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進程,中小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中小企業在進行國際貿易過程中存在的優勢和問題,進一步制定了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中小企業 國際貿易 優勢 問題
一、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存在的優勢
(一)市場全球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已在經濟狀況允許的條件下提升了一個新的高度,使傳統市場不得不在夾縫中生存。因此,企業未來的發展勢必要通過創新技術、管理與營銷等方式來占領與拓展新市場。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際,外貿經營權的開放政策成為中小企業正式步入國際市場的商業渠道。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逐步接軌的時代,市場空間得以不斷拓展,市場邊界不斷由國內向國際延伸,打破了市場邊界模糊的概念,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變化而長遠立足于國際市場的舞臺。
(二)中小企業的獲利性
在電子時代的快速來臨之際,網上交易已成為普遍發展之勢。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一般相對較小,產品種類齊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受傳統國際貿易方式的制約,當利潤在貿易的名義下被瓜分的所剩無幾時,不但增加了成本,還降低了經營效率,因此不建議開展規模較小的貿易。而電子商務的發展,實現了中小企業與國外客戶的直接交流,減少了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從而更加穩固了中小企業的營銷渠道,增強了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為中小企業帶來了高額回報。
(三)中小企業的價格成本優勢
一般的,處于國際市場環境中的大企業生產都是離不開機器操作的,單位產品的固定費用高,成本難以控制,雖然可以采取新工藝、新技術來緩解產品的成本,但是,基于對當前市場性質、操作的考慮,很難完全體現出大企業工業生產的優越性。而中小企業是以半機械化作業的生產方式為主,有的還停留在手工作業階段,規模小、投資小、設備簡單、便于調整以及機動性強,所以單位產品成本遠不及大企業的機械生產成本。我國由于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且成本低廉,對中小企業而言占有很大的成本優勢。特別是依靠外貿進出口的中小型工貿公司,更以低成本、生產靈活的特點而融入了這個國際大市場。
二、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面臨的問題
(一)對國際貿易環境的認識不夠深入
當前,我國有很多中小企業缺乏對貿易合作國的經濟發展政策以及對于某行業國際貿易發展的動態認識,而且遲感于國內頒布的有關對外貿易的方針政策,以致錯失了發展的良機,甚至由于不了解貿易合作國的政策而給自己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導致經濟的困頓,鑒于此,中小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中小企業缺乏融資能力
資金短缺常常制約著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國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雖然在經營方式與市場開拓方面更具靈活機動性,但在融資方面卻遠遠不及大企業。主要因為目前我國政府不能增強對中小企業的大力度扶持,而且中小企業缺乏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導致信用度過低,難以實現貸款。同時,由于資金的匱乏,難以開展產品創新與拓展行銷渠道,從而對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三)缺乏高水平的經營管理
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由鄉鎮企業憑借經營管理能力及改革開放之勢發展而來。這種傳統的管理方式雖然有益于企業初創之時,但是與國際化經營還相差甚遠。在日趨國際化的大經濟環境下,大部分中小企業由于嚴格缺乏對財務及市場運營方面的管理和深入研究,還保留著粗放式經營手段而停滯不前,其整套經營管理方式仍屬于初級經營階段。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表現出明顯的劣勢,距離國外的中小企業也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三、中小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應用策略
(一)加強中小企業市場信息化建設
中小企業進行外貿經營的關鍵在于掌握國際市場的信息需求,否則只能停滯不前。因此,重視國際市場信息的收集是中小企業的首要任務。當然,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穩步推進市場信息化建設,而不能在追求信息全面化時過于盲目。中小企業要有自己的信息渠道,及時發布有關企業的產品信息,與此同時,也要及時掌握國際市場的信息需求。
(二)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拓展
政府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對于信用等級高及市場潛力大的中小企業,應當鼓勵國內商業銀行適當提高其貸款額度,將融資服務面向中小企業定向開展。站在中小企業的立場,應努力提高企業信用等級,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力求吸納更多的民間資金注入。然而,銀行貸款和政府扶持雖然可以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但從企業發展的長遠角度分析,拓展更多的融資渠道方為發展良策。(1)中小企業應以合理的方式融資吸納社會閑散資金致力于企業的發展,同時積極聯合金融機構,爭取融資。在貸款過程中要主動尋找擔保方,力求獲得政府扶持。(2)加強企業匯率風險的預知防范能力,隨時準備應對匯率的變動。應不斷深入學習關于國際結算及貿易融資的專業知識,熟悉掌握銀行的貿易融資產品及授信審批過程。能夠靈活運用各類融資產品,使企業的經營成本有效降低。
(三)開展合作經營
在進行國際貿易的過程中,中小企業因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而逐步形成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從而引發了了價格競爭和貿易條件惡化的情況。針對此問題,嘗試開展合作經營來合理解決。基于目前的貿易格局,企業要發展對外貿易應形成與同等規模企業進行合作經營的模式。此模式能夠使成本有效降低,使價格協商體制建立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良競爭,從而擴大了外貿出口,增加了經濟收益。
四、結語
中小企業雖然在國際舞臺中面臨著眾多機遇和挑戰,但在國際貿易的發展帶動作用下必然會得以長足發展,并且在此過程中不斷茁壯成長。在這個市場全球化的時代,中小企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適應市場政策的變化,審時度勢,充分體現中小企業制度的優越性和生存潛力。只有不斷地在國際市場中參與競爭,加速拓展渠道,采取相應的經營措施,才能增強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促進自身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鐵峰.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面臨的困難及對策分析[J].商業文化(學術版),2009(01).
[2]周曉紅.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途徑優化策略剖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03).
[3]葛佳,汪蓉.中小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路徑選擇[J].改革與開放,2009(06).
作者簡介:魏冉(1983-),女,山東聊城人,中國海洋大學,就職于德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