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是打磨男人的最好方式。從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畢業,王耀慶的第一份工作就選擇了演戲。隨后事業有低潮有高峰,做過美食節目主持人,鐘情臺灣話劇舞臺數年。2011年因一部《失戀33天》而在內地紅到泛紫,接下來個人狀態與發展勢頭可謂“前所未有地好”,先后祭出《浮沉》、《小兒難養》、《小爸爸》等熱播電視劇,如今穩居內地電視熒屏“第一金領”寶座。
如今,雖說王耀慶已然成為無數女性觀眾心中“男神”,卻一不隱婚,二不隱育,幸福的家庭生活令人艷羨不已。
有光芒的男人并不會由于外力作用而泯滅掉魅力,王耀慶即是如此。
叛逆,是因為追求完美
青年的天真,中年的儒雅,還有現下都市精英身上獨有的些許驕傲與狡黠,融合過后造就了王耀慶讓人舒服的輕熟氣質。
《失戀33天》中他被刻薄的黃小仙評價為“硬件夠硬軟件也不錯的優質男青年”;《浮沉》里他化身深諳職場游戲規則的“腹黑華麗上班族”;而在剛剛同觀眾見面的《小爸爸》中,他則是“韜光養晦的高富帥,貨真價實的金領王”。
導演滕華濤曾評價說:“王耀慶是中國演藝圈里極為稀缺的一種類型。”我問王耀慶:“你覺得自己金貴在哪?”他謙遜地回答:“那是騰導的溢美之詞。”或許是身在其間不自覺,王耀慶帶有一種天生的擔當,為人父、為人夫的標簽,讓他少了浮躁,多了踏實,亦有些許叛逆。
在演藝圈,叛逆是件好事,王耀慶就是個例子。
王耀慶同話劇的機緣有些“偶遇”的成分:恰好彼時他所主持的一檔美食節目被老板收了回去;恰好原本的美食愛好者、快樂得略有發胖的王耀慶處于空檔期;恰好導演林奕華在深夜看電視調臺時看到了他主演的電視劇……很多“恰好”綜合起來,便有了王耀慶同話劇舞臺的這段情。
在臺灣,王耀慶享有“話劇一哥”的美譽。然而,即便如此,他依舊坦言:“排演話劇是不掙錢的。”是的,相較于網絡傳播的無孔不入,電視熒屏的深入人心,大銀幕的財大氣粗——話劇實在太小眾,幾百人的劇場即便全年無休零零總總能傳播的受眾也不過如此,想要賺錢,就不要迷戀話劇。
不過,王耀慶卻甘之如飴。倘若不是深愛,恐怕無法數年如一日地堅持做同一件事情。王耀慶也坦白說,演話劇很苦。曾經在排演《西游記》時累到有靈魂出竅的感覺,就好像另一個自己在2米的高空看著活蹦亂跳的軀體,只是體力的疲乏依舊沒能動搖熱情的意識。
你問王耀慶:“為什么堅持做話劇那么多年?”
他的回答很另類:“因為我叛逆。”
他說他想跟著對的人,在對的時間合作對的、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他堅信這會有好的結果,引領自己去好的方向——很多明星在回答問題時都會這樣說,而王耀慶則選擇了先這樣做。
王耀慶說,每一行都有自己的苦,不管有沒有天分,所有人都在等待下一個更好的機會,而在機會沒有到來之前,能做的,只有努力再努力。
或許,可以給王耀慶口中的“叛逆”做個另解,叫做執著。
細節的偏執狂人
不同的過程會有同樣成功結果,但看似相同的成功,卻各有原因。王耀慶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他對細節的偏執。
假如為了將劇中人物的氣場烘托到位,你會不會自掏腰包十余萬訂制西裝?王耀慶會。
為拍攝電視劇《浮沉》,王耀慶自費訂做十萬西裝用作戲服,因為他堅信:一套合身的西服就是上班族男同胞“最好的戰袍”,提供給他們自信,證明他們是在這個領域工作的一群人,讓他們在寫字樓里穿梭時,相信自己能主沉浮、可變乾坤。
這就是“偏執”的王耀慶。
他說,在“金領”角色出現的場景中,他特意帶了一支萬寶龍筆做道具筆,這支筆或許在十場中的九場都不會出鏡,而即使在鏡頭一閃而過的第十場,觀眾也未必能夠分辨出筆的牌子。可是王耀慶還是會堅持使用彰顯身份的萬寶龍——因為細節,不僅僅存在于觀眾的眼中,更扎根于演員的心里。
皮帶、鞋子、西裝、袖扣……是道具,卻又不僅僅是道具,它們同演員的表情、情緒、聲音、語調、臺詞、動作乃至劇本的情節一樣,是對于堆積和打造戲劇作品質量而言舉足輕重的元素。是“真金領“還是”假闊少“從細節之處一看便知——如王耀慶而言:“人物最難得的是恰如其分,最要緊的是細致入微。”
“一部話劇,要經過幾個月的排練,才能將其打磨成近乎成熟的狀態,而影視劇與其相比較而言則要速成得多。故而需要大多數演員具備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表演功底,以及更加精準到位的表現細節。”王耀慶如是說。
成功,源于對細節的偏執,而細節的成敗,則源于態度。
“小爸爸”的嚴父慈心
責任與擔當會讓一個平凡的男人光芒萬丈。于王耀慶而言,責任讓他更加耀眼。
不可否認,王耀慶有著一種成熟男人所特有的圓滑與聰明,很多時候他能夠巧妙避開你的追問,讓話題舒服地迂回。然而,談及家庭,王耀慶卻表現出難以掩飾的無限溫情。
我問王耀慶:“身為演員,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席,你如何彌補?”
王耀慶老老實實地回答:“適逢他們的假期,我會盡量空出時間來不去工作,陪他們玩耍、旅行,在有限的時間內盡量完成身為父親的無限責任。”
“我絕不會縱容,會堅持告訴孩子什么是對、如何是錯,因為成長需要指引。我小的時候頑皮,總會被父親責罰,但是在日漸長大的日子里,卻愈發能夠理解我生命中這個重要的男人。當我的孩子長大,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他們就能夠理解我當年的苦心。
王耀慶說,在一個狗血卻多金的電視劇劇本和一個清貧卻寓意久遠的話劇劇本面前,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因為他期待自己的工作能有更多雋永的意義。“我希望在未來,有人同我兒子聊天,會說‘原來你爸爸是王耀慶啊!’”
身為演員,“金領型男”王耀慶或許并不能朝暮陪伴在孩子身邊,也無法經歷他們成長中每一個跌倒與爬起,他甚至不要求孩子能夠全然理解自己的工作與所塑造的角色,但是他卻仍在義無反顧地為他們而努力著。
王耀慶的舍得之道,正是在給孩子的未來留下最重要的財富——榜樣。前十年,他不著急出名,做著自己喜歡卻賺錢微薄的話劇演員;現在,雖然一步躍入新生代戲骨行列,卻不改初心,仍有他喜歡的話劇陪伴。放下多余的需要,所以他收獲了想要的珍寶。