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下,全球經濟正從金融危機中緩慢復蘇,但歐洲卻依然深陷主權債務危機之中。本文立足于渠道和程度的視角介紹歐債危機對我國經濟現(xiàn)實和潛在的沖擊。從目前我國宏觀經濟的總體狀況來看,本文認為現(xiàn)階段歐債危機帶來的直接不利影響還是有限可控的,但這也必然增加了中國經濟發(fā)展前景的不確定性。
【關鍵詞】歐債危機 影響 中國經濟 渠道 程度
一、歐債危機的形成
從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fā)以來,無論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都普遍采取了貨幣與財政雙寬松的刺激政策,以期抑制經濟下滑;與此同時,由于大規(guī)模舉債,各國政府的債務負擔大幅增加,特別是歐洲一些由于人口結構等因素本來就債臺高筑的國家。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正是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既偶然又必然地爆發(fā)了。
歐債務危機爆發(fā)的導火索是希臘。希臘在2001年達到了歐盟的財赤率要求,同年加入歐元區(qū)。但是,這一過程對希臘國家而言所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巨大的。具體而言,希臘為了盡可能縮減自身外幣債務,與高盛簽訂了一個貨幣互換協(xié)議。這樣,希臘就通過貨幣互換協(xié)議減少了自身的外幣債務,達到足夠的財赤率加入歐元區(qū)。但通過與高盛所簽訂的協(xié)議來看,希臘就必須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支付給對方高于市價的高額回報。隨著時間的推移,希臘的赤字率顯然會走入低迷狀態(tài),進而導致了2009年的主權債務危機。
從希臘爆發(fā)危機以來,歐洲各國尤其是歐元區(qū)各國的財政金融體系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歐債危機的發(fā)展進程中的每一個事件都成為牽動歐元區(qū)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關鍵。
二、歐債危機影響中國經濟的渠道分析
在我看來,歐債危機主要通過貿易、大宗商品價格和投資信心三個渠道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和沖擊。根據(jù)德意志銀行亞洲區(qū)首席經濟學家馬駿的研究,歐美經濟增長每下跌1%,中國出口增長就要下跌6%;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會直接沖擊中國能源和原材料企業(yè)的利潤、生產和投資,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又會增加經濟下行的預期,打擊國內投資者的信心。這雖然對緩解中國的通脹有短期好處,但如果歐美經濟陷入衰退,本來已經在宏觀調控下減速的中國經濟,也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
(一)歐債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隨著歐債危機持續(xù)升級,其經濟的不確定性對中國外貿出口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具體來說,可以從對外需求、匯率波動和貿易保護三個主要因素來探討歐債危機是如何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
1.歐盟對外需求的下降會減少我國對歐貿易額
歐債危機引發(fā)的歐洲各國的對外需求的減少。為了緩解主權債務危機對其自身經濟的拖累,歐洲各國紛紛采取緊縮的財政政策,降低各類支出,以期減少政府負債,自然會減少對中國產品的需求,縮小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從而對中國外貿出口產生比較大的沖擊。
2.歐元貶值將增大中國的外貿出口難度
在歐債危機持續(xù)蔓延的情況下,歐洲經濟陷于疲軟,歐元區(qū)為了維持經濟增長的動力,只有通過歐元貶值來刺激出口。歐元貶值對中國外貿出口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匯率的損失。對外貿企業(yè)而言,每一筆訂單從定價、預付款、生產、交貨到付尾款都需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歐元的貶值會使外貿企業(yè)簽訂的歐元合同利潤降低甚至出現(xiàn)虧損狀態(tài)。另一方面是歐元匯率持續(xù)走低,人民幣會因此被動升值,在出口市場上會導致以外幣表示的商品價格升高,削弱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優(yōu)勢,直接降低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不利于我國的外貿出口。
3.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惡化對外貿易環(huán)境
歷史上每次經濟危機的背后都隱藏著貿易保護主義的影子,從1929年經濟大蕭條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無有例外,每一個危機國都希望通過貿易保護主義來刺激本國的出口,以盡快擺脫危機。歐債危機的加劇不僅意味著歐洲的進口需求下降,同時為了保護國內行業(yè),歐盟可能掀起新一輪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使中國出口面臨沖擊。
(二)歐債危機通過大宗商品價格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在歐債危機沖擊下,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儼然成了歐債危機預期變動的“晴雨表”。以原油期貨為例,國際油價在2011年12月8日歐洲央行弱于預期的措施和表態(tài)后大幅下跌3%左右。由于目前全球一致認為歐債危機沒有快速的解決方法,原油、貴金屬等大宗商品目前價格緊盯歐債局勢變化的趨勢不會有大的變動,未來仍將保持對歐洲高度的敏感性。
就我國而言,由于對國際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不斷上漲,相關行業(yè)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相關產品的價格因此越來越多地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波動的影響,進而對國內物價水平產生實質性影響。由于大宗商品多屬于初級原材料、上游產品,進口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會導致國內基礎原材料價格和中下游產品價格上漲,使企業(yè)生產成本上升,并傳導至最終產品,引起一般物價水平的上漲,加劇了我國國內經濟的不穩(wěn)定性。
(三)歐債危機對中國投資信心預期的影響
隨著歐債危機的發(fā)展進程來看,投資者的信心一路下滑。但是,不能因此就對投資者的預期信心持悲觀態(tài)度。歐債危機對投資者信心的影響應該是呈現(xiàn)出一種“U型”曲線的狀態(tài),即隨著危機的加劇,投資者信心逐步下落;當市場和國家覓得較好的辦法時,投資者就會重拾信心振奮起來。當然,對于中國投資者來說也是不例外的。
由于股市反映著整個經濟的運行前奏,也體現(xiàn)投資者的預期的動向,所以要研究歐債危機對中國投資信心預期變化的影響可以通過研究中國股市的變化入手。在資本市場上,歐洲主權債務的違約風險會使得全球資本大規(guī)模拋棄歐洲主權國債,轉而購買美國國債或其他金融資產。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投資者的信心會由此得到回升,反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fā)資本市場動蕩,存在溢出效應,又會繼續(xù)打壓投資者的預期信心,使之猶豫徘徊。未來經濟的高度不確定性必然影響到居民的消費信心和企業(yè)的投資信心,最終影響到中國實體經濟。
三、歐債危機影響中國經濟的程度測定
(一)中歐經濟的緊密聯(lián)系
中歐之間的經貿往來由來已久,而隨著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以及歐盟內部統(tǒng)一大市場的逐漸形成與歐元的成功啟動,雙方的經貿交流又大大地推進了一步。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中歐之間的經貿關系已經越來越緊密了。近年來中國出口歐盟的商品結構明顯提升, 吸收歐盟的直接投資也在持續(xù)增加。目前,中國與歐盟已經建立了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 雙邊合作機制和法律基礎不斷完善,在中國對外經貿合作中的戰(zhàn)略地位日益重要,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二)歐債危機影響中國經濟的實證分析
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的程度是由中歐經濟的相關性決定的。下面僅就近年來中歐貿易情況,結合相關數(shù)據(jù)來確定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下表給出了近十二年來中國與歐盟的歷年貿易額狀況。
以中國對歐盟的進出口總額占外貿的比重為因變量,設為;以中國對歐盟的進出口總額為自變量,設為。然后進行一元線性相關分析,建立一元線性回歸方程如下:
對方程進行回歸分析,將表3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輸入軟件,根據(jù)最小二乘法,輸出結果如圖1所示:
根據(jù)圖3所示結果,可以得出與之間的擬合優(yōu)度,則其相關系數(shù)。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與歐盟的經濟相關程度很高,進而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程度也是相當深的。
四、結束語
從全球經濟的目前狀況來看,歐債危機仍然沒有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它對我國經濟現(xiàn)實和潛在的影響還在繼續(xù)。前面的分析和論述已經闡明了歐債危機影響我國經濟的渠道與程度,這將為我國接下來做好應對歐債危機深化的影響的準備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對我國來說,必須站在宏觀經濟的全局高度上仔細審視全球經濟發(fā)展趨勢與狀況,著重運用財政與金融相結合的一攬子調控政策做好應對歐債危機風險的一切準備。
參考文獻
[1]羅巧云.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出口影響及對策[J].國際商貿,2010.
[2]陳凌白,馮強.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J].時代金融,2012(07) .
[3]盧陽.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經濟生活文摘(下半月),2011(12).
[4]韓艷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對中國出口歐洲中小企業(yè)風險分散對策[J].中國商貿,2010(19).
作者簡介:晉艷芳(1990-),女,漢族,河南鶴壁人,現(xiàn)為鄭州大學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2010級本科生。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