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障性住房在我國的住房制度中的意義不言而喻,然而在該制度所涵蓋的各類住房中,廉租房制度尤其是退出缺陷成為中央乃至各地方政府棘手的問題。廉租房退出難導致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房源不足、財政資金緊張、社會公平喪失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如何實現廉租房的良性退出無論是對廉租房的供給還是解決財政資金,實現社會公平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廉租房 退出機制 政府 對策
一、我國廉租房退出機制出現的問題
(一)缺乏激勵機制激勵家庭情況好轉的承租人退出廉租房
我國廉租房退出機制中的激勵機制幾乎空白。除北京市在這一方面稍有創想,允許有條件的承租人可以在政策范圍內向政府提出還貸購房的申請外,其他地方政府對于這一激勵機制幾乎沒有。首先,政府所指定的廉租房政策中,后續管理條款對于承租人是否會為了改善自身住房條件而努力工作的激勵措施欠缺,使得他們并無動力為了更好地生活而努力提高收入水平,更加依賴于政府的保障體系。其次,廉租房所保障的是低收入水平急需補助的家庭,可以說是社會最底層的人民。大量的事實表明,很多承租人只是收入剛剛超過政策所規定的標準,對于這一微薄的超出并不能使他們尋求更好的住房居住。而政府又沒有很好的補償措施使得他們去市場上租賃住房。
(二)沒有形成收入、家庭變動、資產監測體系
首先,雖然各地方政府響應中央號召,大力投入廉租房的建設,但仍然是僧多粥少,排隊輪候廉租房的低收入家庭仍然很多。覆蓋范圍從保障層面來說,依然較小;我國信用體系的不健全,居民的收入、信用記錄無法得到有效的監控。其次,銀行在非檢察機關調查下不能隨意準許他人查詢客戶的資金往來,這也使得審核廉租房申請人、承租人資料的民政、建設部門難以得到他們真實的收入信息,而僅僅是從他們所遞交的資料判斷,不難猜測會有一些人為了一己私利而造假的情況。再者,在對承租人每年收入、資產、家庭情況變動的審核過程中,相關監測部門只是通過鄰里調查、抽樣調查、實地走訪的形式來確認承租家庭是否有變動,隱形收入并未有一個行之有效的措施得到很好的監控。除此之外,個人信息缺乏一系列完整的評測指標和體系,人為評經驗監察的因素加大,實施科學方法的情況較小。
(三)廉租房退出機制壓力機制的缺失
從廉租房退出政策來看,政府雖然有明確指出可能導致退出廉租房的情形,但對于出現這種情況后,如何進行懲罰,并未有明確規定,可以說是輕懲罰。有的只是以實物配租形式的收回廉租房,以貨幣配給形式的取消租金補給。政策中對“騙租”等行為的懲罰規定主要有“罰款”“一定期限內喪失申請廉租房資格”“罰款”等,承租人的違法收益大于違法成本,因而,有些人才會鋌而走險。相比于國外來看,懲罰力度遠遠不夠。政府對于違反廉租房政策規定的行為并未上升到具體的法律責任。
二、對于廉租房退出機制缺陷的政策建議
(一)實現廉租—公租房—經濟適用房的制度間的對接
由于我國廉租房退出中激勵機制的缺失,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制度間的對接可以作為一個有效的激勵方案歸入到廉租房退出的激勵機制中。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的制度間的對接指的是當承租人收入、家庭狀況、家庭資產發生變化時,有退出廉租房的需求和渴望,當政府制定一些例如置業資助計劃、多層次住房保障政策時,讓這些人群能夠按自身的經濟實力進入到第二層面—公租房或者是經濟適用房,推動承租人從廉租房到公租房、經濟適用房之間的流動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滿足他們在不同階段對于住房的需要,做到居住不止是有得住而是住得好,更是能夠達到讓他們自動退出廉租房的目的。
(二)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
作為廉租房退出機制中的最重要的一環資料的審核,真實信息的缺失就可能讓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效率下降,難以真正的了解到哪部分人是不符合政策規定必須退出廉租房,哪部分人是社會急需救助的人群。從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來看,只有當一個成熟的環境形成時,比如說信用體系的發達、個人戶籍、收入檔案的完善,個人收入的監管才能上一個臺階。然而,這些方面仍然是我國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廉租房退出機制的短板,因而,建立個人信用體系迫在眉睫。
(三)完善廉租房退出的法律法規
針對當前廉租房壓力機制的不足,我國政府應該積極完善廉租房退出政策的法律,增大對于鋌而走險的廉租人違反政策規定的成本。立法部門首先應該提高廉租房退出制度中審核、懲戒的法律地位。采取將懲罰的力度增加并不斷細化加深,合理期限的資格罰、多幅度的財產罰、以及適當的法律責任追究相結合的制度。其次,立法部門對處罰的期限應該持謹慎的態度,特殊情形特殊處理,期限過短達不到懲戒的效果,期限過長則可能對人權造成威脅。只要發現收入、家庭狀況、資產變動情況超過標準不退或者拒不退出的應該嚴加懲罰,嚴格把握懲罰的追訴時效,使得多幅度的財產罰款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燦.探析我國廉租房退出機制的完善——基于廉租房退出流轉難得分析和解決[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16(02).
[2]肖宗輝.我國廉租房多層次退出機制研究——以武漢為個案[D].中科技大學,2010.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