似鋁的Swap融資,一旦這種融資成為主流,大部分融資銅將被進一步固化并進一步增強對價格下跌的抵抗能力。我們認為swap融資和庫存囤積的基礎并不是貿易曲線的陡峭程度,而是絕對值。
在我看來銅的貿易曲線還會進一步陡峭,但是這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從最新和三個月前的長期期限結構相比,我們可以看到顯著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應該是較為緩慢的,且這種變化會不斷吸引LME的庫存增加。
我們認為這種升降主要體現在3—63個月,而非0—3個月。0—3個月具有不確定性,以及高波動性。這樣的直接結果將是庫存向LME倉庫的持續(xù)集中,且可以在高位得以維持,類似鋁的融資。這種維持受到價格變化的影響較小。
什么情況下會解除當前的這種融資交易呢?銅的貿易曲線也會因為其他原因發(fā)生變化,例如美元出現加息預期(影響相對較大),或者日元匯率目前的趨勢發(fā)生變化(雖然影響相對較小)。
(二)“中國融資銅”解除在現階段對銅價的影響已經有限
因融資性商品的融資模式將首先從2011年OT以后的貿易融資重新轉向LME融資模式,因此我們仍然堅持一個核心觀點,下跌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盡管近期有關貿易融資確被收緊,但正常貿易和融資性貿易仍不容易被區(qū)分開來。
我們認為所謂的融資銅解除會導致市場短期出現類似鋼貿的風險,進而供應大幅增加,使得價格大幅下跌的邏輯是有些問題的。前期市場的下跌過快,是要考慮中國休假期間海外跌了很多的,而這些都是沒有量的下跌。在融資方面媒體前期炒作較多,但市場的需求是回歸自身速率較緩的下跌。
(三)近期市場風險偏好有所回升
從貨幣流向看,4月30日當周,主要被做空貨幣的空頭頭寸都有所減少,而澳元、加元、紐元等商品貨幣頭寸穩(wěn)定,瑞郎由多轉空。4月下旬以來VIX指數大幅回落,這些指標都表明至少會有一段時間整個市場的風險將提高運行模式。這對于工業(yè)品、能源為主的大宗商品價格從跌轉穩(wěn)是非常有利的。敘利亞局勢的緊張加大了市場的樂觀可能。上周后期ECB、印度、韓國的政策進一步改變了市場情緒,如果順利的話,不排除這些商品價格會有到二季度末的反彈,即使較壞的情況,大概率事件也是能夠有周級別以上的反彈。這種反彈的投機性更強,商品價格中長期下跌的趨勢仍不會改變,但這個階段的反彈,是可以期待的。我們認為本輪反彈,橡膠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性前瞻指標。
(四)中長期基本面仍然惡化
路透報道,據國際銅業(yè)研究組織(ICSG)預計,今年市場供應將由去年的短缺39.3萬噸變?yōu)檫^剩41.7萬噸,對于2014年更進一步預期過剩約681000噸。
ICSG稱,2012年銅礦產量逐漸增加,從前一年的降勢中回升。其預計回升勢頭將持續(xù),因大型新礦及擴產后的現有礦場在2013年和2014年相繼投入運營。該組織預計季調后,2013年和2014年全球銅礦產量料分別增加約5.5%,至1760萬噸和1850萬噸。2013年,全球精煉銅產量受冶煉廠停產進行檢修影響。不過,隨著2012年受限產能恢復生產及非洲和中國冶煉廠重啟并擴大產能,ICSG預計2013年全球精煉銅產量將增加4.3%,至2098萬噸。其預計2014年全球精煉銅產量將進一步增長5.1%,產量或達2205萬噸。ICSG預計2013年全球精煉銅需求量將較2012年增長0.3%,至2060萬噸。
總的來說,長期看有工業(yè)屬性的大宗商品的基本面自2011年起已經較為明確,需求增速放緩和景氣周期中供給擴大的慣性將使得基本面逆轉。寬松與否和短期對供求預期的改變都只是階段性行情的動力。但我們仍不看好以銅為代表的金屬價格的長期表現。
五、融資銅的分析
現今,銅融資規(guī)模超千億,監(jiān)管加力或將暴露重復抵押風險:融資銅進口隨著進口虧損擴大和民間融資利率走低而從高位回落,但多年累積的銅融資規(guī)模高達千億元,且從簡單的“信用證+抵押”模式在向高風險的“信用證+重復抵押”模式轉化。重復抵押為民間融資提供了高杠桿低成本的資金,也積聚了無法對抗的信貸風險。最近銀行不良資產上升,監(jiān)管力度明顯加大,這將使得銅融資風險暴露概率加大,如果發(fā)生將對銅價產生較大沖擊。在流動性和基本面并未反轉的局面下,我們認為短期內銅價的風險大于機會。
景氣度低位反彈,銅冶煉開工率創(chuàng)年內新高:下游需求回復偏弱,預計11月產量與開工率均會有所反彈:多金屬10月份的產量環(huán)比增速繼續(xù)放緩,我們認為12月份在經濟企穩(wěn)的預期和商品價格出現反彈的大背景下,基本金屬產量環(huán)比有望出現增長,而銅材和鋁材受制于產能制約,環(huán)比或將持平甚至出現小幅下滑。由于10月商品集體下跌且有長假因素,因此整體開工率不佳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撇開季節(jié)性因素來看,仍能看出整體下游復蘇補庫的力度較原預期來說趨弱。我們預計在11月份商品價格復蘇的情況下,以及鄰近年末企業(yè)沖量完成生產指標的沖動下,下游加工企業(yè)開工率會有所反彈。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