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0年至1842年的鴉片戰(zhàn)爭,為中國人打開了“睜眼看世界”的大門。1860年末、1861年初興起的洋務(wù)運動,是中國近代第一次政府主導的自我探索。
大清國有了些許新的氣象。為給進一步的經(jīng)濟改革打下基礎(chǔ),1884年(光緒十年),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指示翰林院及六部,擬定了一份派遣官員前往外國訪問考察的計劃及《出洋游歷章程》,規(guī)定了調(diào)查任務(wù)和考察內(nèi)容。經(jīng)六部保舉,最終選用12人為外交特使,派往世界各地游歷。
這一波出洋考察,以傅云龍為始,他被錄為第一名。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不考四書五經(jīng)、不考八股文,而考策略,其考卷還登載在當年9月12日的《申報》上,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傅云龍(1840—1901),字樓元,一字懋元,號醒夫,浙江德清人。他早年曾為幕僚,同治年間入京,一直在兵部行走,后以兵部候補郎中官銜任為游歷使,派往日本及美洲各國考察。
傅云龍在出國前進行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拜訪了美國、日本、西班牙等國駐華使領(lǐng)館,請教過同文館總教習美國人丁韙良、英國醫(yī)學教習德貞、日本人岸田吟香等。為了與國內(nèi)洋務(wù)企業(yè)比較,傅云龍還特地考察了天津北洋機器局、電報局、海關(guān)、開平煤礦等,還雇了翻譯、仆役,印了中西合璧的名片。
1887年(光緒十三年)9月2日,傅云龍、顧厚焜從北京啟程;10月2日,在上海坐船,先到日本考察;接著橫渡太平洋到美國西海岸舊金山,一路東行考察;然后從美國東北部到加拿大考察;再回美國作二度考察;又從美國南部赴古巴考察;再經(jīng)加勒比海的海地、多米尼加和中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巴拿馬、厄瓜多爾到秘魯首都利馬考察;又繞道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到巴西考察;再經(jīng)西印度群島又回美國作三度考察;又從舊金山橫渡太平洋到日本作二度考察;最后回上海;1889年11月20日,回到北京銷差,共26個月,770天,總行程6萬公里,重點游歷6國,順途考察5國,往返共經(jīng)11國。
12名游歷使中,工作最勤勉的當數(shù)傅云龍和派往英國法國的劉啟彤、派往南歐北歐的洪勛、派往俄國的繆祐孫。他們胸懷遠大抱負,不愿把這次出洋游歷僅僅當作一般的例行公務(wù)或游山玩水,而看作是觀察世界、施展才學的好機會,并把它作為調(diào)查研究,著書立說,以幫助國人認識世界借鑒外國的千秋大業(yè)。
傅云龍對每一目標國開展外交活動,拜會各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部長官員,如美國總統(tǒng)、加拿大總督、秘魯總統(tǒng)、智利總統(tǒng)、巴西國王和日本首相等,雖然大多屬于禮節(jié)性拜訪,但畢竟加強了中外聯(lián)系和友誼。美國總統(tǒng)稱傅云龍來自“文物大國”,并詢問其“來程去路”。傅云龍還在各國進行了一些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如參觀了博物館紀念館、動物園植物園、古建筑古遺址,往往簽名題詞留念。他又曾和許多日本文人學者唱和詩文并作序。他還在日本尋訪中國古典珍籍。除此之外,傅云龍更多訪問各國政府機關(guān)、議會團體,參觀工礦企業(yè)、各級學校,了解港口、鐵路、郵政,考察兵營、炮臺、監(jiān)獄,著重調(diào)查研究,盡可能地進行腳踏實地、認真負責的踏勘,廣泛收集地理、歷史、經(jīng)濟、政治、文化、風俗、特產(chǎn)諸多資料,繪制各種地圖和表格,據(jù)以編制圖經(jīng)。這無疑是承襲魏源以來的傳統(tǒng)。鴉片戰(zhàn)爭林則徐被罷官后,他將自己搜集編成的《四洲志》等外國資料交給老師魏源,希望魏源能將它完善并編撰成書。一年之后,第一部系統(tǒng)介紹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國圖志》完成了。魏源用“師夷之長以制夷”的指導思想,寫出了第一代“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對國家前途的思考。
傅云龍為自己的著述定下三條原則:不拾人唾余;不拘己之成見;不曠日因循。他把日程排得滿滿的,晝游夜記,完成三十卷《游歷日本圖經(jīng)》、三十二卷《游歷美利加合眾國圖經(jīng)》、八卷《游歷英屬加納大圖經(jīng)》、兩卷《游歷古巴圖經(jīng)》、四卷《游歷秘魯圖經(jīng)》、十卷《游歷巴西圖經(jīng)》等。他還以日記體寫下十五卷游記,稱《游歷圖經(jīng)余紀》;又作了不少紀游詩篇,集為九卷《不介集詩稿》,包括《詩董》《詩鑒》《詩志》《詩變》《詩權(quán)》《詩隅》等。他豐厚的著述達上百萬字,以至“指繭目眵”。
與傅云龍同行的顧厚焜則著重考察各國政治和地理兵要,著述有《日本新政考》《美利加合眾國地理兵要》《巴西政治考》《巴西國地理兵要》《英屬加納大政治考》《秘魯政治考》《古巴政治考》等。
歸國后,傅云龍將“游歷圖經(jīng)”系列及“游歷余紀”“游歷詩選”等呈交總理衙門,得到很高評價。經(jīng)總理衙門奏請,清帝光緒將傅云龍的品秩由三品提至二品,派往北洋大臣麾下使用。李鴻章對傅云龍著實另眼相看、關(guān)照頗多,并為“圖經(jīng)”系列寫了總序:“堅忍耐勞,于外洋情形考究尤為詳確。”
傅云龍最先完稿《游歷日本圖經(jīng)》。駐日公使黎庶昌出于同感,盛贊傅云龍“勤亦至矣!”并嘆道:“推是以治天下事,則亦何適而不辦哉?”黎庶昌曾出使歐洲,游歷十國,寫有《西洋雜志》一書,外界評譽甚高?!坝螝v圖經(jīng)”系列繼《海國圖志》《西洋雜志》后,再次打開了國人認識世界的眼界,為學習西方先進技藝起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以致以后形成了一股社會思潮。
傅云龍之行開創(chuàng)了中國與美洲的文化交流的先河。“游歷圖經(jīng)”系列尤其重要的是,傅云龍記載了華人在拉丁美洲的情況,為歷史留下一注腳。
據(jù)傅云龍《游歷古巴圖經(jīng)》統(tǒng)計,華人到古巴自1847年開始,一直受到歧視;華工頗受虐待。清政府于1873年派率領(lǐng)近代中國第一批留美學生的官員陳蘭彬就近調(diào)查。1878年,中國和古巴宗主國西班牙正式訂約,在古巴設(shè)立總領(lǐng)事館,華工情況始得改善。
傅云龍在《游歷秘魯圖經(jīng)》中說,秘魯華工和古巴華工差不多,中國在利馬設(shè)立領(lǐng)事館后,處境有所變化。傅云龍游歷秘魯時,正值前駐美公使鄭藻如創(chuàng)辦的通惠總局修建完工,當?shù)厝A僑請他寫了一副對聯(lián),曰:“嘗六萬里艱難,權(quán)做寓公,相助當如左右手;歷五十年生聚,每逢佳節(jié),何人不起本源情?!备翟讫堈J為,保護華工的責任在領(lǐng)事館,而相互扶助在華僑會館。此外,他也記載了“秘魯有醫(yī)院,然華醫(yī)之術(shù)頗行于彼”。
傅云龍在《游歷巴西圖經(jīng)》中記載,1881年10月3日,巴西與中國建交,當時到天津和李鴻章立約的巴西全權(quán)特使是大臣喀拉多。當傅云龍游歷巴西時,喀拉多“一再來見”。
巴西與中國“陽開互市,陰務(wù)招工”。傅云龍指出,不可輕易答應(yīng)巴西來中國招工。中國政府必須吸取古巴、秘魯招華工的教訓,要建立條約保護華工,避免重蹈其覆轍。
傅云龍?zhí)貏e提到中國種茶技術(shù)在巴西的移植。他說:“巴西語茶曰沙,據(jù)言傳自湖北……蓋嘉慶十七年(1813)有湖北人來此種茶。”葡萄牙攝政王若昂六世為表彰華人功績,下令在蒂如卡公園建造一座中國式八角涼亭以志紀念。另外,圣保羅州還命名有“茶谷”“茶橋”等地名。
以傅云龍和劉啟彤、洪勛、繆祐孫等人為代表的游歷活動和他們的著作,對近代中國人拓寬視野、認識世界、走向世界和學習西方、借鑒外國,推動中國的改革、近代化和對外研究,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1894年甲午海戰(zhàn)的失敗標志著洋務(wù)運動的破產(chǎn),使30年來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為烏有。因此,清政府1887年派遣游歷使的舉動對中國政治外交的影響不大,以至這次走向世界的事跡及其調(diào)查研究的成果竟然在近代史上默默無聞、鮮為人知。但這一歷史事實,是值得我們加以深入研究和認真總結(jié)的。
(除署名外,本文圖片由胡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