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起,中國的在線視頻公司PPTV會推出了一檔全新真人秀節目《女神辦公室》,該劇講述四位住在一起的年輕女性嘗試開創屬于自己的電子商務公司。觀眾可以向劇中主角提問,并向其提供資金和想法來幫助她們創業。它采用了觀眾熟悉的電視元素:《老友記》(Friends)中的詼諧,《學徒》(The Apprentice)中競爭者的商業雄心。
在線視頻業務正在世界范圍內變得越來越龐大和復雜,在中國尤其如此。中國目前擁有數量最多的在線視頻觀眾:大約4.5億,占網民總數的近80%。據艾瑞咨詢公司(iResearch)的數據統計,觀眾人數將在2016年上升至7億人左右。在美國和歐洲,在線視頻還未取代廣播和付費電視,但在中國似乎很快就能實現。來自政府的消息稱,2012年,北京看電視家庭的比率從三年前的70%降至今年的僅30%(當然,官方數據并不總是可靠)。

谷歌旗下的YouTube視頻服務在中國大陸被屏蔽,但本土的視頻網站(如優酷、土豆和搜狐)則非常受歡迎(見下頁圖)。在這些網站上,有很多視頻內容都是用戶原創的,但觀眾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收看網站得到授權的專業節目,如電影、電視劇和喜劇。視頻愛好者可以免費看完所有內容,只要他們有足夠的耐心看完插播廣告。
在線視頻網站在中國深受歡迎,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政府對電視行業的嚴格監管。中國的3000多個電臺全都是國有企業,其節目必須通過嚴格審查,節目通過審查需要幾個月,而且最終只有約30%的節目能最終上電視。
相比之下,在線視頻網站雖需要政府許可證才能運營,但卻可以相對自主地決定節目內容,也許政府從未預料到這些網站會這么火。“原則上,視頻網站和電視的審查標準是相同的,但在現實中很難說清楚在線視頻內容的標準究竟是什么,” PPTV的CEO陶闖說道。今年10月,政府下令電視頻道修整長期播送的少兒卡通節目《喜羊羊與灰太狼》,理由是這個動畫含有暴力內容,但在線視頻網站似乎不用遵守這項規定。

大約5年前,中國在線視頻企業開始直接與電視競爭,制作他們自己的節目;據咨詢公司麥格理證券(Macquarie Securities)的邵炯透露,2013年在線視頻公司將共計花費1.64億美元用于開發類似《女神辦公室》的節目。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美國:三家互聯網公司奈飛(Netflix)、亞馬遜和Hulu,也在制作自己的節目來削減版權許可費用,同時希望為用戶提供更有吸引力的節目。
在線視頻的忠實觀眾大多介于15到40歲之間。《驚喜!驚喜》系列視頻是由優酷網制作的模仿類系列節目,其中有諸如高考等場景,自8月優酷首映以來,已被瀏覽2.6億次。
今年,在移動設備上觀看在線視頻的人數持續激增,4G移動網絡的到來將加速該趨勢。視頻網站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廣告客戶。
中國在線視頻產業的規模及其創新性可能是獨一無二的,但在盈利上卻并非如此,像國外所有依靠廣告收益的在線視頻公司一樣,即便有錢賺,也很難賺到大錢。盡管2012年該產業全國總營收約90億元,但幾乎沒有公司盈利,因為運營成本太高了。首先,在線視頻對帶寬的要求很高,購買帶寬為如此多的用戶提供服務費用很高;此外,節目授權費用也很高。結果是,《中國好聲音》的淘汰賽有多少輪,中國的視頻網站之間就有多少兼并案。
自利動機幫助改變了中國的版權問題。很多在線視頻公司都是上市公司,他們非常重視節目版權,尤其是自己開始投資制作節目,更得保護知識產權。各家都在打擊那些盜版節目還占用網速的人。
攻陷客廳
在線視頻公司已將目光投向客廳。一些公司正在設計互聯網機頂盒;樂視正在制作互聯網電視。通過入侵電視臺的領地,他們可以為廣告商創造更多價值,甚至可以開始收訂閱費。
不過,這并不一定能改善行業的盈利狀況。合一資本(Heyi Capital)的梅森·徐(Mason Xu)說:“在線視頻服務供應商最大的敵人是消費者習慣。”因為政府掌管著電視產業,消費者習慣了3美元/月的數字電纜費,即使在線視頻能享受如跳過廣告等額外福利,但目前仍不清楚用戶是否愿意為在線視頻付更多錢。麥肯錫(McKinsey)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每月費用不超過30元的前提下,大約15%的中國觀眾愿意訂閱互聯網電視機上的在線視頻。該數字雖然不高,但已經是樂觀估計了。
被在線視頻搶占收視率,促使中國的電視頻道更加努力。一波接一波的歌唱選秀比賽和相親節目(一些成功的西方電視節目的改版)近年來在熒幕上走紅,尤其是在省級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的觀眾則在持續流失。今年10月,官方指責地方電視臺播出太多“低俗”和“過火”的娛樂節目,責令其播出更多關于“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的節目,一些選秀節目被迫停播。2013年起,地方衛視將被限制每年只能引進一檔國外節目。
這只會加速電視的衰落,使觀眾轉向在線視頻。“電視現在沒用了,”一個微博用戶說,“幸好我們還有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